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789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层和至少一个支撑层,弹性层与支撑层具有不同的弹性和硬度,弹性层和支撑层重叠设置,以形成鞋底本体,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之间形成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横穿鞋底本体的内侧和外侧,使鞋底本体的内外两侧相互贯通,中空结构可使鞋底本体发生弹性形变;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含有该鞋底的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具有联动式的力反馈机制,能够将穿着者每一步落地时的能量进行回收,并在蹬地时进行重新释放,从而提升鞋底的助推力;减震性能好,能够提供给穿着者更好的缓冲保护;稳定性好,能够对人体足部提供稳定支撑。能够对人体足部提供稳定支撑。能够对人体足部提供稳定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0001]本技术涉及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包含有该鞋底的鞋。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鞋子的功能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鞋底是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使鞋底同时具备多种有益的性能,常会将不同的材料及结构进行复合,以形成完整的鞋底,这也是运动鞋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
[0003]弹性与稳定性是衡量鞋底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为了使鞋底同时兼备两种功能,目前比较常见方法是在鞋底内嵌设支撑板,通过设置支撑板,在鞋底内形成杠杆作用,以节约能量的消耗,并通过依靠支撑板的形状,实现对足部的稳定支撑和平稳过渡。
[0004]但是,现有的方案中存在问题:现有的部分跑鞋利用支撑板形成杠杆作用,从而引导人体足部更快地向前足落地发生转变,以节约行走和跑步时的能量消耗,这种方式形成的杠杆作用通常刚度过高,在长时间的奔跑过程中,为了维持稳定性,人体小腿的三头肌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起抽筋等现象,导致人体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该鞋底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稳定性,同时能够提升鞋底对人体足部的助推力。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层和至少一个支撑层,弹性层与支撑层具有不同的弹性和硬度,弹性层和支撑层重叠设置,以形成鞋底本体,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之间形成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横穿鞋底本体的内侧和外侧,使鞋底本体的内外两侧相互贯通,中空结构可使鞋底本体发生弹性形变。
[0007]进一步,支撑层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第一弹性部的上方,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二弹性部的下方。
[0008]进一步,第一支撑板对应设置在中空结构的上方,自鞋底本体的中足部位延伸设置至鞋底本体的足跟部位,第二支撑板对应设置在中空结构的下方。
[0009]进一步,第二弹性部上形成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与第一弹性部共同围成中空结构;或者,第一弹性部上形成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与第二弹性部共同围成中空结构。
[0010]进一步,第二弹性部上形成有前固定部、后固定部和凹槽结构,前固定部与第一弹性部的前掌部位贴合连接,后固定部与第一弹性部的足跟部位贴合连接,凹槽结构设置在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之间,与第二弹性部共同围成中空结构。
[0011]进一步,第一弹性部包括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第二缓冲层设置在第一缓冲层的下部,第二弹性部连接在第二缓冲层的下部,第二缓冲层的硬度大于第一缓冲层的硬度。
[0012]进一步,第一缓冲层上设置有第一稳定部,第一稳定部自第一缓冲层对应人体足部足跟两侧的位置向人体脚踝所在方向延伸设置。
[0013]进一步,第二弹性部包括第三缓冲层和第四缓冲层,第三缓冲层设置在第一弹性部的下部,第四缓冲层设置在第三缓冲层的下部,第三缓冲层的硬度大于第四缓冲层的硬度,第三缓冲层上形成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与第一弹性部共同围成中空结构。
[0014]进一步,凹槽结构设置有一个、两个或多个,以在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之间形成一个、两个或多个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对应设置在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中足部位、足跟部位中的一处、两处或三处位置。
[0015]一种鞋,包括以上所述的任意一种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
[0016]本技术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具有以下优点:
[0017]1、鞋底整体具有联动式的力反馈机制,能够将穿着者每一步落地时的能量进行回收,并在蹬地时进行重新释放,从而提升鞋底的助推力;
