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物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8802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文物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安装台,两个所述安装台的正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架。该文物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通过两个支撑板相背移动,使两个安装台相背的一侧分别位于两个放置槽的正上方,通过向上移动两个L形杆,使两个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移至两个第一架槽和第二架槽内,且两个安装台分别在两个安装块内转动,使两个安装台最终收装至两个放置槽内,从而对安装台进行折叠,使安装台的占地空间减小。使安装台的占地空间减小。使安装台的占地空间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文物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文物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也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又称建筑工作量。
[0003]建筑工程施工前的步骤需要在修复平台上进行,而供多人一起使用的修复平台大多占用较大的空间,在空闲时,无法对其进行折叠缩小,影响了工作人员的行走,不利于修复平台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文物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具备便于折叠和使用方便等优点,解决了供多人一起使用的修复平台占用较大的空间,空闲时无法对其进行折叠缩小,影响了工作人员的行走,不利于修复平台使用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文物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安装台,两个所述安装台的正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架,两个所述第二支架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的内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架的正面均开设有滑道,两个所述滑道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L形杆,两个所述L形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相对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相背的一侧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顶部的相背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块,两个所述插块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两个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安装块相背一侧的底部均活动插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对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插块相背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均活动插接有卡杆,两个所述安装块的底部均开设有圆孔,两个所述卡杆的底端分别与两个圆孔的内部相适配。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放置槽,两个所述安装台分别与两个放置槽的内部相适配。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架槽和第二架槽,两个所述第一架槽分别与两个第二架槽的内部连通,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分别与两个第一架槽的内部相适配,两个所述第二支架分别与两个第二架槽的内部相适配,两个所述第二支架的底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架槽的内部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相背的一侧均开设有竖槽,两个所述L形杆分别与两个竖槽的内部活动连接。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安装块的底部均开设有插槽,两个所述插槽分别与两个滑槽的内部连通,两个所述插块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插槽相背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两个所述卡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挡块,两个所述挡块的底部分别与两个连接杆的顶部活动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文物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文物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通过设置L形杆、移动板、插块和连接杆,拉动两个连接杆,带动两个插块相背移动,使两个支撑板相背移动,使两个安装台相背的一侧分别位于两个放置槽的正上方,通过向上移动两个L形杆,使两个第二支架分别绕两个第二架槽的内部转动,即可将两个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移至两个第一架槽和第二架槽内,且两个安装台分别在两个安装块内转动,使两个安装台最终收装至两个放置槽内,从而对安装台进行折叠,使安装台的占地空间减小。
[0015]2、该文物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通过设置卡杆、圆孔和挡块,当拉动两个连接杆时,两个连接杆上卡杆分别移动至两个圆孔处,通过两个卡杆向下移动并分别与两个圆孔的内部插接,使两个连接杆移动后的位置固定,便于安装台的折叠,从而便于修复平台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支撑板内侧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支撑板;2、安装块;3、安装台;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L形杆;7、移动板;8、插块;9、滑块;10、滑槽;11、连接杆;12、卡杆;13、圆孔;14、放置槽;15、第一架槽;16、第二架槽;17、竖槽;18、弹簧;19、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一种文物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包括两个支撑板1,两个支撑板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两个安装块2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安装台3,两个安装台3的背面拥有与其正面相同的结构,且两个安装台3前后两侧的结构对称设置,两个支撑板1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放置槽14,两个安装台3分别与两个放置槽14的内部相适配,两个安装台3的正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架4,两个第一支架4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架5,两个第二支架5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的内部转动连接,设置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
架5,两侧的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可分别将两个安装台3撑开,便于修复平台的展开使用,两个支撑板1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架槽15和第二架槽16,两个第一架槽15分别与两个第二架槽16的内部连通,两个第一支架4分别与两个第一架槽15的内部相适配,两个第二支架5分别与两个第二架槽16的内部相适配,两个第二支架5的底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架槽16的内部转动连接,两个第二支架5的正面均开设有滑道,两个滑道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L形杆6,两个支撑板1相背的一侧均开设有竖槽17,两个L形杆6分别与两个竖槽17的内部活动连接,两个L形杆6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7,两个移动板7相对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相背的一侧活动连接,两个支撑板1顶部的相背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块8,两个插块8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9,两个安装块2的内部均开设有滑槽10,两个滑块9分别与两个滑槽10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安装块2的底部均开设有插槽,两个插槽分别与两个滑槽10的内部连通,两个插块8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8,设置弹簧18,向上按动两个卡杆12,使两个卡杆12分别从两个圆孔13内移动至与两个滑槽10的内顶壁接触,通过两个弹簧18弹力恢复,使两个连接杆11分别带动两个卡杆12相对移动,使两个卡杆12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滑槽10的内底壁相抵持,从而便于修复平台的打开使用,两个弹簧18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插槽相背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安装块2相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物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包括两个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板(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两个所述安装块(2)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安装台(3),两个所述安装台(3)的正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架(4),两个所述第一支架(4)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架(5),两个所述第二支架(5)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的内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架(5)的正面均开设有滑道,两个所述滑道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L形杆(6),两个所述L形杆(6)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7),两个所述移动板(7)相对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相背的一侧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1)顶部的相背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块(8),两个所述插块(8)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9),两个所述安装块(2)的内部均开设有滑槽(10),两个所述滑块(9)分别与两个滑槽(10)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安装块(2)相背一侧的底部均活动插接有连接杆(11),两个所述连接杆(11)相对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插块(8)相背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11)的顶部均活动插接有卡杆(12),两个所述安装块(2)的底部均开设有圆孔(13),两个所述卡杆(12)的底端分别与两个圆孔(13)的内部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物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永开李汉民朱召华杨新英温文浩齐建林苏森林黄神继
申请(专利权)人:乐昌市建筑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