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保护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
,特别是一种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伺服指系统跟随外部指令进行人们所期望的运动。伺服系统作为一种传动装置,在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有广泛的运用。伺服系统主要由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和反馈装置、接线电缆等相关配件组成。伺服驱动器的功能是接受外部指令,完成伺服系统的闭环控制。伺服驱动器采用经典自动控制控制理论对电机进行速度环和电流环控制。以控制器为核心,以电力电子功率变换装置为执行机构,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机械的运动要求。
[0003]现代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针对用户的各种使用恶劣工况,驱动系统具备的安全性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通常情况下,伺服驱动系统具备过压、欠压、过载、过热、反馈报警等安全保护,可以满足用户的常规要求,但是针对用户一些特殊的工况,即考虑针对性的设计。如用户的俯仰负载在外部动力电源误操作的情况下,伺服驱动系统负载会快速出现跌落,常规的保护难以实现对系统负载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源线检测电路、抱闸逻辑电路;所述动力电源线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输入电源进线的通断,并接入CPU的A/D端口,CPU的I/O端口连接抱闸逻辑电路,抱闸逻辑电路通过制动器抱死系统负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源线检测电路包括外部输入动力电源正端DC540+、负端M600,线性光耦芯片U301的前级供电电源正端P5V、负端M600,线性光耦芯片U301的后级供电电源正端2P5V、负端2M5;其中电源正端DC540+依次串联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51,电阻R51两端并联电阻R52,电阻R52的两端并联电容C32,电容C38、电阻R53串联后并联于电容C32两端;电源正端P5V、负端M600之间串联设置电容C31,电源正端P5V连接线性光耦芯片U301的1号端口、负端M600连接线性光耦芯片U301的3、4号端口,电容C38、电阻R53的公共端接入线性光耦芯片U301的2号端口;电源正端2P5V、负端2M5分别连接线性光耦芯片U301的8号、5号端口,且电源正端2P5V、负端2M5之间串联电容C39;线性光耦芯片U301的7号端口通过电阻R56连接电容C30的一端、6号端口通过电阻R57连接电容C30的另一端,电容C30的两端为输出电压信号UDC
‑
540+和UDC
‑
5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抱闸逻辑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东,牟小刚,吉凤巍,何苏昆,陈华林,邹黎明,王艳钊,季晨,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曙光光电自控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