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流装置及电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0796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流装置,包括驱动集成电路,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用于将输入的驱动信号进行延迟和隔离后得到输出驱动信号,并将所述输出驱动信号传递到整流开关管的控制极;所述驱动集成电路在使能信号的控制下实现上述功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的延迟时间设定端上的可变电阻模块,所述可变电阻模块的阻值随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出现的时间而变化,使得所述驱动集成电路对于所述输入的驱动信号的延迟时间随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出现的时间的增加而变小,从而实现该整流装置的软启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电源。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流装置及电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输出电平不易出现过冲、开机后电源的输出波形单调上升。波形单调上升。波形单调上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流装置及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学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整流装置及电源。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电源来讲,整流或输出整流是指在电源的输出端(例如,在变压器副边一端)将交流波形(通常是脉冲波形)整流为需要的直流电压并作为电源的输出电压提供到负载。在很多应用中,为了防止输出端能量反灌到变压器原边 (特别是输出接大容性负载空载连续开关机以及多电源并机应用中),导致功率器件损坏,整流或同步整流需要在输出电压升到一定时(或者输出电压完全建立)后再打开。但是因为同步整流驱动直接完全打开时,容易产生过冲,这是由于整流开关管完全打开前,同步整流的整流开关管,通常是MOS管,工作于体二极管整流,此时MOS管的VDS压降(即MOS管漏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降) 比工作于同步整流时VDS高;而在上述整流开关管的驱动信号到来时,由于整流的MOS管完全导通,导致开机后电源的输出波形不是单调上升,甚至可能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容易出现过冲、开机后电源的输出波形不是单调上升的缺陷,提供一种不易出现过冲、开机后电源的输出波形单调上升的整流装置及电源。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整流装置,包括驱动集成电路,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用于将输入的驱动信号进行延迟和隔离后得到输出驱动信号,并将所述输出驱动信号传递到整流开关管的控制极;所述驱动集成电路在使能信号的控制下实现上述功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的延迟时间设定端上的可变电阻模块,所述可变电阻模块的阻值随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出现的时间而变化,使得所述驱动集成电路对于所述输入的驱动信号的延迟时间随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出现的时间的增加而变小,从而实现该整流装置的软启动。
[0005]更进一步地,所述可变电阻模块包括固定电阻支路和可变电阻支路,所述固定电阻支路连接在所述延迟时间设定端和地之间,其电阻值不变;所述可变电阻支路在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出现之前断开,在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出现之后并接在所述固定电阻支路上,且所述可变电阻支路的电阻随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出现的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可变电阻支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和MOS管;所述第二电阻一端连接在所述延迟时间设定端上,其另一端连接在所述MOS管的漏极,所述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的栅极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在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控制下进行充电。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可变电阻支路还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在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出现之前导通,使得所述第一电容对地放电;所述第一开关在所述使能信号的
有效边沿出现之后截止,使得所述第一电容由电源进行充电。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为下降沿。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包括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使能信号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还通过第三电阻与电源连接。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集成电路包括两个独立的信号通道,每个所述信号通道具有各自的输入的驱动信号,并在所述使能信号的控制下,将各自的输入的驱动信号的脉冲前沿延迟相同的时间后分别输出到不同的整流开关管的控制极。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的驱动信号和输出驱动信号的脉冲前沿的延迟时间由所述延迟时间设定端上的可变电阻模块的当前电阻值决定,所述输入的驱动信号和输出驱动信号的脉冲后沿出现的时间相同。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通道中设置有将所述输入的驱动信号和由该输入的驱动信号得到的所述输出驱动信号隔离的数字信号隔离单元。
[0013]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电源,包括整流装置,所述整流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整流装置。
[0014]实施本技术的整流装置及电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在驱动集成电路的延迟时间设定端上设置有可变电阻模块,且该可变电阻模块的电阻值随使能信号出现的时间(或使能信号有效电平出现的时间)自动地变化,从而使得该集成电路的输出驱动信号的脉冲前沿的延迟时间自动地随上述使能信号的电平转换时间而变化,实现对输入的驱动信号的脉宽调节,使得在开始整流时整流开关管的导通时间较短,且该导通时间随使能电平出现的时间的延长而加大,即使得整流输出的波形缓慢地增高。因此,使用这种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平不易出现过冲、开机后电源的输出波形单调上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整流装置及电源实施例中整流装置的电路图;
[0016]图2是所述实施例中驱动集成电路的结构图;
[0017]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使能信号、输入的驱动信号和输出驱动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整流装置及电源实施例中,该整流装置包括驱动集成电路U1,所述驱动集成电路U1用于将输入的驱动信号(图1中上述输入的驱动信号包括独立的两路信号,PWM1和PWM2)进行延迟和隔离后得到输出驱动信号(图1中上述输出驱动信号包括独立的、分别与上述两路输入的驱动信号对应的两路信号,分别由VOA和VOB端口输出),并将所述输出驱动信号传递到整流开关管(MOS管Q3和MOS管Q4)的控制极;所述驱动集成电路U1在使能信号(图1中的SR_CTRL)的控制下实现上述功能;在图1中,上述整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的延迟时间设定端(DT)上的可变电阻模块,所述可变电阻模块的阻值随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出现的时间而变化,使得所述驱动集成电路对于所述输入的驱动信号的延迟时间随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出现的时间的增加而变小,从而实
现该整流装置的软启动。在本实施例中,图1的左下部分(包括三极管Q1、MOS管 Q2以及与其连接的阻容元件)是上述的可变电阻模块,其实现了电阻值自动随使能信号出现的时间而变化的效果,从而使得上述驱动集成电路的延迟时间设定端的电阻值的自动变化。在本实施例中,如前所述,所述驱动集成电路包括两个独立的信号通道,即图1和图2中的VIA到VOA以及VIB到VOB两个信号通道,每个所述信号通道具有各自的输入的驱动信号,并在所述使能信号的控制下,将各自的输入的驱动信号的脉冲前沿延迟相同的时间后分别输出到不同的整流开关管的控制极。换句话说,虽然具有两个信号通道,但是,该驱动集成电路对于这两个通道上的信号的脉冲前沿的延迟时间是相同的,这一点也可以由图2中看出。所述输入的驱动信号和输出驱动信号的脉冲前沿的延迟时间由所述延迟时间设定端DT上的可变电阻模块的当前电阻值决定,所述输入的驱动信号和输出驱动信号的脉冲后沿出现的时间相同,请参见图3,图 3中示出了不同时间的输入的驱动信号在延迟并隔离后成为输出驱动信号的具体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流装置,包括驱动集成电路,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用于将输入的驱动信号进行延迟和隔离后得到输出驱动信号,并将所述输出驱动信号传递到整流开关管的控制极;所述驱动集成电路在使能信号的控制下实现上述功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的延迟时间设定端上的可变电阻模块,所述可变电阻模块的阻值随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出现的时间而变化,使得所述驱动集成电路对于所述输入的驱动信号的延迟时间随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出现的时间的增加而变小,从而实现该整流装置的软启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电阻模块包括固定电阻支路和可变电阻支路,所述固定电阻支路连接在所述延迟时间设定端和地之间,其电阻值不变;所述可变电阻支路在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出现之前断开,在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出现之后并接在所述固定电阻支路上,且所述可变电阻支路的电阻随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出现的时间的增加而减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电阻支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和MOS管;所述第二电阻一端连接在所述延迟时间设定端上,其另一端连接在所述MOS管的漏极,所述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的栅极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在所述使能信号的有效边沿控制下进行充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电阻支路还包括第一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栋梁崔荣明王跃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皓文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