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设备及其触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078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头戴设备及其触发装置,所述头戴设备的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人体接触的部位,所述触发装置包括电极片,安装在所述部位上,当没有人体碰触时,电极片不导通,当人体碰触时,电极片导通,通过电极片的导通和不导通识别是否佩戴头戴设备。上述装置不容易造成误触。成误触。成误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戴设备及其触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头戴设备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头戴设备及其触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距离感应技术在VR头戴上有大量的应用,主要作用是当用户戴上头戴设备时系统可以感应到佩戴从而开启系统,代替了手动按键开机的不友好操作,VR头戴通常使用红外感应器来实现的接近感应,这种感应方式是利用红外发射,遇到障碍物反射再接收来实现侦测目的。这种红外感应方式很容易受到干扰和误触发,因为红外感应器的物理局限性导致任何可以反射的物体都能触发到它,比如一张纸,一个手绢,更比如收纳起来之后的后绑带或者塑料壳。另外,因为红外感应器的物理特性,要求红外感应器在待机的时候也需要实时发射红外信号,对整机功耗也会造成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戴设备及其触发装置,以解决误触的问题。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头戴设备的触发装置,所述头戴设备的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人体接触的部位,所述触发装置包括电极片,安装在所述部位上,当没有人体碰触时,电极片不导通,当人体碰触时,电极片导通,通过电极片的导通和不导通识别是否佩戴头戴设备。
[0005]可选地,所述用于人体接触的部位为泡棉。
[0006]可选地,所述用于人体接触的部位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在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或/和右边框上安装电极片。
[0007]可选地,所述电极片安装在上边框的中心位置。
[0008]可选地,还包括电源、开关和处理器,所述电源连接电极片,电极片连接开关,所述开关连接处理器,通过处理器通过高电平和低电平的识别判断是否人体接触。
[0009]可选地,所述开关为半导体器件,所述半导体器件为二极管、三极管或晶闸管,当人体接触电极片时,所述电源通过电极片向所述半导体器件的一个极提供高电平,半导体器件导通,所述半导体器件的另一个极与处理器I/O 口连接,将I/O口拉低,处理器识别到I/O口变低,判断为佩戴头戴设备;当人体无触碰电极片,电源连接半导体器件的另一极,使得处理器I/O口保持高电平。
[0010]可选地,触发装置还包括两个上拉电阻,一个上拉电阻连接在电源和电极片之间,另一个上拉电阻连接在电源和开关之间。
[0011]可选地,所述处理器判断为人体接触时,发送开机指令给头戴设备。
[0012]可选地,所述电极片的材质为铝箔或铜箔。
[0013]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头戴设备,包括上述触发装置和开关装
置,触发装置判断出人体佩戴时,开关装置打开头戴设备。
[0014]本技术所述头戴设备及其触发装置采用的是全新的触发方案,利用电极片的人体导电特点,放置在头戴设备贴脸部的部位上,可以实现人体佩戴之后才会触发,且因为电极片只有触碰时才会导通,平时不触发时不会产生额外功耗。
附图说明
[0015]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书内容,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所述头戴设备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头戴设备的触发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图1是本技术所述头戴设备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头戴设备包括壳体1、触发装置2和开关装置(未示出),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人体接触的部位11,触发装置用于判断是否人体佩戴,当判断出人体佩戴时,发送信号给开关装置,开关装置打开头戴设备,也就是说,头戴设备开机。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装置2包括电极片A1,安装在用于人体接触的部位11上,当没有人体碰触时,电极片不导通,当人体碰触时,电极片导通,通过电极片的导通和不导通识别是否佩戴头戴设备。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人体接触的部位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在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或/和右边框上安装电极片,也就是说,可以在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任意组合放置电极片。
[0022]由于人体特征,通常额头部位最贴紧头戴设备,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边框设置电极片,可选地,所述电极片安装在上边框的中心位置。
[0023]图2是本技术头戴设备的触发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 所示,所述触发装置2包括电源VCC、电极片A1、开关Q1和处理器(未示出),所述电源连接电极片,电极片连接开关,所述开关连接处理器,通过处理器通过高电平和低电平的识别判断是否人体接触。
[002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为半导体器件,所述半导体器件为二极管、三极管或晶闸管,当人体接触电极片时,所述电源通过电极片向所述半导体器件的一个极提供高电平,半导体器件导通,所述半导体器件的另一个极与处理器I/O口连接,将I/O口拉低,处理器识别到I/O口变低,判断为佩戴头戴设备;当人体无触碰电极片,电源连接半导体器件的另一极,使得处理器I/O口保持高电平。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装置2还包括两个上拉电阻,一个上拉电阻连接在电源和电极片之间,另一个上拉电阻连接在电源和开关之间。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判断为人体接触时,发送开机指令给头戴设备。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装置2包括电极片A1,第一上拉电阻R1,第二上拉电阻R2,电
源VCC,三极管和处理器(单片机、DSP,ARM等),电源VCC通过第一上拉电阻R1和电极片连接到三极管的基极,电源VCC通过第二上拉电阻R2连接到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处理器的I/O口连通,电极片为导电电极片,当识别到电极片A1有触碰时导通,电源VCC通过第一上拉电阻R1提供给三极管的基极一个高电平,三极管导通,将I/O口拉低,处理器识别到I/O口变低就识别为触发,打开头戴设备。当电极片A1无触碰时断开,电源VCC通过第二上拉电阻R2将I/O口保持为高电平。
[002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的材质为铝箔或铜箔。
[002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呈台阶状,包括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第一台阶与外壳接触,第二台阶设置在第一台阶之上,当非人体的物体接触第一台阶时,并不使得电极片导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人体的误触,该实施例仅采用两层台阶进行实例性说明,电极片可以包括多层台阶。
[0030]可选地,第一台阶的硬度和第二台阶的硬度不同,可选地,第二台阶的硬度大于第一台阶的硬度,降低非人体误触的同时有利于电极片的弹性恢复。
[0031]可选地,第一台阶的导电性大于第二台阶的导电性,增强电极片对人体和非人体接触的灵敏程度。
[0032]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位于外壳用于接触人体部位的多个电极片并联或串联。
[0033]在上述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设备的触发装置,所述头戴设备的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人体接触的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包括电极片,安装在所述部位上,当没有人体碰触时,电极片不导通,当人体碰触时,电极片导通,通过电极片的导通和不导通识别是否佩戴头戴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设备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人体接触的部位为泡棉。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设备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人体接触的部位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在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或/和右边框上安装电极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设备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安装在上边框的中心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设备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开关和处理器,所述电源连接电极片,电极片连接开关,所述开关连接处理器,通过处理器通过高电平和低电平的识别判断是否人体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设备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为半导体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雪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