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力站的热媒温度调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9554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力站的热媒温度调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周期性的评估是否需要热媒调控,评估方法为基于两个相邻评估周期的室外温度平均值差值以及目标室温和实际室温的差值评估是否满足调整条件,满足调整条件则为需要热媒调控;S2,满足调整条件的,热力站启动调整热媒温度,按照一定的调整幅度进行第一次调整;S3,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T'后,判断是否需要第二次调整;S4,需要第二次调整时,按照一定的幅度进行第二次调整,第二次调整的幅度小于第一次调整的幅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按需供热和精准供热。准供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力站的热媒温度调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网管理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力站的热媒温度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力站按供热形式分直供站和间供站,前者是电厂直接供用户,温度高,控制难,浪费热能。是最初电厂余热福利供热的产物。后来开始收费,才有热力公司。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热商品化,热力公司开始提高供热质量,才有直供站,这属于集中供热。还有锅炉供热,省掉电厂环节,但是效率低,污染大已近淘汰。集中供热是发展方向,以间供站为主。
[0003]在全网调控过程中,每个换热站的调控相互影响进而又影响热源。而且不同的热源形式对换热站调控后影响的反应速度不尽相同,因此在调控全网时,为保证全网的安全、节能运行,必须对热源形式及管网运行特性加以研究,采取热源和换热站系统的联动调控,由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按需供热、精准供热的热力站的热媒调控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热力站的热媒温度调控方法,满足热用户采暖的舒适度和稳定性,并实现节能降耗。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周期性的评估是否需要热媒调控,评估方法为基于两个相邻评估周期的室外温度平均值差值以及目标室温和实际室温的差值评估是否满足调整条件,满足调整条件则为需要热媒温度调控;
[0008]S2,满足调整条件的,热力站启动调整热媒温度,按照一定的调整幅度进行第一次调整;
[0009]S3,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T'后,判断是否需要第二次调整,判断方法为:本评估周期T'内,实际室温与目标室温的平均差值绝对值为|Δt2|,上个评估周期末期的T'时间内,实际室温与目标室温的平均差值绝对值为|Δt1|,进行以下判断:(3)若|Δt2|≤|Δt1|,不进行第二次调整。
[0010](4)若|Δt2|>|Δt1|,进行第二次调整;
[0011]S4,需要第二次调整时,按照一定的幅度进行第二次调整热媒温度,第二次调整的幅度小于第一次调整的幅度。
[0012]进一步地,步骤S1中的调整条件为:a上个评估周期的室外温度实测值的平均值与下个评估周期的室外温度预测值的平均值,两个平均值的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b设定的目标室温比实际室温差值超过
±
1度;满足以上a和b任一一项时,则为满足调整条件。
[0013]进一步地,根据建筑不同的建筑能耗,设定不同参数,建筑能耗分为25

30W/m2、30

35W/m2、35

40W/m2、40

45W/m2和45W及以上五个建筑能耗等级。
[0014]进一步地,对于步骤S1中的评估周期,25

30W/m2、30

35W/m2、35

40W/m2、40

45W/
m2和45W及以上五个建筑能耗等级建筑的评估周期分别为:6h、6h、4h、4h和4h。
[0015]进一步地,对于步骤S1中的调整条件a中两个平均值的差值的预设范围,25

30W/m2、30

35W/m2、35

40W/m2、40

45W/m2和45W及以上五个建筑能耗等级建筑的两个平均值的差值的预设范围分别为
±
3度、
±
2.5度、
±
2度、
±
2度和
±
2度。
[0016]进一步地,对于步骤S2中的调整幅度,25

30W/m2、30

35W/m2、35

40W/m2、40

45W/m2和45W及以上五个建筑能耗等级建筑的调整幅度分别为
±
1度、
±
1.2度、
±
1.5度、
±
2度和
±
3度。
[0017]进一步地,对于步骤S3中的时间间隔T',25

