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091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01
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栽培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浮床上开设有水稻种植口,浮床底部固定有伸缩杆,伸缩杆的输出端穿过浮床上开设的通孔后,与支撑板的底部固定,支撑板中间的开口内滑动设置有卡板,卡板上开设有与支撑口活动贯通设置的卡口,卡板左侧壁上的开口内嵌设固定有轴承,螺栓旋接穿过固定框上的螺纹孔后,插设在轴承内,浮床的左侧壁上固定有固定扣,链条的一端与固定扣扣接,链条的另一端与挂钩扣接,浮床的左右侧壁上均利用合页旋接有一号防风板,浮床的前后侧壁上均利用合页旋接有二号防风板,设计合理,可以随着水稻的生长对水稻进行支撑,防止大风天气导致水稻倾倒。致水稻倾倒。致水稻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栽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稻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利用生态学原理,通过在水中栽培高等植物以重建和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已经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在自然水域水面栽培农作物就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目前水面栽培植物多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在户外大风情况下高杆植物容易倒伏,且不易于管理,而水面栽培植物的器具多采用用竹筏、草筏组成的水面栽培床,这种水面栽培床受到雨水侵蚀后容易损坏不能长久使用,而且其制作不方便,连接困难,不能用于大规模生产,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用于水稻种植的栽培装置,可以随着水稻的生长对水稻进行支撑,防止大风天气导致水稻倾倒。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浮床、伸缩杆、支撑板、卡板、轴承、固定框、螺栓、固定扣、链条、挂钩、一号防风板、二号防风板、延伸板、搭扣母件、固定块和搭扣子件,浮床上开设有水稻种植口,浮床底部固定有伸缩杆,伸缩杆的输出端穿过浮床上开设的通孔后,与支撑板的底部固定,支撑板上开设有支撑口,支撑板中间的开口内滑动设置有卡板,卡板上开设有与支撑口活动贯通设置的卡口,卡板左侧壁上的开口内嵌设固定有轴承,支撑板的左侧壁上固定有固定框,螺栓旋接穿过固定框上的螺纹孔后,插设在轴承内,浮床的左侧壁上固定有固定扣,链条的一端与固定扣扣接,链条的另一端与挂钩扣接,浮床的左右侧壁上均利用合页旋接有一号防风板,浮床的前后侧壁上均利用合页旋接有二号防风板,二号防风板上固定有延伸板,左右对应的延伸板的外侧壁分别与一号防风板的前后侧壁活动贴合设置,一号防风板和二号防风板的内侧壁上均固定有搭扣母件,一号防风板和二号防风板上均开设有扣接通孔,浮床的周壁上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固定有搭扣子件,搭扣子件穿过扣接通孔后,与搭扣母件固定。
[0005]进一步地,所述的水稻种植口的内腔周壁上固定有一号海绵软垫。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口的内腔周壁上固定有二号海绵软垫。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卡口的内腔周壁上固定有三号海绵软垫。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卡板内开设有切槽,切槽内活动设置有锯条,锯条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连接杆,前后对应的两个连接杆分别穿过支撑板前后侧壁上开设的条形通孔后,与拉手固定。
[0009]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栽培装置,设计合理,可以随着水稻的生长对水稻进行支撑,防止大风天气导致水稻倾倒。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2]图3是图2中A

A向剖视图。
[0013]附图标记说明:
