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抵抗中震和大震破坏的土木工程减震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土木工程减震装置,可以广泛用于土木工程特别是在建筑房屋基础、桥梁支座、震动设备的底座中用于减震、防震、抗震,以避免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结构抗震设计依靠结构自身的强度和变形来抵抗地震,在小震作用下保证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结构发生损伤,利用结构延性来耗散地震能量;同时结构损伤后,结构刚度和自振周期下降,输入的地震能量降低。传统的基于延性的抗震设计思想,充分利用了结构自身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经济性较好,在世界各国抗震规范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0003]现有的土木工程用的减震装置结构简单,技术效果差,无法提供较好的减震功效,不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而且不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拼合搭建,灵活性较差,因此需要研制一种新型的减震装置。
[0004]为了解决现有土木工程用的减震装置减震功效差的技术难题,中国专利申请202020323269.4公布了一种土木抗震结构,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抵抗中震和大震破坏的土木工程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前支撑减震架、后支撑减震架、左支撑减震架、右支撑减震架通过端部连接组合构成方框型支撑结构;所述的前支撑减震架、后支撑减震架、左支撑减震架、右支撑减震架各自包括相互平行的顶架(1)、底架(2),所述顶架(1)和底架(2)通过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机构为两组,分别对称安装在顶架(1)和底架(2)的两端内侧之间,第一缓冲机构包括顶杆(9)和缓冲缸(10),缓冲缸(10)固定在底架(2)端部上侧,顶杆(9)固定在顶架(1)端部下侧,顶杆(9)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11),活塞(11)在缓冲缸(10)中的缓冲腔(12)内可上下摩擦滑动;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开设在顶架(1)和底架(2)相对侧的矩形凹槽(21),矩形凹槽(21)在顶架(1)和底架(2)上均设置有两组,顶架(1)和底架(2)上的矩形凹槽(21)上、下对称设置;在矩形凹槽(21)两侧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滑动横杆(22),滑动横杆(22)的中部套接有矩形滑块(24),滑动横杆(22)上还套接有位于矩形滑块(24)两侧的缓冲弹簧(23),且所述矩形滑块(24)外侧侧壁上铰接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交叉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抵抗中震和大震破坏的土木工程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撑减震架、后支撑减震架之顶架(1)和底架(2)两端设有凹型的连接部(5),在连接部(5)的中间区域形成卡接区,位于顶架(1)端部的卡接区称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祯,韩新平,龚平玲,胡润芥,毛宏宇,杨蔡君,王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