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疾病患者术后康复助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0372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09
一种神经疾病患者术后康复助行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助行装置无法辅助患者坐下站起,及不便于携带的问题;包括矩形壳,矩形壳内转动连接有转柱,转柱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下端设有万向轮,矩形壳上端设有撑板,两个撑板的相背端分别经转轴转动连接有扶手杆,矩形壳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撑块,两个支撑块上分别开设有竖槽,两个支撑块上分别开设有与竖槽连通的导向槽,竖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的相对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腰形板,两个腰形板的前侧分别设有插柱,两个腰形板之间经一个坐板连接,坐板后端经销轴铰接有拉板,矩形壳内设有主摆杆,主摆杆上侧经副摆杆与拉板铰接连接;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使用性强。用性强。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疾病患者术后康复助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神经外科护理器械
,特别是一种神经疾病患者术后康复助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些神经疾病患者在进行手术后需要尽快下床走动锻炼,但由于下肢神经病变,导致下肢神经受损,肌肉无力,因此在神经疾病患者下床走动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搀扶或者使用助行装置,现有的助行装置多为助行架,患者每走一步就需要抬起助行架向前移动一段距离,耗费患者体力,另外一种助行装置为带扶手的小推车,患者手扶小推车走动。
[0003]由于神经患者下肢无力,走一段距离后需要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坐下及站起时都需要下肢力量,因此神经患者在坐下时容易跌倒且需要站起时由于下肢神经受损不易站起,且现有的助行装置体积过大,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神经疾病患者术后康复助行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助行装置无法辅助患者坐下站起,及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矩形壳,矩形壳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疾病患者术后康复助行装置,包括矩形壳(1),其特征在于,矩形壳(1)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柱(2),转柱(2)左右两端分别贯穿矩形壳(1)且设有前后方向的支撑杆(3),支撑杆(3)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万向轮(4),矩形壳(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的撑板(5),两个撑板(5)的相背端分别经转轴(6)转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扶手杆(7),同一侧的扶手杆(7)与支撑杆(3)可相对或相背摆动;所述的矩形壳(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位于两个撑板(5)之间的支撑块(8),两个支撑块(8)上分别开设有竖槽(9),两个竖槽(9)开口相对,两个支撑块(8)上分别开设有与竖槽9)连通的导向槽,两个导向槽开口相对且分为斜槽(10)与滑槽(11)上下两部分,导向槽的深度大于竖槽(9)的深度,竖槽(9)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2),两个滑块(12)的相对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腰形板(13),两个腰形板(13)的前侧分别设有插入其对应侧的斜槽(10)内的插柱(14),两个腰形板(13)之间经一个坐板(15)连接,坐板(15)后端经左右轴向的销轴铰接有拉板(16),矩形壳(1)内设有可左右摆动的主摆杆(17),主摆杆(17)上侧经副摆杆(18)与拉板(16)铰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疾病患者术后康复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摆杆(17)下侧设有前后轴向且与矩形壳(1)转动连接的齿柱(19),矩形壳(1)内设有位于转柱(2)后方且可左右滑动的矩形块(20),矩形块(20)前端滑动连接有位于齿柱(19)下方且可与齿柱(20)啮合的齿条(21),矩形壳(1)上侧壁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让位槽(22),主摆杆(17)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雪芳潘圆圆王艳玲赵超颖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