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缆及蝶形引入光电复合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932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55
本申请属通信及光电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缆,具有保护壳体、两个蝶形光单元,蝶形光单元由光导纤维、位于光导纤维上下两侧的第一加强件及第二加强件、第一蝶形护套构成,第一蝶形护套将光导纤维、第一加强件、第二加强件包覆住,光导纤维的左右两侧的第一蝶形护套边缘上具有第一撕裂口;其特征在于:蝶形光单元的横截面是椭圆形状;所述保护壳体由上保护管、下保护管接合而成,保护壳体为一体式结构,蝶形光单元位于保护壳体内。本申请还公开了蝶形引入光电复合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线路更美观、光电性能更稳定更可靠、敷设效率更高、线缆在使用中不会打扭、电散热效果更优。电散热效果更优。电散热效果更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缆及蝶形引入光电复合缆


[0001]本技术属于通信及光电缆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缆及蝶形引入光电复合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蝶形引入光缆有多芯结构和单芯结构,通常用于引入到家庭或办公室或户外的接线盒,多芯光缆主要用于接入到户外的接线盒,以实现分路。然而对于相对较近的用户来说,其需要多次从户外的接线盒敷设光缆,分别引入到用户中,造成了重复施工、线路的杂乱。另一方面,户外的接线盒中有时需要采用电源,需要另外的供电,需要申请为电力用户,成本极高且手续麻烦。再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蝶形引入光缆采用夹持或直接拉缆缠绕的方式,常常使光缆中的光纤断裂,造成信号的中断或不稳定。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蝶形引入光缆单独架设,易受动物啃咬,其护套易受雨、雾等极限条件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缆及蝶形引入光电复合缆,它们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4]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缆,具有保护壳体、两个蝶形光单元,蝶形光单元由光导纤维、位于光导纤维上下两侧的第一加强件及第二加强件、第一蝶形护套构成,第一蝶形护套将光导纤维、第一加强件、第二加强件包覆住,光导纤维的左右两侧的第一蝶形护套边缘上具有第一撕裂口;其特征在于:蝶形光单元的横截面是椭圆形状;所述保护壳体由上保护管、下保护管接合而成,保护壳体为一体式结构,上保护管内具有椭圆形横截面的上容置腔、下保护管内具有椭圆形横截面的下容置腔,上保护管的长轴下端部和下保护管的长轴上端部接合,上保护管与下保护管之间具有过渡通道,过渡通道将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连接通;其中一个蝶形光单元位于上容置腔内,另一个蝶形光单元位于下容置腔内。
[0005]上述所述的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上保护管与下保护管的接合处的两侧都是向保护壳体的轴平面方向凹陷的。
[0006]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电复合缆,具有保护壳体、一个蝶形光单元、一个蝶形电单元,蝶形光单元由光导纤维、位于光导纤维上下两侧的第一加强件及第二加强件、第一蝶形护套构成,第一蝶形护套将光导纤维、第一加强件、第二加强件包覆住,光导纤维的左右两侧的第一蝶形护套边缘上具有第一撕裂口;蝶形电单元由第一绝缘导线、第二绝缘导线和第二蝶形护套构成,第一绝缘导线由第一导体、第一绝缘层构成,第一绝缘层包覆在第一导体之外,第二绝缘导线由第二导体、第二绝缘层构成,第二绝缘层包覆在第二导体之外,第二蝶形护套的边缘上具有第二撕裂口;其特征在于:蝶形光单元及蝶形电单元的横截面都是椭圆形状;所述保护壳体由上保护管、下保护管接合而成,保护壳体为一体式结构,上保护管内具有椭圆形横截面的上容置腔、下保护管内具有椭圆形横截面的下容置腔,上保护管的长轴下端部和下保护管的长轴上端部接合,上保护管与下保护管之间具有过渡通道,
过渡通道将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连接通;蝶形光单元位于上容置腔内,蝶形电单元位于下容置腔内。
[0007]上述所述的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上保护管与下保护管的接合处的两侧都是向保护壳体的轴平面方向凹陷的。
[0008]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电复合缆,具有保护壳体、一个蝶形光单元、一个蝶形电单元,蝶形光单元由光导纤维、位于光导纤维上下两侧的第一加强件及第二加强件、第一蝶形护套构成,第一蝶形护套将光导纤维、第一加强件、第二加强件包覆住,光导纤维的左右两侧的第一蝶形护套边缘上具有第一撕裂口;蝶形电单元由第一绝缘导线、第二绝缘导线和第二蝶形护套构成,第一绝缘导线由第一导体、第一绝缘层构成,第一绝缘层包覆在第一导体之外,第二绝缘导线由第二导体、第二绝缘层构成,第二绝缘层包覆在第二导体之外,第二蝶形护套的边缘上具有第二撕裂口;其特征在于:蝶形光单元及蝶形电单元的横截面都是椭圆形状;所述保护壳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状,保护壳体为一体式结构,由保护壳本体构成,保护壳体内部具有位于上部且具有椭圆形横截面的上容置腔、位于下部且具有椭圆形横截面的下容置腔、及将上容置腔与下容置腔连通的过渡通道,上容置腔的长轴所在的平面与下容置腔的长轴所在的平面相重合;蝶形光单元位于上容置腔内,蝶形电单元位于下容置腔内,上容置腔左下侧与下容置腔左上侧的保护壳本体上具有第一倾斜槽,第一倾斜槽是向左下方倾斜的,第一倾斜槽的最上端为第一加强孔,上容置腔右下侧与下容置腔右上侧的保护壳本体上具有第二倾斜槽,第二倾斜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第二倾斜槽的最上端为第二加强孔,上容置腔的最左侧与下容置腔的最左侧在第一平面内,上容置腔的最右侧与下容置腔的最右侧在第二平面内,第一加强孔位于第一平面的右侧,第二加强孔位于第二平面的左侧。