[0014]浮床1、水稻种植口2、伸缩杆3、支撑板4、支撑口5、卡板6、轴承7、固定框8、螺栓9、固定扣10、链条11、挂钩12、一号防风板13、二号防风板14、延伸板15、搭扣母件16、扣接通孔17、固定块18、搭扣子件19、一号海绵软垫20、卡口21、二号海绵软垫22、三号海绵软垫23、切槽24、锯条25、连接杆26、拉手27。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

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浮床1、伸缩杆3(结构与伸缩伞柄结构原理相同)、支撑板4、卡板6、轴承7、固定框8、螺栓9、固定扣10、链条11、挂钩12、一号防风板13、二号防风板 14、延伸板15、搭扣母件16、固定块18和搭扣子件19,浮床1上开设有水稻种植口2,水稻种植口2的内腔周壁上粘接固定有一号海绵软垫20,浮床1 底部铆接固定有伸缩杆3,伸缩杆3的输出端穿过浮床1上开设的通孔后,与支撑板4的底部铆接固定,支撑板4上开设有支撑口5,支撑口5的内腔周壁上粘接固定有二号海绵软垫22,支撑板4中间的开口内滑动设置有卡板6,卡板6内开设有切槽24,切槽24内活动设置有锯条25,锯条25的前后两端均焊接固定有连接杆26,前后对应的两个连接杆26分别穿过支撑板4前后侧壁上开设的条形通孔后,与拉手27焊接固定,卡板6上开设有与支撑口5活动贯通设置的卡口21,卡口21的内腔周壁上粘接固定有三号海绵软垫23,卡板6左侧壁上的开口内嵌设固定有轴承7,支撑板4的左侧壁上铆接固定有固定框8,螺栓9旋接穿过固定框8上的螺纹孔后,插设在轴承7内,浮床1 的左侧壁上铆接固定有固定扣10,链条11的一端与固定扣10扣接,链条11 的另一端与挂钩12扣接,浮床1的左右侧壁上均利用合页旋接有一号防风板13,合页的一边与浮床1侧壁铆接固定,合页的另一边与一号防风板13铆接固定,浮床1的前后侧壁上均利用合页旋接有二号防风板14,合页的一边与浮床1侧壁铆接固定,合页的另一边与二号防风板14铆接固定,二号防风板 14上铆接固定有延伸板15,左右对应的延伸板15的外侧壁分别与一号防风板13的前后侧壁活动贴合设置,一号防风板13和二号防风板14的内侧壁上均铆接固定有搭扣母件16,一号防风板13和二号防风板14上均开设有扣接通孔17,浮床1的周壁上铆接固定有固定块18,固定块18上焊接固定有搭扣子件19,搭扣子件19穿过扣接通孔17后,与搭扣母件16配合扣接。
[0017]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将浮床1放置在种植水面上,将相邻的浮床1利用挂钩12相互挂设连接,最边上的浮床1利用挂钩12与地面固定,保证浮床1不会乱飘,将水道苗种植在水稻种植口2中,随着水稻的长高,调节伸缩杆3伸出的长度,控制支撑板4上移,水稻穿设在支撑口5内,旋转螺栓9,调节卡板6左右移动,控制支撑口5与卡口21窜开,可以更稳
定的夹持住水稻,保证水稻不易倾倒,当遇到大风天气时,将一号防风板13和二号防风板14旋转至朝上位置,扣上搭扣母件16和搭扣子件19,一号防风板13和二号防风板14形成围栏式挡风,有效防止大风对水稻的损害,当到了收割的时候,旋转螺栓9,调节支撑口5与卡口21,卡死水稻秸秆,拉动锯条25,将水稻割下。
[0018]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浮床1和水稻种植口2的配合,可以实现水稻水上种植;
[0020]2、伸缩杆3、支撑板4和支撑口5的配合,方便根据水稻的高度对水稻进行支撑,防止水稻倾倒;
[0021]3、卡板6、轴承7、固定框8和螺栓9的配合,可以调节支撑板4对水稻支撑的松紧程度;
[0022]4、固定扣10、链条11和挂钩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浮床(1)、伸缩杆(3)、支撑板(4)、卡板(6)、轴承(7)、固定框(8)、螺栓(9)、固定扣(10)、链条(11)、挂钩(12)、一号防风板(13)、二号防风板(14)、延伸板(15)、搭扣母件(16)、固定块(18)和搭扣子件(19),浮床(1)上开设有水稻种植口(2),浮床(1)底部固定有伸缩杆(3),伸缩杆(3)的输出端穿过浮床(1)上开设的通孔后,与支撑板(4)的底部固定,支撑板(4)上开设有支撑口(5),支撑板(4)中间的开口内滑动设置有卡板(6),卡板(6)上开设有与支撑口(5)活动贯通设置的卡口(21),卡板(6)左侧壁上的开口内嵌设固定有轴承(7),支撑板(4)的左侧壁上固定有固定框(8),螺栓(9)旋接穿过固定框(8)上的螺纹孔后,插设在轴承(7)内,浮床(1)的左侧壁上固定有固定扣(10),链条(11)的一端与固定扣(10)扣接,链条(11)的另一端与挂钩(12)扣接,浮床(1)的左右侧壁上均利用合页旋接有一号防风板(13),浮床(1)的前后侧壁上均利用合页旋接有二号防风板(14),二号防风板(14)上固定有延伸板(15),左右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高建明曾天梅王英陆永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卫市种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