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底泥原位封存与水下生态修复生态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9676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底泥原位封存与水下生态修复生态毯,其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防水层、配重层、营养层和种植层,所述防水层内设置有一端伸出河面的导管,所述导管位于防水层内的部分的侧面设置有通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判断生态毯是否将底泥封存的效果。型具有便于判断生态毯是否将底泥封存的效果。型具有便于判断生态毯是否将底泥封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底泥原位封存与水下生态修复生态毯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污染治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底泥原位封存与水下生态修复生态毯。

技术介绍

[0002]河道、湖泊和水库底泥中存在有大量的污染物,如氮磷营养盐、重金属及难降解有机物等。底泥作为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水体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交换,在一定条件下,污染物可从底泥中溶出并释放至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另外,底泥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生存,其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底泥污染物会随着食物链的逐级向上富集,危及水体中生物的健康,影响水质。因此,底泥的修复成效与水质改善有着密切的作用,开发有效的修复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0003]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633713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原位修复污染底泥的生态毯,生态毯由四层结构构成,由上至下分别为表层、植生层、活性层和载体层,另外在生态毯的边缘或者内部具有将生态毯固定在河床内的桩和混凝土钉;生态毯可以覆盖在受污染的水体底泥上,隔绝底泥中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同时利用植生层中的水生植物和活性层中的活性物质,对底泥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和降解。
[0004]授权公告号为CN106946339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河道原位净化及生态修复方法,将河水抽干、曝晒底泥,通过自然氧化消除内源污染物,曝晒后的底泥上覆盖粘土、翻耕、继续曝晒,进一步削减内源污染物,利用曝晒后的底泥修筑岸坡形成具有一定坡度的缓坡,继续曝晒,河底安装微孔曝气设备,河道中间利用漂浮植物技术,待水位恢复后在修筑的缓坡上种植挺水植物,将污水在流动过程中得到净化,原位消除污染物。
[0005]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生态毯虽然能将底部的底泥封闭,生态毯上进行植物种植,不能判断生态毯是否具有和保持良好封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底泥原位封存与水下生态修复生态毯,其具有便于判断生态毯是否将底泥封存的效果。
[000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8]一种河道底泥原位封存与水下生态修复生态毯,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防水层、配重层、营养层和种植层,所述防水层内设置有一端伸出河面的导管,所述导管位于防水层内的部分的侧面设置有通气孔。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用于拦截河道底层的污染物扩散,配重层能使生态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保持防水层与河道底面压紧接触,提高生态毯放置的稳定性,种植层用于植物的种植,营养层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种植层的植物根系能穿过营养层、配重层、防水层,将导管一端伸出河面,当需要为种植层的根系提供空气时,使用压气机或其它送气设备箱导管内送入气体,使气体进入防水层后供植物根系吸收,另一方面为在维
护期及监测期内能通过检测导管内的气体检测是否有污染物渗漏。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层内设置有钠基膨润土。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钠基膨润土吸水后膨胀,阻挡河道底面中的污染物渗漏进入河道水体内,阻止目标污染物扩散。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重层设置有天然砂石。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天然砂石作为配重成本低,不易腐蚀,对河道内生物影响小。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营养层包括天然生物质材料和种植土;所述天然生物质材料包括稻草、麦秸。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种植土和天然生物质材料共同为种植层内的植物提供营养物质,营养更充分,有助于种植层内植物生长。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层为沉水植物,包括金鱼藻、菹草。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金鱼藻或\和菹草的植物种子直接抛入水中上,若干天后,植物种子自然会慢慢沉入水底的营养层上,形成种植层。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包括固定于河道的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用于将防水层压紧于河道底面。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生态毯铺设后,将固定桩打入河道底部,固定桩与生态毯压紧,进一步提高生态毯上防水层与河道底面接触的稳定性。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桩为T型的混凝土块。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T型固定桩的竖直部分插入河道底部,下压固定桩,固定桩横向部分与生态毯压紧。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层内设置有吸附剂。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附剂能吸附河道底面的有害物质,进一步降低污染物质浓度。
[002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管为PVC管。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VC管耐腐蚀性好,质量轻,稳定性好,不易分解产生有害物质。
[002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管为波纹管。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纹管结构的导管,便于生态毯生产运输过程中的弯曲。
[00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0029]1、防水层用于拦截河道底层的污染物扩散,配重层能使生态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保持防水层与河道底面压紧接触,提高生态毯放置的稳定性,种植层用于植物的种植,营养层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种植层的植物根系能穿过营养层、配重层、防水层,将导管一端伸出河面,当需要为种植层的根系提供空气时,使用压气机或其它送气设备箱导管内送入气体,使气体进入防水层后供植物根系吸收,另一方面为在维护期及监测期内能通过检测导管内的气体检测是否有污染物渗漏;
[0030]2、吸附剂能吸附河道底面的有害物质,进一步降低污染物质浓度;
[0031]3、波纹管结构的导管,便于生态毯生产运输过程中的弯曲。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实施例三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1、防水层;2、配重层;3、营养层;4、种植层;5、导管;51、通气孔;6、固定桩。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实施例一
[0037]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底泥原位封存与水下生态修复生态毯,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防水层1、配重层2、营养层3和种植层4。
[0038]防水层1与河道底部的底泥接触,防水层1内设置有钠基膨润土,钠基膨润土吸水后膨胀,阻挡河道底面中的污染物渗漏进入河道水体内,阻止目标污染物的扩散。防水层1包括对生态毯整体提供支持的土工布或其它类似材质。
[0039]防水层1内设置有一端伸出河面的导管5,导管5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竖管和与竖管连通的横管,竖管的上端口伸出河面,竖管的下端口连接有位于防水层1内的横管,横管外侧被钠基膨润土包裹,横管包括主管,主管上连通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支管,横管的侧面设置有通气孔51,导管5内的空气能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底泥原位封存与水下生态修复生态毯,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防水层(1)、配重层(2)、营养层(3)和种植层(4),所述防水层(1)内设置有一端伸出河面的导管(5),所述导管(5)位于防水层(1)内的部分的侧面设置有通气孔(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原位封存与水下生态修复生态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1)内设置有钠基膨润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原位封存与水下生态修复生态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层(2)设置有天然砂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原位封存与水下生态修复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冠全李海霞梁菊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绿洲北京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