[0009]上述所述的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导线、第二绝缘导线之间具有散热通道。
[0010]本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线路更美观、光电性能更稳定更可靠、敷设效率更高、线缆在使用中不会打扭、电散热效果更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实施实例1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中使用的保护壳体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实施实例2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图4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实施实例3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图6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8为图6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9为实施实例4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10为实施实例5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为了使所在
人员能更准确、清楚地理解及实施本申请,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于附图标记作进一步说明,图中:1—保护壳体、11—上保护管、12—下保护管、110—
上容置腔、111—第一倾斜槽、1111—第一加强孔、112—过渡通道、120—下容置腔、121—第二倾斜槽、1211—第二加强孔、2—蝶形光单元、21—第一蝶形护套、22—光导纤维、23—第一加强件、24—第二加强件、25—第一撕裂口、26—光纤带、3—蝶形电单元、31—第二蝶形护套、32—第一绝缘层、33—第二绝缘层、34—第二撕裂口、35—散热通道、321—第一导体、331—第二导体、a—第一平面、b—第二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实例1
[0023]请见图1到图3,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缆,具有保护壳体1、两个蝶形光单元2,蝶形光单元2由光导纤维22、位于光导纤维22上下两侧的第一加强件23及第二加强件24、第一蝶形护套21构成,第一蝶形护套将光导纤维、第一加强件、第二加强件包覆住,光导纤维的左右两侧的第一蝶形护套边缘上具有第一撕裂口25;其特征在于:蝶形光单元的横截面是椭圆形状;所述保护壳体1由上保护管11、下保护管12接合而成,保护壳体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缆,具有保护壳体、两个蝶形光单元,蝶形光单元由光导纤维、位于光导纤维上下两侧的第一加强件及第二加强件、第一蝶形护套构成,第一蝶形护套将光导纤维、第一加强件、第二加强件包覆住,光导纤维的左右两侧的第一蝶形护套边缘上具有第一撕裂口;其特征在于:蝶形光单元的横截面是椭圆形状;所述保护壳体由上保护管、下保护管接合而成,保护壳体为一体式结构,上保护管内具有椭圆形横截面的上容置腔、下保护管内具有椭圆形横截面的下容置腔,上保护管的长轴下端部和下保护管的长轴上端部接合,上保护管与下保护管之间具有过渡通道,过渡通道将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连接通;其中一个蝶形光单元位于上容置腔内,另一个蝶形光单元位于下容置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上保护管与下保护管接合处的两侧都是向保护壳体的轴平面方向凹陷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光导纤维的型号是G.651或G.652或G.653或G.654或G.655或G.656或G.657或A1a或A1b或A1c或A1d或A1e或OM1或OM2或OM3或OM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加强件的材料是钢丝或铝丝或铜丝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加强件的材料是钢丝或铝丝或铜丝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6.一种双单元蝶形引入光电复合缆,具有保护壳体、一个蝶形光单元、一个蝶形电单元,蝶形光单元由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武勤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迅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