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永专利>正文

一种营巢式生态固沙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817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39
本申请涉及一种营巢式生态固沙护岸结构,其包括均为若干组的树枝及板材,河道两侧的边坡倾斜设置,各组树枝为当地树木的枝干,各组树枝插接在边坡上;各组板材拼合成多边形结构,相邻两组板材之间的端部进行连接,各组树枝插接在各组板材围合的多边形区域内部。本申请中各组树枝生长形成与原群落结构相似的修复群落,通过一定时间的演替,达到与原生态系统的完美融合;对于未扦插成活的植物枝条,通过分解作用为土壤和其他植物持续提供营养物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应用生态学原理,从修复选材到修复方式尽可能采用与原生态环境相似的方式进行修复,使修复的环境经过一定时间的常规与周边生境融为一体,并实现一定的生态功能。功能。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营巢式生态固沙护岸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生态护岸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营巢式生态固沙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的发展不断成为农村及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程序之一。水利建设是国家长远发展的保障之一,水利建设不仅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供应,同时对于保障农村及城市人口正常生活用水也具有决定性意义。在部分地区,由于河道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在河道的两侧河岸上土层结构多为逐层沉积的河砂,当遭遇暴雨等情况时,此时河道中的水势较为凶猛,河道两侧河岸中的河砂易随着河水不断发生流沙现象,使河道两侧的河岸不断发生塌方等次生灾害,故河道的固沙成为河道的重要治理任务之一。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在现有的河道护坡护岸在施工过程中,多从生态修复的角度进行设计,目前多采用的是将成熟的生态修复技术方案直接在河岸施工过程中进行运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在河岸后期的过程中,现有的各类生态修复技术与周边环境并不能很好的相融合,可持续发展效果并不显著,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降低生态护岸两侧河岸的流沙现象,提升河道两侧河岸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营巢式生态固沙护岸结构。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营巢式生态固沙护岸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营巢式生态固沙护岸结构,包括均为若干组的树枝及板材,河道两侧的边坡倾斜设置,各组所述树枝为当地树木的枝干,各组所述树枝插接在边坡上;各组所述板材为尺寸固定的预制构件,各组所述板材拼合成多边形结构,相邻两组所述板材之间的端部进行连接,各组所述树枝插接在各组所述板材围合的多边形区域内部。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种护岸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采用生态修复的理念进行施工,将各组本地树木上裁剪下的枝干作为护岸施工过程中的绿植,各组板材为尺寸固定的预制构件,将各组板材拼合呈方形区域,各组板材对边坡的坡面进行分割,板材在重力的作用下,板材的下方插接入边坡内部,使各组板材对边坡的砂石起到阻挡的作用;各组树枝栽种在多边形的区域内部,此时各组树枝插接边坡内部的下端部生根,各组竖直不断独立生长,达到了对当地林木在边坡上进行克隆的目的,并随着植物生长,能快速与周边环境融合一体,具有驳岸原生态视觉感观效果;各组树枝生长形成与原群落结构相似的修复群落,通过一定时间的演替,达到与原生态系统的完美融合;对于未扦插成活的植物枝条,通过分解作用为土壤和其他植物持续提供营养物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应用生态学原理,从修复选材到修复方式尽可能采用与原生态环境相似的方式进行修复,使修复的环境经过一定时间的常规与周边生境融为一体,并实现一定的生态功能。
[0007]优选的,所述边坡上铲平一层厚度不小于cm的土层,所述边坡铲平后进行椰棕毛毯的铺设,之后进行铲平的土层的回填,回填的土质对椰棕毛毯进行覆盖,并将边坡进行压实;各组所述树枝下端部贯穿所述椰棕毛毯。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边坡进行铲平并进行椰棕毛毯的铺设,椰棕毛毯为椰棕材质,椰棕材质透水性较好,同时具有较好的韧性,椰棕毛毯自身疏松透气,便于微生物的生存;同时各组树枝的下端部贯穿椰棕毛毯,进而使椰棕毛毯起到对各组树枝的固定作用,使各组树枝在扦插后不易倾倒。
[0009]优选的,所述椰棕毛毯的倾斜上端部栓结固定有若干组第一钢缆,各组所述第一钢缆延伸至边坡倾斜上端的地面上,地面上插接有若干组锚杆,各组所述第一钢缆与各组所述锚杆栓结固定。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钢缆与椰棕毛毯的上端部栓结固定,各组锚杆竖直插接在地面上,第一钢缆与各组锚杆栓结固定,上述设置形成对椰棕毛毯在边坡上的张拉,使椰棕毛毯不易在边坡上发生滑动,提升了各组树枝插接后的稳定性。
