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7802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手术体位摆放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工具,其包括底部组件和体位摆放组件,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底座和支撑件,所述体位摆放组件包括卧垫、背垫和头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体位摆放工具可用于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简单快速,体位摆放角度精准,改善患者舒适度,节省围手术期时间,能够显著提高手术间使用效率。能够显著提高手术间使用效率。能够显著提高手术间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工具


[0001]本技术属于手术体位摆放
,具体涉及一种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工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面健身运动的兴起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肩关节疼痛患者进入临床医生的视野,肩袖损伤、肩关节盂唇损伤、肩峰撞击等相关肩关节疾病是引起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既往该类肩部疾病手术往往需要切开手术的方式,创伤较大,术后康复进程缓慢,而且切口瘢痕影响美观。
[0003]随着肩关节镜技术的发展,肩关节镜下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肩袖损伤等相关疾病的最主要方式,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特点。与膝关节镜手术相比,肩关节镜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围术期患侧肢体需持续牵引,术中患者体位摆放既需要避免健侧肢体的长时间压迫,又需要便于术者操作。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需要特殊的斜侧卧位(30 度)体位摆放,既往无专用工具,常规以方垫拼凑堆砌进行体位摆放,单纯体位摆放时间即需要30分钟以上,比较耗时,而且斜侧卧位角度难以掌握,影响术中操作,安全性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工具,其可用于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简单快速,体位摆放角度精准,节省围手术期时间,显著提高手术间使用效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组件和体位摆放组件;
[0006]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底座和支撑件,所述底座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用于将支撑件插设其中的多个孔道,所述支撑件包括前侧支撑杆和背侧支撑杆,所述前侧支撑杆和背侧支撑杆的数量相等且均不少于两个,所述前侧支撑杆和背侧支撑杆均为圆柱形杆件,所述前侧支撑杆的高度为 10cm

15cm,所述背侧支撑杆的高度为15cm

20cm,所述底座的材质为硬质塑料或木制材料;
[0007]所述体位摆放组件包括卧垫、背垫和头枕,所述卧垫的纵切形状为倒直角梯形,所述背垫的纵切形状为直角三角形,且其斜面与卧垫的斜面相连,所述头枕中部开设有圆形凹陷,所述卧垫、背垫和头枕的材质均为皮质外衬,内部以海绵填充。
[0008]上述的一种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长方形底座,其厚度为5cm,长度为60cm,宽度为50cm。
[0009]上述的一种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垫的厚度为10cm,长度为60cm,上表面宽度为30cm。
[0010]上述的一种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垫和背垫一体成型,背垫斜面与地平面呈60度夹角。
[0011]上述的一种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为贯通孔,孔道的直径与前侧支撑杆和背侧支撑杆的直径相匹配。
[0012]上述的一种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工具,其特征在于,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时头枕与卧垫之间的距离为20cm

30cm。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4]1、一般而言,肩关节镜手术前患者需要特殊斜侧位体位摆放,既往无专用工具,体位摆放时间较长,本技术可用于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简单快速,体位摆放角度精准,可节省大量围手术期时间。
[0015]2、本技术组配方便,节省时间,减少了常规体位摆放工具复杂、时间长的弊端;按照肩关节镜操作要求进行角度设计,能够有效进行体位固定,便于术中操作,避免体位发生变化;头枕与卧垫之间间隙能够安置健侧肩关节及上肢,较常规腋垫操作简单,能够有效避免局部受压,避免血管神经损伤等风险发生,患者舒适性更好。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
[0019]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工具,如图1所示,该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工具包括底部组件和体位摆放组件;
[0020]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底座1和支撑件,所述底座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用于将支撑件插设其中的多个孔道2,所述支撑件包括前侧支撑杆3和背侧支撑杆4,所述前侧支撑杆3和背侧支撑杆4的数量相等且均不少于两个,所述前侧支撑杆3和背侧支撑杆4均为圆柱形杆件,所述前侧支撑杆 3的高度为10cm

15cm,所述背侧支撑杆4的高度为15cm

20cm,所述底座 1的材质为硬质塑料或木制材料;
[0021]所述体位摆放组件包括卧垫5、背垫6和头枕7,所述卧垫5的纵切形状为倒直角梯形,所述背垫6的纵切形状为直角三角形,且其斜面与卧垫5的斜面相连,所述头枕7中部开设有圆形凹陷8,所述卧垫5、背垫6 和头枕7的材质均为皮质外衬,内部以海绵填充。
[002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1为长方形底座,其厚度为5cm,长度为60cm,宽度为50cm。
[002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所述卧垫5的厚度为10cm,长度为60cm,上表面宽度为30cm。
[002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卧垫5和背垫6一体成型,背垫6斜面与地平面呈60度夹角。
[002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孔道2为贯通孔,孔道2的直径与前侧支撑杆3和背侧支撑杆4的直径相匹配。孔道2数量在底座1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孔道2起固定卧垫5的作用,直径与前侧支撑杆3和背侧支撑杆 4的直径相匹配即可,具体设计并无特殊要求,设置孔道2的目的在于根据患者不同的胖瘦程度,快速调整固定宽度,高效可靠。
[002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时头枕7与卧垫5之间的距离为20cm

30cm。此间隔距离用于放置健侧上肢及肩关节,较常规腋垫操作简单,能够有效避免局部受压,避免血管神经损伤等风险发生,能够提高患者术中舒适性。
[0027]结合图1,本技术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工具的安装过程为:首先,将各前侧支撑杆3插入底座1上的、位于前侧的孔道2中,将各背侧支撑杆4插入底座1上的、位于背侧的孔道2中,通过调整使得前侧支撑杆3之间的组线与背侧支撑杆4之间的组线保持平行状态;然后,将卧垫 5和背垫6放置于底座1上、前侧支撑杆3与背侧支撑杆4之间的范围内,通过调整使得三角形背垫6的斜面与倒梯形卧垫5的斜面相连,三角形背垫6的底面与倒梯形卧垫5的底面相连;之后将头枕7放置于底座1的前方,并与底座1空留出一片区域作为健侧肢体摆放区域,距离为 20cm

30cm。由此即可实现本技术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工具的使用和操作。
[0028]结合图1,本技术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工具的使用过程为:首先将组装好的体位摆放工具放置在手术台,拔下各前侧支撑杆3,然后将麻醉后的患者由转运平车抬到手术床,患者躯干部位对应卧垫5,健肢在头枕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关节镜术前体位摆放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组件和体位摆放组件;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底座(1)和支撑件,所述底座(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用于将支撑件插设其中的多个孔道(2),所述支撑件包括前侧支撑杆(3)和背侧支撑杆(4),所述前侧支撑杆(3)和背侧支撑杆(4)的数量相等且均不少于两个,所述前侧支撑杆(3)和背侧支撑杆(4)均为圆柱形杆件,所述前侧支撑杆(3)的高度为10cm

15cm,所述背侧支撑杆(4)的高度为15cm

20cm,所述底座(1)的材质为硬质塑料或木制材料;所述体位摆放组件包括卧垫(5)、背垫(6)和头枕(7),所述卧垫(5)的纵切形状为倒直角梯形,所述背垫(6)的纵切形状为直角三角形,且其斜面与卧垫(5)的斜面相连,所述头枕(7)中部开设有圆形凹陷(8),所述卧垫(5)、背垫(6)和头枕(7)的材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赵赞栋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市红会医院西安市骨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