30W/m2、30

35W/m2、35

40W/m2、40

45W/m2和45W及以上五个建筑能耗等级建筑的时间间隔T'分别为3h、2.5h、2h、2h和1h。
[0018]进一步地,对于步骤S4中第二次调整的幅度,25

30W/m2、30

35W/m2、35

40W/m2、40

45W/m2和45W及以上五个建筑能耗等级建筑的第二次调整的幅度分别为
±
0.5度、
±
0.5度、
±
1度、
±
1度和
±
1度。
[0019]进一步地,所述热媒为二次供水,第一次调整和第二次调整时,通过上调或者下调二次供水温度实现调整,如果当前实际室温高于目标室温,则将二次供水温度进行下调;如果实际室温低于目标室温,则二次供水温度进行上调。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周期性的判断和调控,第一次调整大幅度的粗调和第二次的微调相结合,既能满足供热的需要及时根据供需关系调整热媒温度满足用热用户的需求,保证供热温度,又能节约能源。使用本专利技术调控方法还可以使供热系统稳定运行,通过参数的科学设置,避免供热系统产生动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叙述。
[002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力站的热媒温度调控方法,建筑能耗是可以通过现有技术手段获取。根据供热用户所在建筑对应的不同的建筑能耗,设定不同参数,建筑能耗分为25

30W/m2、30

35W/m2、35

40W/m2、40

45W/m2和45W及以上五个建筑能耗等级。每个建筑能耗等级的建筑在实施本专利技术调控方法时,设置有不同的参数。
[0024]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0025]S1,周期性的评估是否需要热媒调控,评估方法为基于两个差值评估是否满足调整条件,满足调整条件则为需要热媒温度调控,这两个差值,第一个差值为两个相邻评估周期的室外温度平均值差值,第二个差值为目标室温和实际室温的差值。
[0026]具体的说:因为是周期性的评估,所以存在评估周期,间隔一个评估周期后进行一次评估和调整,对于步骤S1中的评估周期,25

30W/m2、30

35W/m2、35

40W/m2、40

45W/m2和45W及以上五个建筑能耗等级建筑的评估周期分别为:6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力站的热媒温度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1,周期性的评估是否需要热媒调控,评估方法为基于两个相邻评估周期的室外温度平均值差值以及目标室温和实际室温的差值评估是否满足调整条件,满足调整条件则为需要热媒温度调控;S2,满足调整条件的,热力站启动调整热媒温度,按照一定的调整幅度进行第一次调整;S3,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T'后,判断是否需要第二次调整,判断方法为:本评估周期T'内,实际室温与目标室温的平均差值绝对值为|Δt2|,上个评估周期末期的T'时间内,实际室温与目标室温的平均差值绝对值为|Δt1|,进行以下判断:(1)若|Δt2|≤|Δt1|,不进行第二次调整;(2)若|Δt2|>|Δt1|,进行第二次调整;S4,需要第二次调整时,按照一定的幅度进行第二次调整热媒温度,第二次调整的幅度小于第一次调整的幅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力站的热媒温度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调整条件为:a上个评估周期的室外温度实测值的平均值与下个评估周期的室外温度预测值的平均值,两个平均值的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b设定的目标室温比实际室温差值超过
±
1度;满足以上a和b任一一项时,则为满足调整条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力站的热媒温度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建筑不同的建筑能耗,设定不同参数,建筑能耗分为25

30W/m2、30

35W/m2、35

40W/m2、40

45W/m2和45W及以上五个建筑能耗等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力站的热媒温度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S1中的评估周期,25

30W/m2、30

35W/m2、35

40W/m2、40

45W/m2和45W及以上五个建筑能耗等级建筑的评估周期分别为:6h、6h、4h、4h和4h。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力站的热媒温度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S1中的调整条件a中两个平均值的差值的预设范围,25

30W/m2、30

35W/m2、35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中越葛林刘国峰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安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