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Zr-B-O-N薄膜、Cu互连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863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Z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Zr

B

O

N薄膜、Cu互连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Zr

B

O

N薄膜、Cu互连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微电子器件特征尺寸的逐渐减小,Cu互连技术已进入微纳米时代。低温下Cu容易与Si或介质层发生界面扩散反应,生成高电阻铜硅化合物,增加互连体系电阻,进一步导致器件失效。通常在Cu与介质层之间加入一层扩散阻挡层,可以有效解决Cu扩散问题,同时改善Cu膜与介质层之间的结合性能。理想的阻挡层材料应具备厚度薄、耐高温性好、化学性质稳定、结构致密且与基体结合良好等特点。目前阻挡层材料的研究仍以过渡族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主,具有非晶或纳米晶结构的合金阻挡层成为主流研究方向。
[0003]ZrB2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熔点(3040℃)、高热导率(130w/mK)、低电阻率(4.6μΩ
·
cm),以及良好的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和耐磨性能,可用作高温陶瓷材料和扩散阻挡层材料。例如,在SiC基底上沉积ZrB2薄膜,可以用来解决类似传统Ni/SiC肖特基二极管中肖特基触点与n型碳化硅的相互扩散和热稳定性差的问题。然而,沉积态ZrB2薄膜通常呈现纳米晶结构,其晶界为Cu的扩散提供快速扩散通道,不能解决Cu扩散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Zr

B

O

N薄膜、Cu互连体及其制备方法,得到的Zr

B

O

N薄膜为非晶结构,具有扩散阻挡性能,能解决Cu互连结构中Cu扩散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Zr

B

O

N薄膜的制备方法,以ZrB2复合靶为靶材,在N2和Ar混合气氛下进行反应磁控溅射,在基底上沉积得到Zr

B

O

N薄膜。
[0007]优选的:所述N2和Ar的气体流量比为1:(3~5)。
[0008]优选的:反应磁控溅射采用射频溅射或直流溅射。
[0009]优选的:基底为硅基底。
[0010]优选的:N2和Ar纯度均为99.99%。
[0011]采用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Zr

B

O

N薄膜。
[0012]优选的:所述的Zr

B

O

N薄膜,其厚度为2~10nm。
[0013]一种Cu互连结构,在所述的Zr

B

O

N薄膜上沉积Cu层得到。
[0014]优选的:以Cu靶为靶材,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在Zr

B

O

N薄膜上沉积Cu,然后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得到Cu互连结构。
[0015]进一步的:真空退火处理的温度为500

650℃。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ZrB2薄膜中掺入N、O非金属元素(氧来自溅射室的残余气体),通过非金属元素掺杂得到的Zr

B

O

N薄膜为非晶结构,作为Cu与介质层之间
的扩散阻挡层,延长了Cu原子的扩散路径,从而有效改善其阻挡性能。本专利技术Zr

B

O

N薄膜厚度均匀,结构致密,与基底结合良好,并且提供了阻挡层的高热稳定性和扩散阻挡性能。
[0018]本专利技术Zr

B

O

N薄膜中具有致密的非晶结构,厚度薄,与基底结合良好,热稳定性和扩散阻挡性能优异。可以作为扩散阻挡层,设置在Cu与介质层之间,可以有效解决Cu扩散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制备的Zr

B

O

N薄膜的TEM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Cu/Zr

B

O

N/Si膜系沉积态和退火态的XRD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Cu/Zr

B

O

N/Si膜系的方阻变化曲线。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Cu/Zr

B

O

N双层膜系600℃退火后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24]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磁控溅射沉积系统制备Zr

B

O

N扩散阻挡层薄膜。基体材料为经过精抛光处理的单晶Si(100)基片,靶材为ZrB2靶(纯度99.95%,),采用直流或射频磁控溅射。所用Ar和N2气体纯度为99.99%。沉积薄膜前,溅射室真空度抽到7.0
×
10
‑4Pa;预溅射功率为50W,溅射气压为1Pa,Ar气流量30sccm,时间约5min;薄膜沉积过程中,ZrB2靶溅射功率为80~100W,溅射气压为0.3~1Pa,N2/Ar气气流量比分别为1:(3~5),沉积时间为10~30min,得到Zr

B

O

N薄膜。所述N2为反应气体,Ar气为溅射气体。
[0025]所制备得到的Zr

B

O

N扩散阻挡层为非晶结构,厚度为2

10nm。
[0026]步骤2)在不破真空的条件下,在Zr

B

O

N薄膜上沉积一层200~500nm的Cu膜。Cu靶纯度为99.99%,采用直流电源溅射,溅射功率100~120W,溅射时间为15~30min,Ar流量为30sccm。将制备的Cu/Zr

B

O

N/Si薄膜样品进行真空退火处理,保温时间为30min,得到不同退火温度的薄膜样品。
[0027]所述真空退火真空度为3
×
10
‑4~5
×
10
‑4Pa,退火温度为500~6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Zr

B

O

N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ZrB2复合靶为靶材,在N2和Ar混合气氛下进行反应磁控溅射,在基底上沉积得到Zr

B

O

N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Zr

B

O

N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2和Ar的气体流量比为1:(3~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Zr

B

O

N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磁控溅射采用射频溅射或直流溅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Zr

B

O

N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底为硅基底。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Zr

B

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瑜宋忠孝李雁淮宋宝睿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