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电子元件用化合物、利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子元件及其电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子元件用化合物、利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子元件及其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而言,有机发光现象是指利用有机物质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现象。利用有机发光现象的有机电子元件通常具备阳极、阴极以及二者间包含有机物层的结构。这里的有机物层以提高有机电子原件的效率和稳定性为目的,由各类不同物质构成的多层结构所组成,比如可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等组成。
[0003]按照功能的不同,在有机电子元件中被用作有机物层的材料可分为:发光材料、电荷传输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等。
[0004]就内含杂原子的多环化合物而言,由于物质结构所带来的特性差异巨大,作为有机电子元件的材料正在应用于各种层。尤其,随着环的个数与融合(fused)位置、杂原子的种类和排列的不同,具有带隙(HOMO、LUMO)、电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等不同的特征,因此正在开展针对各种有机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物层;其中,所述有机物层包括磷光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由下列化学式1表示的第一主体化合物以及由下列化学式2表示的第二主体化合物:在所述化学式1以及2中,1)Ar1、Ar2以及Ar3各自独立地从由C6‑
C
60
的芳基、芴基以及在O、N、S、Si及P中至少含一个杂原子的C2‑
C
60
的杂环基组成的群组中选出;Ar4从由C6‑
C
60
的芳基以及在O、N、S、Si及P中至少含一个杂原子的C2‑
C
60
的杂环基组成的群组中选出;2)a为0;b为0;c以及e为0至10的整数;d为0至2的整数;3)R3、R4以及R5不存在,或者多个R3、R4或者R5分别进行同类结合来形成苯环;4)L1从由单键以及C6‑
C
60
的亚芳基组成的群组中选出;L2从由单键、C6‑
C
60
的亚芳基及C2‑
C
60
的杂环基组成的群组中选出;5)A以及B选自由化学式(B
‑
1)至(B
‑
7)组成的群组中:
所述化学式(B
‑
1)至(B
‑
7)中,Z4至Z
50
为CR
’
或者N,R
’
为氢、C6‑
C
60
的芳基或者C1‑
C
50
的烷基;*表示缩合的位置;但是,在A以及B全部是苯基的情况下,d为2,并且R4同类结合形成环,从而形成苯环;6)i以及j为0或者1并且相互独立;但是,i+j为1以上,在此若i或者j是0,则意味着直接结合;7)X1以及X2为NR
’
、O、S或者CR
’
R”并且相互独立;R
’
以及R”为氢、C6‑
C
60
的芳基或者C1‑
C
50
的烷基,并且相互独立;R
’
以及R”相互结合形成螺旋环;8)n为1或者2的整数;在n为2的情况下,2个Ar2分别相同或者不同,2个Ar3分别相同或者不同;其中,所述芳基、芴基、亚芳基、杂环基、烷基、烯基还分别被从由重氢、卤素、氰基、硝基;C1‑
C
20
的烷基;C2‑
C
20
的烯基;C2‑
C
20
的炔基;C6‑
C
20
的芳基;以及被重氢取代的C6‑
C
20
的芳基组成的群组中选出的一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其中由所述化学式1以及所述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以2:8至5:5中任意一种重量比例混合而成来使用于发光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化学式3或者下列化学式4表示由所述化学式1表示的第一主体化合物:
在所述化学式3以及4中,R1、R2、L1、Ar1、Ar2、Ar3、a以及b与上述权利要求1定义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1从由下列化学式(A
‑
1)至(A
‑
9)及(A
‑
11)组成的群组中选出,所述L2从由下列化学式(A
‑
1)至(A
‑
12)组成的群组中选出:出:在所述化学式(A
‑
1)至(A
‑
12)中,1)a
’
、c
’
、d
’
以及e
’
为0至4的整数;b
’
是0至5的整数;f
’
以及g
’
是0至3的整数;h
’
是0至1的整数;2)R6、R7以及R8相互相同或者不同,相互独立且从由重氢、卤素、C6‑
C
60
的芳基、C1‑
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们在,文成允,权载择,金大成,朴戊镇,李善希,朴治炫,宋炫周,李范成,
申请(专利权)人:德山新勒克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