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随行光纤、电梯监控装置及电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1437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随行光纤、电梯监控装置及电梯,属于电梯领域,包括第一铠装层、设置在第一铠装层内的多根紧套纤以及套设在第一铠装层外侧的保护层;其中所述紧套纤包括设置在第一铠装层内的传输纤芯以及套设在传输纤芯外的紧套层,所述紧套层与第一铠装层内壁之间设有活动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传输纤芯的传输不受环境干扰和距离长远的影响,在高层电梯中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进行信号传输,成本大大降低、系统稳定且使用寿命长;如此可通讯较多弱电控制和语音通话系统,包括人脸识别、电梯梯控刷卡进入、电梯广告屏数据的下发、电梯五方通话、电梯WI F I覆盖等,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电梯手机信号差等实际性问题。解决了电梯手机信号差等实际性问题。解决了电梯手机信号差等实际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随行光纤、电梯监控装置及电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随行光纤、电梯监控装置及电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电梯数据传输模式由模拟时代发展到半数字时代,再发展到全数字时代,而电梯监控数据的传输极易受到电梯运行时复杂和强大的电磁场的干扰,从而导致电梯数据五方通话和监控图像很不稳定。例如五方通话会发出呲呲的干扰声音;电梯监控在运行时候,图像画面受到干扰成为雪花点,画质模糊。加之大型小区控制中心距离较远,模拟线缆传输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并且模拟线缆跟随行电缆一起运行时,周而复始会影响电缆的张力和使用寿命。由此采用模拟电缆进行传输的电梯,干扰大,传输距离短,电梯信号要传输到机房,信号衰减严重,系统效果差并且使用专用传输电缆成本高;使用寿命短。如果采用数字电缆进行传输,超六类的电梯专用数字电缆信号传输距离最远120米;如果遇到30多层的高电梯,信号衰减较大,效果也差;并且不能多信号的传输,只能点对点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电梯的信号传输电缆传输距离短以及信号衰减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梯随行光纤及电梯监控装置及电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电梯随行光纤,包括第一铠装层、设置在第一铠装层内的多根紧套纤以及套设在第一铠装层外侧的保护层;
[0005]其中所述紧套纤包括设置在第一铠装层内的传输纤芯以及套设在传输纤芯外的紧套层,所述紧套层与第一铠装层内壁之间设有活动间隙。
[0006]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层包括套设在第一铠装层外侧的抗拉件以及套设在抗拉件外侧的外护套。
[0007]作为优选,所述抗拉件与外护套之间设有第二铠装层。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铠装层的两端设有连接口。
[0009]作为优选,所述紧套纤以第一铠装层的轴线为中心周向均匀地分布在第一铠装层内。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铠装层为螺旋铠装层。
[0011]一种电梯监控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梯随行光纤、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梯随行光纤两端的设备箱以及光纤收发器。
[0012]作为优选,所述设备箱以及光纤收发器分别与所述传输纤芯电性连接。
[0013]一种电梯,包括上述的电梯监控装置、电梯轿厢以及电梯传送带,所述设备箱设置在电梯轿厢的顶端。
[0014]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层设置在电梯传送带表面并与电梯传送带表面可拆卸连接。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使紧套纤能够有序、合理地排布在保护层中,而且通过
将用于信号传输的传输纤芯集成到紧套层中,能实现大数据流量的无损传输,明显拓宽了电梯运行中的信号传输通道,减少了电梯井道内电缆的数量,方便了电梯的检修,节约了维护成本,同时减轻了电梯随行电缆的荷载,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增加各个系统使用寿命。并且由于传输纤芯的传输不受环境干扰和距离长远的影响,在高层电梯采用本技术中进行信号传输,成本大大降低、系统稳定且使用寿命长;如此可通讯较多弱电控制系统,包括人脸识别、电梯梯控刷卡进入、电梯广告屏数据的下发、电梯五方通话、电梯WIFI覆盖等,同时解决了电梯手机信号差以及电梯故障所困人员不能与外界不能及时求救等实质性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中电梯随行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电梯监控装置及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第一铠装层;
[0020]2‑
紧套纤;21

传输纤芯;22

紧套层;
[0021]3‑
保护层;31

抗拉件;32

外护套;
[0022]4‑
活动间隙;5

第二铠装层;6

连接口;7

设备箱;8

光纤收发器;9

电梯轿厢;10

电梯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5]实施例
[0026]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随行光纤,包括第一铠装层1以及设置在第一铠装层1内的两根紧套纤2,两根紧套纤2以第一铠装层1的轴线为中心周向均匀地对称分布在第一铠装层1内,所述第一铠装层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并且所述第一铠装层1为螺旋铠装层。本技术通过采用结构为螺旋铠装层的第一铠装层1,使紧套纤2需要承受较大机械力时,在紧套纤2的最外面加装一层金属保护,以免内部的效用层在运输和安装时受到损坏,同时通过采用金属材质的第一铠装层1使本技术具有防鼠啮功能,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
[0027]所述紧套纤2包括设置在第一铠装层1内的传输纤芯21以及套设在传输纤芯21外的紧套层22。所述紧套层22包覆在传输纤芯21外侧并对传输纤芯21进行保护以及信号屏蔽等,同时所述紧套层22与第一铠装层1内壁之间设有活动间隙4,为传输纤芯21以及紧套层22在电梯升降折弯过程中提供一定范围内的折弯间隙,避免传输纤芯21跟随电梯长时间运行时影响其张力和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纤芯21采用G.657的纤芯;它的特点就是
弯曲下不敏感,所以他的弯曲损耗比较小,其中G.657又分为G.657A1,G.657A2,G.657B2,和G.657.B3光纤;其中1对应是10MM最小弯曲半径,2对应的7.5MM最小弯曲半径,3对应3MM最小弯曲半径。
[0028]所述第一铠装层1的两端设有连接口6,所述连接口6为设置在第一铠装层1上并与第一铠装层1内腔连通的扇形凹槽,并且所述连接口6的轴向长度根据电力设备连接需求进行自行调整。在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仅需将紧套纤2从连接口6处拉出即可将紧套纤2与电力设备进行电性连接。
[0029]所述第一铠装层1的外侧设有用于对第一铠装层1提供额外保护的保护层3,所述保护层3套设在第一铠装层1外侧并与第一铠装层1同轴连接。所述保护层3包括套设在第一铠装层1外侧并用于对第一铠装层1进行结构加强的抗拉件31。本实施例中所述抗拉件31采用的材料为芳纶纱,本实施例中采用材料为芳纶纱的抗拉件31使保护层3具有优良的抗拉性能,并使保护层3具有良好的圆整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抗拉件31亦可采用其他加强材料。所述保护层3还包括套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随行光纤,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铠装层(1)、设置在第一铠装层(1)内的多根紧套纤(2)以及套设在第一铠装层(1)外侧的保护层(3);其中所述紧套纤(2)包括设置在第一铠装层(1)内的传输纤芯(21)以及套设在传输纤芯(21)外的紧套层(22),所述紧套层(22)与第一铠装层(1)内壁之间设有活动间隙(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随行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3)包括套设在第一铠装层(1)外侧的抗拉件(31)以及套设在抗拉件(31)外侧的外护套(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随行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件(31)与外护套(32)之间设有第二铠装层(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随行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铠装层(1)的两端设有连接口(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随行光纤,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曦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威克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