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069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涉及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该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包括:用于产生放射线的放射源、探测器以及具有第一光圈块和第二光圈块的准直仪,其中准直仪被设计用于第一光圈块的定位和第二光圈块的定位,使得可以借助于第一光圈块和第二光圈块调节放射线的扇形束的层准直,其中准直仪还被设计为:在获取投影数据期间,使第一光圈块运动和/或使第二光圈块运动,使得扇形束的边界面的位置可以动态地适配于患者待成像区域的边界面的位置,从而基本上避免了扇形束在待成像区域之外穿透患者。该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在机械结构的复杂性方面得到了改善。的复杂性方面得到了改善。的复杂性方面得到了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计算机断层扫描中,特别是在具有高Z覆盖率的短螺旋扫描中,可以借助于动态准直节省大量的剂量。在这里,在螺旋扫描的开始和 /或结束时,借助于光圈使扇形束的边界面的位置动态地适配于患者的待成像区域的边界面的位置,以避免扇形束在待成像区域之外穿透患者。
[0003]为此,特别是在高床距的情况下需要高动态性能。另一方面,对于扇形束的层准直,要求高的定位精度。因此,除了被设置用于扇形束的层准直的常规准直仪之外,该常规准直仪并不是为动态准直所需的高速而设计,常规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还具有专门设计用于动态准直的另一光圈系统。该另一光圈系统也称为快门单元。
[0004]因此,对于常规准直仪和快门单元,已经同时使用了两个独立光圈系统,因此增加了差异性、复杂性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扇形束的常规准直的备选设备,该备选设备在机械结构的复杂性方面得到了改善。
[0006]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借助于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获取投影数据的方法,该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包括用于产生放射线的放射源、探测器和具有第一光圈块(Blendenbacke)和第二光圈块的准直仪,该方法包括:
[0007]–
定位第一光圈块和定位第二光圈块,使得借助于第一光圈块和第二光圈块调节放射线的扇形束的层准直,
[0008]–
在探测器和放射源在旋转平面中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并且同时患者的待成像区域相对于旋转平面运动期间,借助于探测器获取患者待成像区域的投影数据,其中扇形束穿透患者的待成像区域并且入射到探测器上,
[0009]–
在获取投影数据期间,使第一光圈块运动和/或使第二光圈块运动,使得扇形束的边界面的位置动态地适配于患者待成像区域的边界面的位置,从而基本上避免了、特别是避免了扇形束在待成像区域之外穿透患者,其中患者待成像区域的边界面的位置特别地由于患者待成像区域相对于旋转平面的运动而发生变化。
[0010]以这种方式,可以借助于相同的光圈块进行层准直和动态准直。因此,可以省去附加的快门单元,从而可以减少硬件和组装的差异性、复杂性以及成本。
[0011]一个实施方式规定,在获取投影数据时,在探测器和放射源绕旋转轴线旋转至少半圈、例如旋转至少一整圈期间,放射线的扇形束的层准直保持恒定。特别地,可以规定,在至少半圈的旋转期间,例如在至少一整圈的旋转期间,第一光圈块的位置保持恒定和/或第二光圈块的位置保持恒定。
[0012]投影数据例如可以是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检查的投影数据,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将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检查称为多行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检查或多片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检查。
[0013]放射线的扇形束的层准直可以例如通过以下方式来调节:借助于第一光圈块和第二光圈块遮蔽对准探测器的如下区域、特别是探测器的如下行的放射线部分,这些区域或行未被选择用于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检查。
[0014]一个实施方式规定,使扇形束的边界面的位置动态地适配于患者待成像区域的边界面的位置,直到扇形束被第一光圈块和第二光圈块完全遮蔽为止。
[0015]一个实施方式规定,分别以至少150毫米/秒、特别是至少175 毫米/秒、例如至少200毫米/秒的速度(例如,相对于和/或垂直于旋转平面的速度)进行第一光圈块的运动和/或第二光圈块的运动,特别是以便使扇形束的边界面的位置动态地适配于待成像区域的边界面的位置。
[0016]一个实施方式规定,第一光圈块的运动和/或第二光圈块的运动分别包括至少3000毫米/平方秒、特别是至少3500毫米/平方秒、例如至少4000毫米/平方秒的加速度(例如,相对于和/或垂直于旋转平面的加速度),特别是以便使扇形束的边界面的位置动态地适配于待成像区域的边界面的位置。
[0017]第一光圈块的定位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借助于第一螺纹传动部(Gewindetrieb)将第一螺杆(Gewindespindel)的第一旋转运动转换成第一光圈块的第一平移运动。第一光圈块的运动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借助于第一螺纹传动部将第一螺杆的第二旋转运动转换成第一光圈块的第二平移运动,特别是以便使扇形束的边界面的位置动态地适配于待成像区域的边界面的位置。
[0018]第二光圈块的定位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借助于第二螺纹传动部将第二螺杆的第一旋转运动转换成第二光圈块的第一平移运动。第二光圈块的运动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借助于第二螺纹传动部将第二螺杆的第二旋转运动转换成第二光圈块的第二平移运动,特别是以便使扇形束的边界面的位置动态地适配于待成像区域的边界面的位置。
[0019]第一光圈块的第一平移运动和第一光圈块的第二平移运动例如可以分别平行于旋转轴线进行。第二光圈块的第一平移运动和第二光圈块的第二平移运动例如可以分别平行于旋转轴线进行。
[0020]一个实施方式规定,借助于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第一螺杆的第一旋转运动和第一螺杆的第二旋转运动,和/或借助于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第二螺杆的第一旋转运动和第二螺杆的第二旋转运动。
[0021]一个实施方式规定,第一螺杆的第二旋转运动以磁场定向 (feldorientiert)的方式被控制,和/或第二螺杆的第二旋转运动以磁场定向的方式被控制。一个实施方式规定,第一螺杆的第一旋转运动以磁场定向的方式被控制,和/或第二螺杆的第一旋转运动以磁场定向的方式被控制。
[0022]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该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包括:
[0023]–
用于产生放射线的放射源,
[0024]–
探测器,以及
[0025]–
具有第一光圈块和第二光圈块的准直仪,
[0026]–
其中准直仪被设计用于第一光圈块的定位和第二光圈块的定位,使得可以借助于第一光圈块和第二光圈块调节放射线的扇形束的层准直,
[0027]–
其中探测器被设计为:在探测器和放射源在旋转平面中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并且同时患者的待成像区域相对于旋转平面运动期间,获取患者待成像区域的投影数据,其中扇形束穿透患者的待成像区域并且入射到探测器上,
[0028]–
其中准直仪还被设计为:在获取投影数据期间,使第一光圈块运动和/或使第二光圈块运动,使得扇形束的边界面的位置可以动态地适配于患者待成像区域的边界面的位置,从而基本上避免了、特别是避免了扇形束在待成像区域之外穿透患者,其中患者待成像区域的边界面的位置特别地由于患者待成像区域相对于旋转平面的运动而发生变化。
[0029]一个实施方式规定,准直仪被设计为:在获取投影数据时,在探测器和放射源绕旋转轴线旋转至少半圈、例如旋转至少一整圈期间,使放射线的扇形束的层准直保持恒定。特别地,可以规定,准直仪被设计为:在至少半圈的旋转期间,例如在至少一整圈的旋转期间,使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1),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放射源(26),用于产生放射线(27),

