一种压缩制冷系统用油分离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243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35
一种压缩制冷系统用油分离器,包括油分壳体、过滤网以及油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油分离器内的储油区设置了排气脉冲隔板,该排气脉冲隔板将储油区靠近油位监测装置作用部的区域隔离出来形成油位监测区,同时油位监测区的底部与储油区的底部连通,油位监测区的顶部与工作空间的上部连通,油位监测装置面对油位监测区。由于在被监测区域采取了相对隔离措施,其中,隔离可以大大减少由排气脉冲引起的储油区油位上下波动对油位监测区的影响,而连通又能正确反映储油区真实而稳定的油位。本方案能够在较小的过滤和储油空间中解决因排气脉冲引起的油位上下波动问题,使得视油镜或/和油位开关能够监测到正确而稳定的油位。和油位开关能够监测到正确而稳定的油位。和油位开关能够监测到正确而稳定的油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制冷系统用油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油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压缩制冷系统中使用的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可以使视油镜或油位开关监测到的油位是正确而稳定的油位,以准确获取压缩制冷系统中制冷介质当前实际携带的润滑油量。

技术介绍

[0002]在压缩制冷系统中,制冷介质在工作循环中携带的润滑油对压缩机来说,不仅起到了润滑作用,而且还起到了降温作用。油分离器是压缩制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装置,通常安装在压缩制冷机组的压缩机排出口与冷凝器之间,用来分离压缩机中排出的高压气体中的润滑油,不使过量的润滑油进入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影响换热效果,降低制冷量和制冷效率。
[0003]中国专利CN2921725Y于2007年7月11日公告授权一件专利号为2006200712825,名称为《压缩制冷系统油分离器》的技术专利。该专利作为油分离器较早的技术,存在的明显不足是体积大,结构不紧凑。随着压缩制冷系统的不断改进,油分离器逐渐向高效型小型化且结构紧凑的方向发展。由于受到小型化和结构紧凑限制,油分离器中的储油空间和过滤空间都被进一步压缩,也使得油分离器中的油位受压缩机排气脉冲的影响,液面波动较大,无法从视油镜或油位计获得准确的油位信息。另一方面,在压缩制冷系统中利用油分离器的油位信息来监测压缩机在运行中的润滑充足状态,不仅常规技术而且十分必要。由于油分离器中的油位液面波动较大就无法反映正确的油位信息,当在实际润滑油不足时,由于不能及时报警提示充注润滑油,会导致压缩机缺油损坏。另外,由于排气脉冲具有很大的能量,会引起油位上下波动较大,也会导致监测者或监测器误报警。
[0004]有鉴于此,如何对现有的油分离器进行改进,使得视油镜或油位开关监测到的是正确而稳定的油位是本技术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制冷系统用油分离器,其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油分离器因排气脉冲而引起的油位不稳定,导致监测压缩机运行中润滑状态不准,甚至容易造成误报警或压缩机缺油损坏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缩制冷系统用油分离器,包括油分壳体、过滤网以及油位监测装置,油分壳体形成一用来进行油气分离的工作空间,油分壳体上设有油分进气孔和油分排气孔,油分进气孔与所述工作空间连通,油分排气孔与所述工作空间连通,所述过滤网置于所述工作空间内并且位于油分进气孔至油分排气孔通道上,所述工作空间的下部设有储油区和油位监测装置。
[0007]其创新在于:在所述工作空间内,针对储油区设置排气脉冲隔板,该排气脉冲隔板,将储油区靠近油位监测装置作用部的区域隔离出来形成油位监测区,同时被排气脉冲隔板隔离后的油位监测区的底部与储油区的底部连通,所述油位监测区的顶部与所述工作
空间的上部连通,所述油位监测装置面对油位监测区。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09]1.上述方案中,所述排气脉冲隔板为折弯板或曲面板,折弯板或曲面板以延伸方向不同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一段位于储油区空间内,第二段从储油区向上方延伸直至伸出储油区空间外,以此从储油区中隔离出所述油位监测区。所述折弯板为L形板片,L形板片覆盖在凹型槽道上构成一个L形通道。
[0010]2.上述方案中,对应所述排气脉冲隔板,在油分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凹型槽道,排气脉冲隔板和凹型槽道配合构成被隔离的油位监测区。
[0011]3.上述方案中,所述油分进气孔分为两路进气通道进入所述工作空间,针对两路进气通道设置有两块所述过滤网,每块过滤网安装在一路进气通道中,两路进气通道的出气口面对面相对布置。
[0012]4.上述方案中,所述工作空间中设有仓板,该仓板固定在所述工作空间中并将工作空间分隔为第一仓室和第二仓室,第一仓室与油分进气孔连通,第二仓室与油分排气孔连通,第一仓室与第二仓室连通。所述过滤网由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组成,第一滤网固定安装在第一仓室中,第二滤网固定安装在第二仓室中。所述第一仓室分为两路进气通道进入第二仓室,针对两路进气通道设置有两块第二滤网,每块第二滤网安装在一路进气通道中,两路进气通道的出气口面对面相对布置,所述排气脉冲隔板位于两路进气通道的出气口之间。
[0013]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和效果是:为了解决现有油分离器因排气脉冲而引起的油位不稳定,导致监测压缩机运行中润滑状态不准,甚至容易造成误报警或压缩机缺油损坏的问题,本技术在油分离器内的储油区设置了排气脉冲隔板,该排气脉冲隔板将储油区靠近油位监测装置作用部的区域隔离出来形成油位监测区。由于本技术通过排气脉冲隔板对靠近油位监测装置作用部的被监测区域采取了相对隔离措施,该相对隔离措施有两层含意,第一层是油位监测区与储油区之间通过排气脉冲隔板在四周进行隔离,第二层是油位监测区与储油区仅在底部保持连通。隔离可以大大减少由排气脉冲引起的储油区油位上下波动对油位监测区的影响,而连通又能正确反映储油区真实而稳定的油位。总之,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构思巧妙,能够在较小的过滤和储油空间中解决因排气脉冲引起的油位上下波动问题,使得视油镜或/和油位开关能够监测到正确而稳定的油位。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 为本技术实施例主视图;
[0015]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俯视图;
[0016]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左视图;
[0017]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右视图;
[0018]附图5为图1的E

