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乏风取热器自动机械除尘、除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230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乏风取热器自动机械除尘、除霜装置,包括乏风取热室以及热泵组件,乏风取热室内安装有换热组件,换热组件与热泵组件之间通过液路管路连接;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以及用于固定换热器的固定框,换热器固定安装在固定框内;固定框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除霜板、第二除霜板,第一除霜板和第二除霜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清洁毛刷;固定框的两侧还分别设有导轨组件,第一除霜板、第二除霜板分别通过气缸的驱动沿导轨组件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物理方式对霜雾进行清除,相比于采用热水熔化的方式,能更快速的对霜雾进行清理,提高了除雾效率。除雾效率。除雾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乏风取热器自动机械除尘、除霜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矿井乏风利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乏风取热器自动机械除尘、除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矿井乏风常年保持稳定的温度,利用矿井乏风热回收热泵机组回收乏风中的热量,产生热水用于供暖或生活热水是很好的节能方法。现有技术中,热泵机组的热回收换热器通常直接置于乏风井口,当热泵机组的热回收换热器结霜或乏风中的灰尘大量积聚在换热器表面时,不仅会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影响热泵机组的能效与运行,同时还会影响到矿井的安全生产活动。目前,在对换热器除霜时,通常是采用热水喷淋的方式进行除霜清理,但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除霜,除霜速度慢、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乏风取热器自动机械除尘、除霜装置,该热泵系统采用的换热器,具有除霜快,除霜效率高的优点。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乏风取热器自动机械除尘、除霜装置,包括乏风取热室以及热泵组件,所述乏风取热室内安装有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与热泵组件之间通过液路管路连接;
[0005]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换热器的固定框,所述换热器固定安装在固定框内;
[0006]所述固定框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气缸,其中,在固定框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在固定框的下部固定安装有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
[0007]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共同连接一块第一除霜板,所述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的输出端共同连接一块第二除霜板,所述第一除霜板和第二除霜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清洁毛刷;
[0008]所述固定框的两侧还分别设有导轨组件,所述第一除霜板通过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驱动沿导轨组件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除霜板通过所述第三气缸、第四气缸的驱动沿导轨组件上下移动。
[0009]可选的,所述固定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容纳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第一腔体、容纳所述第三气缸、第四气缸的第二腔体。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除霜板顶部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除霜板底部配合的第二凹槽。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除霜板的顶部和第二除霜板的底部分别呈台阶状。
[0012]可选的,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框上下两端之间的导轨,以及分别安装在第一除霜板、第二除霜板上的滑块;
[0013]所述滑块嵌在所述导轨中,并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需要对换热器进行除霜时,通过第一气缸、第二气缸驱动第一除霜板上下移动,第三气缸、第四气缸驱动第二除霜板上下移动,而第一除霜板和第二除霜板上的清洁毛刷则会对凝结在换热器表面上的霜雾进行清理,从而完成换热器的除霜工作。本技术采用物理方式对霜雾进行清除,相比于采用热水熔化的方式,能更快速的对霜雾进行清理,提高了除雾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换热器与固定框的连接示意图一;
[0017]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换热器与固定框的连接示意图二;
[0019]图5是图4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乏风取热器自动机械除尘、除霜装置,包括乏风取热室1以及热泵组件2,乏风取热室1内安装有换热组件3,换热组件3与热泵组件2之间通过液路管路连接。在换热组件3和热泵组件2之间的液路管中中设有循环液,通过循环液将乏风的热量传递到热泵组件2中。在本技术中,热泵组件2采用专利CN207797456U的技术专利中的热泵机组,在本技术中不再做具体的陈述。
[0023]在本技术中,如图2~5所示,换热组件3具体包括换热器4以及用于固定换热器4的固定框5,换热器4固定安装在固定框5内。固定框5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气缸,其中,在固定框5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7,在固定框5的下部固定安装有第三气缸8和第四气缸9,第一气缸6与第二气缸7的输出端共同连接一块第一除霜板10,第三气缸8和第四气缸9的输出端共同连接一块第二除霜板11,第一除霜板10和第二除霜板11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清洁毛刷12。通过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7驱动第一除霜板10上下移动,第三气缸8、第四气缸9驱动第二除霜板11上下移动,通过第一除霜板10、第二除霜板11的运动,带动清洁毛刷12来回的在换热器4的表面上进行清理,从而将霜雾及灰尘清除掉。
[0024]在本技术中,如图2~5所示,固定框5的两侧还分别设有导轨组件,第一除霜板10通过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7的驱动沿导轨组件上下移动,第二除霜板11通过第三气缸8、第四气缸9的驱动沿导轨组件上下移动。导轨组件具体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框5上下两端之间的导轨17,以及分别安装在第一除霜板10、第二除霜板11上的滑块18,滑块18的一部分嵌在导轨17中,并与导轨17滑动连接,而导轨17上设有与滑块18适配的滑槽。
[0025]在本技术中,如图2~5所示,固定框5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容纳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7的第一腔体13、容纳第三气缸8、第四气缸9的第二腔体14,其中,第一腔体13的底部
设有与第一除霜板10顶部配合的第一凹槽15,第二腔体14的顶部设有与第二除霜板11底部配合的第二凹槽16,第一除霜板10的顶部和第二除霜板11的底部分别呈台阶状。当不需要进行除霜操作时,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7、第三气缸8、第四气缸9分别缩回至最小行程,此时的第一除霜板10与第二除霜板11的台阶部分分别缩至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内,同时,台阶的根部位置受限于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的宽度,不会进入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内。
[0026]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0027]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技术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乏风取热器自动机械除尘、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乏风取热室(1)以及热泵组件(2),所述乏风取热室(1)内安装有换热组件(3),所述换热组件(3)与热泵组件(2)之间通过液路管路连接;所述换热组件(3)包括换热器(4)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换热器(4)的固定框(5),所述换热器(4)固定安装在固定框(5)内;所述固定框(5)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气缸,其中,在固定框(5)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7),在固定框(5)的下部固定安装有第三气缸(8)和第四气缸(9);所述第一气缸(6)与第二气缸(7)的输出端共同连接一块第一除霜板(10),所述第三气缸(8)和第四气缸(9)的输出端共同连接一块第二除霜板(11),所述第一除霜板(10)和第二除霜板(11)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清洁毛刷(12);所述固定框(5)的两侧还分别设有导轨组件,所述第一除霜板(10)通过所述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7)的驱动沿导轨组件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除霜板(11)通过所述第三气缸(8)、第四气缸(9)的驱动沿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征杨光耀谢永利郭峰张小文白彦飞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