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安全电气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0985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源安全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主空开、安全继电器、控制面板急停按钮、机壳左侧急停按钮、机壳右侧急停按钮、机壳后侧急停按钮、第一交流接触器、第二交流接触器、控制变压器、启动按钮、停止按钮、复位按钮及钥匙开关;当有一台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损坏断开时,由于复位按钮与第一交流接触器及第二交流接触器的触点串联;使得即使按下复位按钮也不能复位安全继电器,当其中一台交流接触器触点粘黏时,另一台交流接触器也能断开主电源;两台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分别由安全继电器的两组主触点独立控制,当其中一组触点损坏,另一组正常时,也不能接通主电源,主电源控制回路安全功能可靠实现。制回路安全功能可靠实现。制回路安全功能可靠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安全电气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控制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安全电气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供电,电气设备通常设置有主、备两组电源,主、备两组电源均由交流接触器控制通断,时间久了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存在误动作接通电气设备的风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源安全电气控制系统,旨在降低在设有主、备电源的电气设备中接触器触点损坏后产生误动作的风险。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源安全电气控制系统,该电源安全电气控制系统包括:
[0005]主空开、安全继电器、控制面板急停按钮、机壳左侧急停按钮、机壳右侧急停按钮、机壳后侧急停按钮、第一交流接触器、第二交流接触器、控制变压器、启动按钮、停止按钮、复位按钮及钥匙开关;所述主空开一端用于与市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交流接触器的上主触点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的下主触点与第二交流接触器的上主触点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的下主触点接设备负载;控制面板急停按钮、机壳左侧急停按钮、机壳右侧急停按钮及机壳后侧急停按钮中的第一组常闭触点串联后,分别与安全继电器的第一实时监控信号输出端和第一实时监控信号输入端相连,第二组常闭触点串联后分别与安全继电器的第二实时监控信号输出端和第二实时监控信号输入端相连;安全继电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一交流接触器的线圈相连,安全继电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交流接触器的线圈相连;第一交流接触器的线圈,第二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与控制变压器的输出端相连;安全继电器第一电源输入端通过钥匙开关的常开触点与控制变压器的输出端正极相连,第二电源输入端和控制变压器的输出端负极相连;第一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与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及复位按钮的常开触点串接后两端分别与安全继电器的第一复位信号端和第二信号复位端连接;断电停止按钮的常闭触点一端与钥匙开关串联,另一端和上电启动按钮的一触点连接,上电启动按钮的另一触点与安全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及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点串接后与启动按钮的常开触点并联,以实现触点自锁。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当有一台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损坏断开时,由于复位按钮与第一交流接触器及第二交流接触器的触点串联;使得即使按下复位按钮也不能复位安全继电器,主电源回路是用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串联后控制主电源,当其中一台交流接触器触点粘黏时,另一台交流接触器也能断开主电源。两台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分别由安全继电器的两组主触点独立控制,当其中一组触点损坏,另一组正常时,也不能接通主电源,主电源控制回路安全功能可靠实现。
附图说明
[000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8]图1为本技术的电源安全电气控制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0009]附图标号说明:
[0010][0011][0012]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15]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
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6]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供电,电气设备通常设置有主、备两组电源,主、备两组电源均由交流接触器控制通断,时间久了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存在误动作接通电气设备的风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17]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安全电气控制系统,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源安全电气控制系统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以下结合具体的附图主要对电源安全电气控制系统说明。
[0018]如图1所示,该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柜包括:主空开QF0、安全继电器GSA、控制面板急停按钮SB01、机壳左侧急停按钮(SB02、机壳右侧急停按钮SB03、机壳后侧急停按钮(SB04、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第二交流接触器KM2、控制变压器TC、启动按钮SB1、停止按钮SB2、复位按钮SB3及钥匙开关SA1;所述主空开QF0一端用于与市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上主触点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下主触点与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上主触点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下主触点接设备负载;控制面板急停按钮SB01、机壳左侧急停按钮SB02、机壳右侧急停按钮SB03及机壳后侧急停按钮SB04中的第一组常闭触点串联后,分别与安全继电器GSA)的第一实时监控信号输出端T11和第一实时监控信号输入端T12相连,第二组常闭触点串联后分别与安全继电器GSA的第二实时监控信号输出端T21和第二实时监控信号输入端T22相连;安全继电器GSA的第一信号输出端14和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相连,安全继电器GSA的第二信号输出端24和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相连。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与控制变压器TC的输出端相连;安全继电器GSA第一电源输入端A1通过钥匙开关SA1的常开触点与控制变压器TC的输出端正极相连,第二电源输入端A2和控制变压器TC的输出端负极相连;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点与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点及复位按钮SB3的常开触点串接后两端分别与安全继电器GSA的第一复位信号端T31和第二信号复位端T32连接;断电停止按钮(SB2)的常闭触点一端与钥匙开关SA1串联,另一端和上电启动按钮SB1的一触点连接,上电启动按钮SB1的另一触点与安全继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安全电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空开(QF0)、安全继电器(GSA)、控制面板急停按钮(SB01)、机壳左侧急停按钮(SB02)、机壳右侧急停按钮(SB03)、机壳后侧急停按钮(SB04)、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第二交流接触器(KM2)、控制变压器(TC)、启动按钮(SB1)、停止按钮(SB2)、复位按钮(SB3)及钥匙开关(SA1);所述主空开(QF0)一端用于与市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上主触点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下主触点与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上主触点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下主触点接设备负载;控制面板急停按钮(SB01)、机壳左侧急停按钮(SB02)、机壳右侧急停按钮(SB03)及机壳后侧急停按钮(SB04)中的第一组常闭触点串联后,分别与安全继电器(GSA)的第一实时监控信号输出端(T11)和第一实时监控信号输入端(T12)相连,第二组常闭触点串联后分别与安全继电器(GSA)的第二实时监控信号输出端(T21)和第二实时监控信号输入端(T22)相连;安全继电器(GSA)的第一信号输出端(14)和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金运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