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双绞线导引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789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双绞线导引杆,包括操作杆,操作杆与末节套管连接,末节套管内部设置双绞线固定装置,双绞线固定装置包括套筒,套筒轴线平行于末节套管的轴线,套筒和末节套管的连接侧壁开设通孔,套筒沿径向固设弹簧,弹簧与卡止结构一端连接,卡止结构另一端穿过通孔径向延伸至末节套管外侧。穿过通孔径向延伸至末节套管外侧。穿过通孔径向延伸至末节套管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双绞线导引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双绞线布放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双绞线导引杆。

技术介绍

[0002]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0003]双绞线(通俗称为网线)是一种综合工程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由多对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扭在一起,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出来的电波会被另一根导线发出的电波抵消,有效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随着科技进步、业务种类及数量的发展,已投运网络设备时常需要接入更多的双绞线承载新业务,电缆沟内需要布放双绞线,布放的双绞线经常需要跨越暗沟、暗槽等场所。这些施工场所空间狭小,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
[0004]在布放双绞线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部分变电站电缆沟盖板重量较大,不易掀动,个别变电站电缆沟在跨房间处无盖板。针对第一种现象,施工人员的做法是将两屏位之间的盖板全部掀开,再布放网线;针对第二种现象,施工人员借用了一根4米左右的PVC管,将双绞线用绝缘胶带缠绕在PVC管上,进而将双绞线从电缆沟一端传至另一端。以上两种做法工作效率较低,施工人员需付出巨大体力,且浪费材料,布放软质线缆工作开展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双绞线导引杆,该导引杆使用简单方便,操作省时省力,且携带方便。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双绞线导引杆,包括操作杆,操作杆与末节套管连接,末节套管内部设置双绞线固定装置,双绞线固定装置包括套筒,套筒轴线平行于末节套管的轴线,套筒和末节套管的连接侧壁开设通孔,套筒沿径向固设弹簧,弹簧与卡止结构一端连接,卡止结构另一端穿过通孔径向延伸至末节套管外侧。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止结构包括第一卡板、第二卡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相对设置,且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之间连接筒状结构,第一卡板置于套筒内侧,第二卡板置于末节套管外侧。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板、第二卡板的尺寸大于通孔大小。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套筒的内侧壁上,弹簧另一端与第一卡板固定连接。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筒状结构的尺寸小于通孔的尺寸,以使筒状结构可由通孔穿过。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筒固定设置于末节套管内壁,筒状结构的轴线与套筒的轴线方向平行。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筒的外径尺寸小于末节套管的内径尺寸,套筒末
端端面与末节套管的末端端面平齐设置。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末节套管设置LED灯,LED灯与电源连接;所述操作杆采用多节可伸缩式结构,末节套管可伸缩的设置于操作杆内。
[00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末节套管的末端沿径向设置封堵板,封堵板将末节套管末端除套筒外的区域封堵;所述末节套管的末端设置热感摄像头。
[00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套筒首端端部设置弧形板,弧形板由套筒首端端部向末节套管首端方向倾斜延伸并与末节套管内侧壁固接;所述操作杆外侧设置多个弧形凸起。
[0017]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本专利技术的导引杆,通过双绞线固定装置的设置,在导引双绞线时,按动按动卡止结构使筒状结构进入套筒,将双绞线端部穿入套筒和筒状结构,松开卡止结构,由弹簧作用可将卡止结构沿套筒径向推动,筒状结构穿入通孔内,而后将双绞线卡紧于第一卡板和套筒内壁之间,可以避免双绞线与导引杆之间存在缝隙,其后在导引双绞线过程中可以避免导引杆在电缆沟内与其他线缆扭绞,提高工作效率。
[0019]本专利技术的导引杆,将双绞线卡紧于双绞线固定装置,拉长操作杆,将末节套管伸入暗沟、暗槽一端,能够快速将双绞线从电缆沟道的一端布放到另一端,在同样的环境布放同样的网线,使用该导引杆可节约布线时间,使用简单方便,操作省时省力。
[0020]本专利技术的导引杆,将软质线缆从沟槽一端布放至另一端,可以省去开启沟槽中间盖板(对沟槽中间部分无法开启的状况优势尤其明显),节省大量人力的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施工人员开启盖板对手部、脚部挤伤压伤的风险。
[0021]本专利技术的导引杆,一次制作可多次使用,其多节结构不仅便于携带,还可以调节长度,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应用场景。该导引杆在推广使用以来有效降低了班组成员变电站电缆沟道布放线缆工作量,有效节约了PVC管、绝缘胶带等资源使用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双绞线导引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双绞线固定装置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照明系统在末节套管的布设示意图;
[0026]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0027]其中,1

操作杆;2

末节套管;3

套筒;4

卡止结构;5

弹簧;6

筒状结构;7

LED灯;8

电源;9

第一卡板;10

第二卡板;11

封堵板;12

弧形板;13

热感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

图3所示,提出一种便携式双绞线导引
杆,用于在暗沟、暗槽等施工场所布放双绞线。
[0030]该导引杆包括操作杆1,操作杆为导引杆的主体部分,操作杆1采用多节可伸缩式结构,以便于调节长度;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杆为多节套管形式。
[0031]多节可伸缩式结构与末节套管2连接,末节套管可伸缩的设置于操作杆1内。每节套管两端均设置有内锁装置,用于将套管锁定在展开或收缩状态;内锁装置可以采用卡扣式结构。
[0032]末节套管2内部设置双绞线固定装置,双绞线固定装置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包括套筒3、卡止结构4及弹簧5,套筒3固定设置于末节套管2内壁,套筒3的外径尺寸小于末节套管的内径尺寸,且套筒轴线平行于末节套管的轴线方向。
[0033]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套筒3末端端面与末节套管2的末端端面平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双绞线导引杆,其特征是,包括操作杆,操作杆与末节套管连接,末节套管内部设置双绞线固定装置,双绞线固定装置包括套筒,套筒轴线平行于末节套管的轴线,套筒和末节套管的连接侧壁开设通孔,套筒沿径向固设弹簧,弹簧与卡止结构一端连接,卡止结构另一端穿过通孔径向延伸至末节套管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双绞线导引杆,其特征是,所述卡止结构包括第一卡板、第二卡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相对设置,且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之间连接筒状结构,第一卡板置于套筒内侧,第二卡板置于末节套管外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双绞线导引杆,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卡板、第二卡板的尺寸大于通孔大小。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双绞线导引杆,其特征是,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套筒的内侧壁上,弹簧另一端与第一卡板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双绞线导引杆,其特征是,所述筒状结构的尺寸小于通孔的尺寸,以使筒状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其贵张悦婷王世界吴士伟高涛马松松李悦殷允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微山县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