E剖视图;
[0019]附图6为图2的C

C剖视图;
[0020]附图7为图2的F

F剖视图;
[0021]附图8为图7的A处放大图。
[0022]以上附图中:1.油分壳体;2.油分进气孔;3.油分排气孔;4.油位监测装置;5.储油
区;6.排气脉冲隔板;7.油位监测区;8.仓板;9.第一滤网;10.第二滤网;11.第一仓室;12. 第二仓室;13. 检修口;14.泄油阀;15.油过滤器;16.排气单向阀;17.螺栓;18. 过滤网;19. 凹型槽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实施例:一种压缩制冷系统用油分离器
[0025]如图1

8所示,该油分离器包括油分壳体1(见图1和图2)、过滤网18以及油位监测装置4(见图4),油分壳体1形成一用来进行油气分离的工作空间,油分壳体1上设有油分进气孔2(见图3)和油分排气孔3(见图6),油分进气孔2与所述工作空间连通,油分排气孔3与所述工作空间连通,所述过滤网置于所述工作空间内并且位于油分进气孔2至油分排气孔3通道上,所述工作空间的下部设有储油区5(见图6)和油位监测装置4(见图4和图6)。
[0026]为了解决现有油分离器因排气脉冲而引起的油位不稳定,导致监测压缩机运行中润滑状态不准,甚至容易造成误报警或压缩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制冷系统用油分离器,包括油分壳体(1)、过滤网(18)以及油位监测装置(4),油分壳体(1)形成一用来进行油气分离的工作空间,油分壳体(1)上设有油分进气孔(2)和油分排气孔(3),油分进气孔(2)与所述工作空间连通,油分排气孔(3)与所述工作空间连通,所述过滤网置于所述工作空间内并且位于油分进气孔(2)至油分排气孔(3)通道上,所述工作空间的下部设有储油区(5)和油位监测装置(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空间内,针对储油区(5)设置排气脉冲隔板(6),该排气脉冲隔板(6),将储油区(5)靠近油位监测装置(4)作用部的区域隔离出来形成油位监测区(7),同时被排气脉冲隔板(6)隔离后的油位监测区(7)的底部与储油区(5)的底部连通,所述油位监测区(7)的顶部与所述工作空间的上部连通,所述油位监测装置(4)面对油位监测区(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制冷系统用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位监测区(7)位于过滤网(18)至油分排气孔(3)的通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制冷系统用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位监测区(7)位于油分进气孔(2)至过滤网(18)的通道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制冷系统用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脉冲隔板(6)为折弯板或曲面板,折弯板或曲面板以延伸方向不同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一段位于储油区(5)空间内,第二段从储油区(5)向上方延伸直至伸出储油区(5)空间外,以此从储油区(5)中隔离出所述油位监测区(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制冷系统用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脉冲隔板(6)固定在油分壳体(1)的内侧。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冯婷王赛苗彭希超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维尔空调制冷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