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0862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茶混料装置,涉及茶混料领域,解决了目前的茶混料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混合的,非常的麻烦,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也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而且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技术特征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用于支撑该装置;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安置于支撑底座下表面;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安置于支撑底座上;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安置于支撑底座上表面;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安置于支撑结构上表面;进料结构,所述进料结构安置于承载结构上;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安置于承载结构上。增加了工作效率,结构相对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混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混料
,特别涉及一种茶混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L.)O.Ktze.),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茶按制作工序分为绿茶、白茶、红茶等六大类。茶叶可作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茶叶呈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花白色,花瓣阔卵形;萼片阔卵形至圆形;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0003]目前的茶混料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混合的,非常的麻烦,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也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而且工作效率较低,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一种茶混料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目前的茶混料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混合的,非常的麻烦,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也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而且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茶混料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6]一种茶混料装置,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用于支撑该装置;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安置于支撑底座(1)下表面;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安置于支撑底座(1)上;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安置于支撑底座(1)上表面;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安置于支撑结构上表面;进料结构,所述进料结构安置于承载结构上;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安置于承载结构上;翻搅结构,所述翻搅结构安置于承载结构上;出料结构,所述出料结构安置于承载结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包括:两对万向轮(2)以及两对固定卡扣(3);两对所述万向轮(2)安置于支撑底座(1)下表面,每个所述固定卡扣(3)安置于相对应的万向轮(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四对固定圆环(4)、两对转动圆杆(5)、四对固定锁扣(6)、两对转动板(7)以及两对固定板(8);四对所述固定圆环(4)安置于支撑底座(1)侧表面,每个所述转动圆杆(5)安置于相对应的一对所述固定圆环(4)上,每个所述固定锁扣(6)安置于相对应的固定圆环(4)上,且所述固定锁扣(6)与相对应的转动圆杆(5)相连接,每个所述转动板(7)安置于相对应的转动圆杆(5)上,每个所述固定板(8)安置于相对应的转动板(7)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固定架(9);所述支撑固定架(9)安置于支撑底座(1)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包括:承载盒体(10);所述承载盒体(10)安置于支撑固定架(9)上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茶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结构包括:进料漏斗(11)以及挡盖(12);所述承载盒体(10)上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学达吴广志郭中军张士昆李治民季晓枫
申请(专利权)人: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九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