[0011]优选的,各组所述板材的端部均一体固定有连接块,相邻各组所述板材上的所述连接块上下错位分布,同一交点上的各组所述连接块上均开孔设置,各组所述连接块上共同插接固定有第一钢钎,所述第一钢钎贯穿所述椰棕毛毯。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与板材的端部固定连接,相邻各组板材围合呈方形区域,将第一钢钎向各组连接块上的孔内插接,第一钢钎插接入边坡内部并贯穿椰棕毛毯,第一钢钎的设置实现了将各组板材在边坡上的固定,将各组板材在边坡上较为稳定且不易滑移。
[0013]优选的,各组所述第一钢钎的竖直上端部一体固定有定位环,同一行上的各组所述定位环的轴线均水平共线设置;各组所述定位环内部共同插接有第二钢缆,各组所述第二钢缆的水平两端均栓结固定有插接入边坡内部的第二钢钎。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环与各组第一钢钎的上端部一体固定,第二钢缆贯穿各组定位环,各组第二钢缆的水平两端与两侧的各组第二钢钎,上述设置第二钢钎的设置起到对第二钢缆的张拉作用,使各组第一钢钎在边坡上的位置稳定性提升。
[0015]优选的,各组所述定位环的上均贯通开设有内螺纹孔结构的定位孔,各组所述定位孔内部插接有螺纹连接的螺栓,各组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二钢缆抵紧。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螺栓与定位孔螺纹连接,螺栓不断拧紧,使螺栓与第二钢缆抵紧,上述设置使各组第一钢钎与第二钢缆实现定位,使各组第一钢钎在边坡上不易因地质运动而滑移,当存在发生流沙的趋势时,第二钢缆对各组第一钢钎进行固定,使各组第一钢钎对该位置的砂石起到锚固的作用。
[0017]优选的,各组所述锚杆的竖直上端部一体固定有轴线共线设置的限位环,各组所述限位环内部共同插接有连接杆。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与各组锚杆一体固定,连接杆插接入各组限位环内部,连接杆对各组锚杆进行连接,进而使各组锚杆对椰棕毛毯的张拉作用较为稳固,当某一位置的锚杆失稳时,在连接杆的作用下,相邻位置上的锚杆对失稳位置的锚杆进行支撑。
[0019]优选的,各组所述板材上均贯通开设有若干组方形孔,各组所述树枝在各组所述板材围合的多边形区域内部呈矩阵状分布,同一倾斜直线上的各组所述板材之间插接有捆
扎带,所述捆扎带均贯穿各组所述板材上的所述方形孔并首尾打结,各组所述捆扎带对位于同一倾斜直线上的各组所述树枝进行夹持;各组所述捆扎带不断对各组所述树枝进行夹持。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方形孔位于板材上,各组捆扎带贯穿板材上的方形孔,各组捆扎带对方形区域内部的各组树枝进行夹持固定,使各组树枝在方形区域内部不易倾斜,进而提升了各组树枝扦插后的成活率。
[0021]优选的,各组所述树枝的长度不下于15cm,各组所述树枝插接入边坡的深度不小于10cm。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树枝的长度及插接的深度均具有一定的要求,进而保证了树枝的结构完整性,各组树枝体内具有一定的营养储备;各组树枝的扦插深度不低于10cm,便于树枝的生根发芽。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各组树枝栽种在多边形的区域内部,此时各组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营巢式生态固沙护岸结构,包括均为若干组的树枝(1)及板材(2),其特征在于:河道两侧的边坡(3)倾斜设置,各组所述树枝(1)为当地树木的枝干,各组所述树枝(1)插接在边坡(3)上;各组所述板材(2)为尺寸固定的预制构件,各组所述板材(2)拼合成多边形结构,相邻两组所述板材(2)之间的端部进行连接,各组所述树枝(1)插接在各组所述板材(2)围合的多边形区域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营巢式生态固沙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3)上铲平一层厚度不小于10cm的土层,所述边坡(3)铲平后进行椰棕毛毯(4)的铺设,之后进行铲平的土层的回填,回填的土质对椰棕毛毯(4)进行覆盖,并将边坡(3)进行压实;各组所述树枝(1)下端部贯穿所述椰棕毛毯(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营巢式生态固沙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椰棕毛毯(4)的倾斜上端部栓结固定有若干组第一钢缆(41),各组所述第一钢缆(41)延伸至边坡(3)倾斜上端的地面(31)上,地面(31)上插接有若干组锚杆(7),各组所述第一钢缆(41)与各组所述锚杆(7)栓结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营巢式生态固沙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板材(2)的端部均一体固定有连接块(21),相邻各组所述板材(2)上的所述连接块(21)上下错位分布,同一交点上的各组所述连接块(21)上均开孔设置,各组所述连接块(21)上共同插接固定有第一钢钎(5),所述第一钢钎(5)贯穿所述椰棕毛毯(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营巢式生态固沙护岸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永朱炜坤陈翔叶晨晖
申请(专利权)人:叶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