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荞麦立枯病抗性鉴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作物病害抗性鉴定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荞麦立枯病抗性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荞麦立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植株发病率可高达30
‑
45%。植株发病初期,植株茎基部出现不规则黑褐色病斑,随着病情发展,茎基部病斑沿荞麦茎秆扩展蔓延,病斑部位明显凹陷,幼苗时期发病受害茎基部容易腐烂折断,导致植株倒伏,给荞麦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了荞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荞麦立枯病已成为严重影响荞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因此,科学有效地防控荞麦立枯病已成为荞麦安全生产和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0003]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荞麦立枯病最经济有效安全的防控措施。当前,国内尚无荞麦立枯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抗病性的荞麦种质资源,严重制约了荞麦立枯病抗病性品种的选育。操作简单、准确、高效、稳定的荞麦立枯病抗性鉴定方法,可为今后抗病性荞麦种质资源的筛选及抗病育种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从而为有效防控荞麦立枯病和抗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荞麦立枯病抗性鉴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选择生长12
‑
15天的荞麦植株的茎基部接种立枯病病原菌;接种后采用湿润的脱脂棉覆盖接种处,并用封口膜包裹固定脱脂棉;接种培养15
‑
20天后观察记录植株茎基部的病斑侵染情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生长健壮的荞麦植株,使用灭菌针头刺伤茎基部,被刺伤的荞麦植株仍能直立于土壤中正常存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茎基部为荞麦出土后的第一茎节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所用的立枯病病原菌为在PDA培养基25℃恒温黑暗活化培养后的立枯病病原菌菌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48h后,清除病原菌菌丝。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培养为:将接种病原菌后的荞麦植株,在温度25
‑
30℃、相对湿度70
‑
90%的条件下培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文洁,王莉花,孙道旺,尹桂芳,王艳青,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