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原料制粒用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079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塑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塑胶原料制粒用混合装置所述混合罐的侧边设置有隔热罩,所述隔热罩的内部安装有电加热板和导热板,且所述导热板设置在电加热板的内侧表面,所述混合罐的内部安装有导热帽,且所述导热帽的端部嵌入隔热罩的内部并与电加热板接触,且所述导热板包裹在导热帽的端部;通过混合罐侧边设置的隔热罩,便于隔热罩对内部安装的电加热板和导热板进行防护,增加了电加热板和导热板与导热帽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位于混合罐内部的导热帽嵌入隔热罩的内部并与电加热板接触,且导热板包裹在导热帽的端部,增加了隔热罩表面热量传递到导热帽表面的效率,提高了对混合罐内部塑胶原料进行加热混合的效率。的效率。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胶原料制粒用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塑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塑胶原料制粒用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塑胶制品是用塑料做成的,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俗称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胶加工一般包括塑胶的配料、成型、机械加工、接合、修饰和装配等。后四个工序是在塑胶已成型为制品或半制品后进行的,在塑胶加工前需要将塑胶原料进行充分的搅拌和添加添加剂。传统的塑胶原料制粒用混合装置在使用时,对塑胶进行加热混合不便捷,同时塑胶在混合时流动性差,且混合罐结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胶原料制粒用混合装置,具有对塑胶混合物进行混合加热熔融便捷,同时混合时流动性好,且混合罐稳定的特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胶原料制粒用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设置在混合罐下端的排料阀、固定在混合罐下端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输出轴固定的搅拌轴以及搅拌轴外表面固定的搅拌桨叶,所述混合罐的侧边设置有隔热罩,所述隔热罩的内部安装有电加热板和导热板,且所述导热板设置在电加热板的内侧表面,所述混合罐的内部安装有导热帽,且所述导热帽的端部嵌入隔热罩的内部并与电加热板接触,且所述导热板包裹在导热帽的端部,所述混合罐包括隔热陶瓷层、内钢层和外钢层,所述内钢层设置在隔热陶瓷层的内表面,所述外钢层设置在隔热陶瓷层的外表面,所述隔热陶瓷层的内部设置有玻纤维丝。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塑胶原料制粒用混合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帽为圆环形帽状构件,所述导热帽的表面开设有散热孔和排流孔,且所述排流孔位于散热孔的外侧。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塑胶原料制粒用混合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罐的上端设置有注料口。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塑胶原料制粒用混合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罐下端固定的搅拌电机设置有两个,且所述搅拌电机输出轴固定的搅拌轴位于混合罐的内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塑胶原料制粒用混合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轴外表面固定的搅拌桨叶反方向设置有两个。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塑胶原料制粒用混合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罐内部设置的导热帽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导热帽等间距分布。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通过混合罐侧边设置的隔热罩,便于隔热罩对内部安装的电加热板和导热板进
