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细棒物体表面及端面圆形孔的穿孔装置
[0001]
:本专利技术属于激光打孔
,特别涉及一种运动细棒物体表面及端面圆形孔的穿孔装置。
[0002]
技术介绍
:细棒物体穿孔形成通风孔洞是一种烟草行业中常用的技术,其工艺要求通风孔洞尽量的小,打孔速度尽量的高,因此,激光光束的脉冲一般都比较短,属于微秒级,所穿的孔洞一般0.1
‑
0.6mm。然而,当需要扩大孔洞直径0.7
‑
1.5毫米时, 常规的需要进一步扩大聚焦光束的直径,在激光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光束的功率密度下降,即使降低运行速度,也会使得穿孔失败,且运动中物体穿孔,孔的形状是椭圆形。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4]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运动细棒物体表面及端面圆形孔的穿孔装置,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细棒物体表面及端面圆形孔的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聚焦装置,所述旋转聚焦装置主要由激光器、激光控制系统和旋转镜组形成,激光控制系统控制激光器的脉冲信号,旋转镜组置于细棒物体上方或者端面一侧,当所述旋转镜组绕入射光的光轴进行圆周旋转时、所述旋转镜组将所述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汇聚至细棒物表面或者一侧的端面形成至少一圈形状规则的孔洞,孔洞之间相互部分重叠或者间隔一定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细棒物体表面及端面圆形孔的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旋转镜组主要由动力源、空心轴、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和聚焦镜组成,构成一个完整的能围绕空心轴轴线旋转的旋转体,所述激光器的出射光束经过动力源的空心轴照射到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置于第一反射镜的反射光路中,所述聚焦镜置于第二反射镜的反射光路中,所述细棒置于所述聚焦镜的透射光路中,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均为全反镜;所述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和聚焦镜同时绕细棒上的一个预设点或者预设圆,在所述的动力源带动下围绕入射光束进行周向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细棒物体表面及端面圆形孔的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旋转镜组主要由动力源、空心轴、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三和第四反射镜和聚焦镜组成,构成一个完整的能围绕空心轴轴线旋转的旋转体,所述激光器的出射光束经过动力源的空心轴照射到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为50%反射镜、置于激光器的激光出射光路中,所述第二反射镜为全反镜、置于第一反射镜的反射光路中,所述第一聚焦镜置于第二反射镜的反射光路中,所述细棒置于所述第一聚焦镜的的透射光路中;所述第三反射镜为全反镜、置于第一反射镜的透射光路中,所述第四反射镜为全反镜、置于第三反射镜的反射光路中,所述第二聚焦镜置于第四反射镜的反射光路中,所述细棒置于所述第二聚焦镜的的透射光路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细棒物体表面及端面圆形孔的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旋转镜组主要由动力源、至少一个契形镜和一个聚焦镜组成,所述动力源带动契形镜围绕入射光轴旋转,形成聚焦后光束围绕聚焦镜轴线旋转的轴向旋转镜组,所述激光器的出射光束照射到旋转的第一契形镜,形成远离轴心的光的偏置,在聚焦镜表面形成一圈圆形的入射光,从而在细棒物体表面形成圆形的孔洞;或者所述激光器的出射光束经过 照射到旋转的第一契形镜,形成远离轴心光的偏置,再经第二契形镜形成回归轴心光的偏置,在聚焦镜表面形成一圈圆形的入射光,从而在细棒物体表面形成圆形的孔洞。5.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运动细棒物体表面及端面圆形孔的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焦镜的焦距满足以下关系:细棒直径R,圆孔直径r,焦距f,光束直径D,波长λ,焦深b:,细棒表面圆孔范围内,因弧面变化引起高度H变化,sinα=r/R,H=R/2
‑
cosα*R/2=(1
‑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