一个探测器(28),以及

一个准直仪(K),具有一个第一光圈块(K1)和一个第二光圈块(K2),

其中所述准直仪(K)被设计用于:定位所述第一光圈块(K1)和定位所述第二光圈块(K2),使得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一光圈块(K1)和所述第二光圈块(K2)调节所述放射线(27)的扇形束(F)的层准直,

其中所述探测器(28)被设计用于:在所述探测器(28)和所述放射源(26)在一个旋转平面(RP)中围绕一个旋转轴线(RA)旋转、并且同时一个患者(13)的一个待成像区域(N)相对于所述旋转平面(RP)运动期间,获取所述患者(13)的所述待成像区域(N)的投影数据,其中所述扇形束(F)穿透所述患者(13)的所述待成像区域(N)并且入射到所述探测器(28)上,

其中所述准直仪(K)还被设计用于:在获取所述投影数据期间,使所述第一光圈块(K1)运动和/或使所述第二光圈块(K2)运动,使得所述扇形束(F)的边界面的位置(FG1、FG2)能够动态地适配于所述患者(13)的所述待成像区域(N)的边界面的位置(NG1、NG2),从而基本上避免了所述扇形束(F)在所述待成像区域(N)之外穿透所述患者(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1),其特征在于,

所述准直仪(K)被设计为:在获取所述投影数据时,在所述探测器(28)和所述放射源(26)绕所述旋转轴线(RA)旋转至少半圈期间,使所述放射线(27)的所述扇形束(F)的层准直保持恒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1),其特征在于,

所述准直仪(K)被设计为:使所述扇形束(F)的边界面的位置(FG)动态地适配于所述患者(13)的所述待成像区域(N)的边界面的位置(NG),直到所述扇形束(F)被所述第一光圈块(K1)和所述第二光圈块(K2)完全遮蔽为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1),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医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