行防护,增加了电加热板和导热板与导热帽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位于混合罐内部的导热帽嵌入隔热罩的内部并与电加热板接触,且导热板包裹在导热帽的端部,增加了隔热罩表面热量传递到导热帽表面的效率,提高了对混合罐内部塑胶原料进行加热混合的效率,同时混合罐由隔热陶瓷层、内钢层和外钢层,且内钢层设置在隔热陶瓷层的内表面,外钢层设置在隔热陶瓷层的外表面,便于内钢层和外钢层配合对隔热陶瓷层进行防护,同时玻纤维丝设置在隔热陶瓷层的内部,便于玻纤维丝对隔热陶瓷层进行加强,增加了隔热陶瓷层结构的稳定性。
[0012]2、通过导热帽表面的散热孔和排流孔,便于导热帽通过表面的散热孔进行散热,增加了对混合罐内部塑胶进行熔融,同时导热帽表面开设的排流孔,便于熔融后的塑胶通过排流孔流动。
[0013]3、通过混合罐下端安装的两个搅拌电机,同时搅拌电机输出轴与混合罐内部设置的搅拌轴固定连接,便于搅拌轴外表面固定的搅拌桨叶反向设置,增加了熔融塑胶在混合罐内部的流动性。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的混合罐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的导热帽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混合罐;2、排料阀;3、搅拌电机;4、搅拌轴;5、搅拌桨叶;6、隔热罩;7、电加热板;8、导热板;9、导热帽;10、散热孔;11、排流孔;12、注料口;13、隔热陶瓷层;14、玻纤维丝;15、内钢层;16、外钢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塑胶原料制粒用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1、设置在混合罐1下端的排料阀2、固定在混合罐1下端的搅拌电机3、搅拌电机3输出轴固定的搅拌轴4以及搅拌轴4外表面固定的搅拌桨叶5,混合罐1的侧边设置有隔热罩6,隔热罩6的内部安装有电加热板7和导热板8,且导热板8设置在电加热板7的内侧表面,混合罐1的内部安装有导热帽9,且导热帽9的端部嵌入隔热罩6的内部并与电加热板7接触,且导热板8包裹在导热帽9的端部,混合罐1包括隔热陶瓷层13、内钢层15和外钢层16,内钢层15设置在隔热陶瓷层13的内表面,外钢层16设置在隔热陶瓷层13的外表面,隔热陶瓷层13的
内部设置有玻纤维丝14。
[0024]本实施方案中,通过混合罐1侧边设置的隔热罩6,便于隔热罩6对内部安装的电加热板7和导热板8进行防护,增加了电加热板7和导热板8与导热帽9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位于混合罐1内部的导热帽9嵌入隔热罩6的内部并与电加热板7接触,且导热板8包裹在导热帽9的端部,增加了隔热罩6表面热量传递到导热帽9表面的效率,提高了对混合罐1内部塑胶原料进行加热混合的效率,同时混合罐1由隔热陶瓷层13、内钢层15和外钢层16,且内钢层15设置在隔热陶瓷层13的内表面,外钢层16设置在隔热陶瓷层13的外表面,便于内钢层15和外钢层16配合对隔热陶瓷层13进行防护,同时玻纤维丝14设置在隔热陶瓷层13的内部,便于玻纤维丝14对隔热陶瓷层13进行加强,增加了隔热陶瓷层13结构的稳定性。
[0025]具体的,导热帽9为圆环形帽状构件,导热帽9的表面开设有散热孔10和排流孔11,且排流孔11位于散热孔10的外侧。
[0026]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热帽9表面的散热孔10和排流孔11,便于导热帽9通过表面的散热孔10进行散热,增加了对混合罐1内部塑胶进行熔融,同时导热帽9表面开设的排流孔11,便于熔融后的塑胶通过排流孔11流动。
[0027]具体的,混合罐1的上端设置有注料口12。
[0028]本实施例中,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原料制粒用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1)、设置在混合罐(1)下端的排料阀(2)、固定在混合罐(1)下端的搅拌电机(3)、搅拌电机(3)输出轴固定的搅拌轴(4)以及搅拌轴(4)外表面固定的搅拌桨叶(5),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1)的侧边设置有隔热罩(6),所述隔热罩(6)的内部安装有电加热板(7)和导热板(8),且所述导热板(8)设置在电加热板(7)的内侧表面,所述混合罐(1)的内部安装有导热帽(9),且所述导热帽(9)的端部嵌入隔热罩(6)的内部并与电加热板(7)接触,且所述导热板(8)包裹在导热帽(9)的端部,所述混合罐(1)包括隔热陶瓷层(13)、内钢层(15)和外钢层(16),所述内钢层(15)设置在隔热陶瓷层(13)的内表面,所述外钢层(16)设置在隔热陶瓷层(13)的外表面,所述隔热陶瓷层(13)的内部设置有玻纤维丝(14)。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祖君胡丽萍蔡理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君茂塑胶原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