[0018]2、减震性能好,能够提供给穿着者更好的缓冲保护;
[0019]3、稳定性好,能够对人体足部提供稳定支撑,防止发生过度内翻或外翻。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中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的侧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3]本技术中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包括前掌部位、中足部位和足跟部位,其中,前掌部位为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足部前脚掌的部位,中足部位为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足部足弓区域的部位,足跟部位为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足部脚跟的部位。
[0024]鞋底本体包括弹性层和支撑层,弹性层与支撑层相互重叠设置,以形成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可包括一层弹性层,也可包括两层或多层弹性层;可包括一层支撑层,也可包括两层或多层支撑层。两层或多层的弹性层与支撑层交错重叠,复合设置,能够使鞋底同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及稳定性。
[0025]在鞋底本体上形成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可设置在鞋底本体的中足部位,也可设置在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足跟部位,中空结构可随鞋底的受压情况发生弹性形变。中空结构优选为镂空结构,将鞋底本体靠近人体足部内侧的一边定义为鞋底本体的内侧,将鞋底本体靠近人体足部外侧的一边定义为鞋底本体的外侧,则镂空结构横穿鞋底本体的内外两侧,使鞋底本体的内外两侧相互贯通;中空结构也可以为设置在鞋底本体内部的空心结构。
[0026]中空结构优选为一个完整的弓形或扁圆形整体,也可以为两个或多个集中布设在鞋底本体上的空心结构或镂空结构。在鞋底本体上设置中空结构,既能够增加减震和缓冲性能,又能够将穿着者每一步落地时的能量回收,并在蹬地时进行重新释放,为穿着者提供助推力,有效缩短蹬伸时间,提升蹬伸效率。
[0027]本技术中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采用多层弹性层与支撑层复合设置,且鞋底
上同时复合设置有中空结构,这种复合设置的方式,使鞋底在触地时,弹性层与中空结构同时发生缓冲形变,此时鞋底中的支撑层会迅速回弹,以使支撑层恢复到原有的形态,并促进形变的中空结构迅速恢复形状。在此过程中,鞋底内部会产生联动式的力反馈机制,将穿着者每一步落地时产生的能量回收,并对人体足部释放大量的反弹能量,进而提升鞋底对人体的助推力。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进行详细说明。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中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由弹性层和支撑层复合而成,弹性层与支撑层具有不同的弹性和硬度。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部2和第二弹性部3,第一弹性部2与第二弹性部3均采用高弹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支撑层包括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4均为薄板结构,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支撑性能。
[0030]第一弹性部2与第二弹性部3贴合设置,第一弹性部2设置在第二弹性部3的上方,第一支撑板1贴合设置在第一弹性部2的上方,第二支撑板4贴合设置在第二弹性部3的下方,第一支撑板1、第一弹性部2、第二弹性部3和第二支撑板4相互重叠、复合设置,以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层和至少一个支撑层,弹性层与支撑层具有不同的弹性和硬度,弹性层和支撑层重叠设置,以形成鞋底本体,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支撑层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弹性部设置在第二弹性部的上方,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第一弹性部的上方,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二弹性部的下方,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之间形成有中空结构,第一支撑板对应设置在中空结构的上方,第二支撑板对应设置在中空结构的下方,中空结构横穿鞋底本体的内侧和外侧,使鞋底本体的内外两侧相互贯通,中空结构可使鞋底本体发生弹性形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板自鞋底本体的中足部位延伸设置至鞋底本体的足跟部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二弹性部上形成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与第一弹性部共同围成中空结构;或者,第一弹性部上形成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与第二弹性部共同围成中空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二弹性部上形成有前固定部、后固定部和凹槽结构,前固定部与第一弹性部的前掌部位贴合连接,后固定部与第一弹性部的足跟部位贴合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佳孙京颐杨帆王旭刘凡吴春飞徐剑光
申请(专利权)人: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