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吸收塔浆密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178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硫吸收塔浆密度测量装置,涉及脱硫塔浆密度测量领域,包括吸收塔和测量筒,所述吸收塔与所述测量筒之间连通有进浆管,所述进浆管靠近所述吸收塔一端设置有进浆阀,所述进浆管上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部连通有蓄水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回流阀、进水阀以及蓄水塔的设置,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使得蓄水塔中的水流灌入进浆管和测量筒内,并可在压力泵的作用下带动水流在进浆管和测量筒内进行活动,从而达到更加良好的清洗效果,最终打开排污阀将用于清洗的水流排除该装置,从而能够实现对该装置进行清理,避免了管道堵塞的情况,并且也避免了残留塔浆对密度测量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密度测量的精确度。从而提高了密度测量的精确度。从而提高了密度测量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吸收塔浆密度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脱硫塔浆密度测量
,尤其涉及一种脱硫吸收塔浆密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脱硫工程中,吸收塔内浆液密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根据实时在线测量浆液密度值,是用于计算吸收塔的液位,液位过高,容易使吸收塔内水平衡失控,导致吸收塔的溢流;液位过低,容易使吸收塔浆液池内氧化时间缩短;密度偏高,造成系统的加剧磨损,通过计算吸收塔的实时液位,从而避免浆池液位低影响设备安全或浆液溢出污染环境,而密度失准,会影响运行人员出膏的及时性,从而影响吸收塔浆液品质,严重的可能导致吸收塔“死浆”,脱硫效率不达标,导致超排。
[0003]吸收塔中为气、液、固三种介质同时存在,固相及气相在液相内分布不均匀,导致压力变送器一次测量管道中常有气泡产生干扰,存在较大测量误差,而且传统的测量装置容易造成浆液堵塞,不能够很方便的对管道内堵塞物进行有效清洗,并且测量后的浆液也无法回收至吸收塔内,造成了一定资源的浪费,不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容易造成浆液堵塞,不能够很方便的对管道内堵塞物进行有效清洗;以及测量后的浆液也无法回收至吸收塔内,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脱硫吸收塔浆密度测量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脱硫吸收塔浆密度测量装置,包括吸收塔和测量筒,所述吸收塔与所述测量筒之间连通有进浆管;
[0007]所述进浆管靠近所述吸收塔一端设置有进浆阀,所述进浆管上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部连通有蓄水塔,所述进水管中部设置有进水阀,所述进浆管侧壁位于所述进浆阀与进水管之间设置有压力泵,所述进浆管侧壁位于所述进水管与测量筒之间设置有止逆阀,所述测量筒下部设置有三通管。
[0008]优选地,所述吸收塔侧壁上下部之间连通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中部设置有循环泵。
[0009]优选地,所述测量筒上部连通有液位器,所述液位器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液位器内部侧壁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液位活塞,所述测量筒侧壁设置有压力计,所述液位活塞上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压力泵电性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进浆管中部靠近所述吸收塔的一端高于靠近所述测量筒的一端。
[0011]优选地,所述三通管包括卸料管、回流管和排污管,所述卸料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测量筒底部,所述卸料管通过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吸收塔连通,所述卸料管通过所述排污管与外界连通,所述排污管侧壁设置有排污阀。
[0012]优选地,所述回流管靠近所述测量筒的一端高于靠近所述吸收塔的一端,所述回流管侧壁设置有回流阀。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技术通过回流阀、进水阀以及蓄水塔的设置,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使得蓄水塔中的水流灌入进浆管和测量筒内,并可在压力泵的作用下带动水流在进浆管和测量筒内进行活动,从而达到更加良好的清洗效果,最终打开排污阀将用于清洗的水流排除该装置,从而能够实现对该装置进行清理,避免了管道堵塞的情况,并且也避免了残留塔浆对密度测量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密度测量的精确度。
