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848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包括供料机构、进料口与所述供料机构相连通的分离罐和与所述分离罐的出料口相连通的出料机构,所述分离罐外壁设置有冷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分离罐将茶叶浸取液分级分离,并通过冷却机构保证分离罐的使用温度,避免茶叶中的营养物质流失。的营养物质流失。的营养物质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分离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茶是在中国广受欢迎的一种饮料,其口感味道受到众多国人的喜爱。茶除口感气味较佳外,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多元酚类、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但普通的茶叶饮用时需要冲泡,冲泡过后茶叶中还会残留大量的有效成分无法得到利用,因此一种方便饮用且有效成分利用率高的茶粉有广泛的前景。
[0003]茶粉的制备多采用将茶叶粉碎研磨浸取其中的营养物质,然后去除茶叶中的固形物杂质、纤维、果胶、多糖、农残等物质,将得到的溶液进行浓缩干燥得到茶粉,目前对于去除固体物质、纤维、果胶和多糖等物质的设备还比较少,而且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在高温下容易失效,需要在较低的温度对浸取液进行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茶叶浸取液分离固体杂质、纤维、果胶和农残等物质和保持设备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分离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包括供料机构、进料口与所述供料机构相连通的分离罐和与所述分离罐的出料口相连通的出料机构,所述分离罐外壁设置有冷却机构。
[0006]优化的,所述供料机构包括用于储存茶叶浸取液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出口经增压泵与预分离器的一端相连通,所述预分离器的另一端经进料管路与分离罐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进料管路上设置有高压泵和单向阀。<br/>[0007]优化的,所述分离罐内设置有第一分离管路和第二分离管路,所述第一分离管路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分离管路的一端均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分离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分离管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分离管路上和所述第二分离管路上均依次设置有第一膜分离器、第二膜分离器和第三膜分离器。
[0008]优化的,所述第一分离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分离管路的另一端通过三通连接所述出料口。
[0009]优化的,所述第一膜分离器的膜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膜孔径,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膜孔径大于第三膜分离器的膜孔径,所述第一膜分离器的截留分子量、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截留分子量和所述第三膜分离器的截留分子量均为300

1000道尔顿。
[0010]优化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的出料管路,所述出料管路的另一端与用于将分离后的所述茶叶浸取液储存的储存罐相连通。
[0011]优化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分离罐外壁的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内壁和
所述分离罐外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顶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有截止阀,所述空腔底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经循环管与冷水循环器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冷水循环器的另一端经连接管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球阀。
[0012]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具有预分离器,初步将茶叶浸取液中的固体物质除去,避免大颗粒物质进入分离罐发生堵塞。
[0014]2、具有第一分离管路和第二分离管路,可同时进行分离操作,当茶叶浸取液流量较大时,同样可以完成分离工作,增加了分离罐的分离量。
[0015]3、具有冷却机构,保证分离过程的温度保持,避免茶叶中的营养物质流失。
[0016]4、预分离器、第一膜分离器、第二膜分离器和第三膜分离器的孔径依次减小,采用分级分离茶叶浸取液,有效防止各个分离器的堵塞频率。
[001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储液箱;2、增压泵;3、预分离器;4、进料管路;5、高压泵;6、单向阀;7、进料口;8、分离罐;9、第一分离管路;10、第二分离管路;11、第一膜分离器;12、第二膜分离器;13、第三膜分离器;14、出料口;15、出料管路;16、储液罐;17、冷却箱;18、进水口;19、循环管;20、冷水循环器;21、水泵;22、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包括供料机构、进料口7与供料机构相连通的分离罐8和与分离罐8的出料口14相连通的出料机构,分离罐8外壁设置有冷却机构。供料机构包括用于储存茶叶浸取液的储液箱1,储液箱1的出口经增压泵2与预分离器3的一端相连通,预分离器3的另一端经进料管路4与分离罐8的进料口7相连通,进料管路4上设置有高压泵5和单向阀6,预分离器3初步分离茶叶浸取液中的固体物质,避免茶叶浸取液进入分离罐8后,由于颗粒较大的固体物质发生堵塞。分离罐8内设置有第一分离管路9和第二分离管路10,第一分离管路9的一端和第二分离管路10的一端均与进料口7相连通,第一分离管路9的另一端和第二分离管路10的另一端均与出料口14相连通,第一分离管路9和第二分离管路10同时进料进行分离处理,分离速度和分离量增加,第一分离管路9上和第二分离管路10上均依次设置有第一膜分离器11、第二膜分离器12和第三膜分离器13。第一分离管路9的另一端和第二分离管路10的另一端通过三通连接出料口14。第一膜分离器11的膜孔径大于第二膜分离器12的膜孔径,第二膜分离
器12的膜孔径大于第三膜分离器13的膜孔径,第一膜分离器11的截留分子量、第二膜分离器12的截留分子量和第三膜分离器13的截留分子量均为300

1000道尔顿,分离罐8中的第一膜分离器11、第二膜分离器12和第二膜分离器13的膜孔径依次减小,采用分级分离,不会因为大分子量和小分子量的物质同时分离采用截留分子量较小的膜分离器,造成分离时发生堵塞。出料机构包括一端与出料口14相连通的出料管路15,出料管路15的另一端与用于将分离后的茶叶浸取液储存的储存罐16相连通。冷却机构包括设置于分离罐8外壁的冷却箱17,冷却箱17内壁和分离罐8外壁之间形成空腔,空腔顶端设置有进水口18,进水口18上设置有截止阀,空腔底端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经循环管19与冷水循环器20的一端相连通,冷水循环器20的另一端经连接管22与空腔相连通,循环管19上设置有水泵21,连接管22上设置有球阀,通过进水口18将水灌入空腔中后,利用循环管19和连接管22将冷水循环器20冷却的水和空腔中的水循环起来,不断置换空腔中的水,保证空腔中的水一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料机构、进料口与所述供料机构相连通的分离罐和与所述分离罐的出料口相连通的出料机构,所述分离罐外壁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分离罐内设置有第一分离管路和第二分离管路,所述第一分离管路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分离管路的一端均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分离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分离管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分离管路上和所述第二分离管路上均依次设置有第一膜分离器、第二膜分离器和第三膜分离器;所述第一分离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分离管路的另一端通过三通连接所述出料口;所述第一膜分离器的膜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膜孔径,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膜孔径大于第三膜分离器的膜孔径,所述第一膜分离器的截留分子量、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截留分子量和所述第三膜分离器的截留分子量均为300

1000道尔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永昭郭文琼梁小金
申请(专利权)人:吉安市吉州窑茶瓷文化传承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