[0015]2、本技术还通过压力泵、进浆管、进浆阀、回流阀和回流管的配合使用,能够将用于密度测量的部分塔浆,回流至吸收塔内,降低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通过上述的设置,也能够将部分进浆管内残留的塔浆推送出去,从而大大降低了残留浆液粘连附着的情况,降低了残留浆液对测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脱硫吸收塔浆密度测量装置的主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脱硫吸收塔浆密度测量装置的侧视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脱硫吸收塔浆密度测量装置的图2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吸收塔;2、测量筒;21、止逆阀;22、压力计;3、进浆管;31、进浆阀;4、进水管;41、蓄水塔;42、进水阀;5、压力泵;6、三通管;61、卸料管;62、回流管;621、回流阀;63、排污管;631、排污阀;7、循环管;71、循环泵;8、液位器;81、限位滑槽;82、液位活塞;83、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参照图1、图2,一种脱硫吸收塔浆密度测量装置,包括吸收塔1和测量筒2,吸收塔1与测量筒2之间连通有进浆管3;
[0022]进浆管3靠近吸收塔1一端设置有进浆阀31,进浆管3上部连通有进水管4,进水管4上部连通有蓄水塔41,进水管4中部设置有进水阀42,进浆管3侧壁位于进浆阀31与进水管4之间设置有压力泵5,进浆管3侧壁位于进水管4与测量筒2之间设置有止逆阀21,测量筒2下部设置有三通管6。
[0023]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对该装置进行清理,避免了管道堵塞的情况,并且也避免了残留塔浆对密度测量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密度测量的精确度。
[0024]参照图1,其中,吸收塔1侧壁上下部之间连通有循环管7,循环管7中部设置有循环泵71;
[0025]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吸收塔1内塔浆的充分混合,从而来提高密度测量的准确性,而且还避免了吸收塔1发生溢流的现象,降低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脱硫系统的经济性和运行效率。
[0026]参照图2、图3,其中,测量筒2上部连通有液位器8,液位器8由透明材料制成,液位器8内部侧壁开设有限位滑槽81,限位滑槽81内部滑动连接有液位活塞82,测量筒2侧壁设置有压力计22,液位活塞82上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83,液位传感器83与压力泵5电性连接;
[0027]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很方便的得知测量筒2内塔浆的体积,而且还能够观察到测量筒2内塔浆的高度,便于运行人员对该测量装置进行管控,并且通过液位传感器83与压力泵5电性连接,能够防止测量筒2内塔浆已经达到存储上限还继续向内进行填加的情况,避免由于压力超限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0028]参照图1、图2,其中,进浆管3中部靠近吸收塔1的一端高于靠近测量筒2的一端;
[0029]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保证塔浆顺利的进入测量筒2内,增加了塔浆流动时的重力势能,提高了该测量装置的流通性。
[0030]参照图1、图2,其中,三通管6包括卸料管61、回流管62和排污管63,卸料管61固定连接于测量筒2底部,卸料管61通过回流管62与吸收塔1连通,卸料管61通过排污管63与外界连通,排污管63侧壁设置有排污阀631;
[0031]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很方便的将清洗后的污水排出测量筒2,确保了测量筒2内部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吸收塔浆密度测量装置,包括吸收塔(1)和测量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1)与所述测量筒(2)之间连通有进浆管(3);所述进浆管(3)靠近所述吸收塔(1)一端设置有进浆阀(31),所述进浆管(3)上部连通有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上部连通有蓄水塔(41),所述进水管(4)中部设置有进水阀(42),所述进浆管(3)侧壁位于所述进浆阀(31)与进水管(4)之间设置有压力泵(5),所述进浆管(3)侧壁位于所述进水管(4)与测量筒(2)之间设置有止逆阀(21),所述测量筒(2)下部设置有三通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吸收塔浆密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1)侧壁上下部之间连通有循环管(7),所述循环管(7)中部设置有循环泵(7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吸收塔浆密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筒(2)上部连通有液位器(8),所述液位器(8)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液位器(8)内部侧壁开设有限位滑槽(81),所述限位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延光史居旺韩旭徐亦然吴刚倪兴旺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南京金陵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