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衍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750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蚕丝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衍生装置,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和缓冲管,所述内套管外周面靠近上管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螺纹槽,所述外套管内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槽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槽,所述缓冲管底部密封套接在外套管上,且缓冲管的上管口高于外套管上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衍生装置难以实现液体分层分离的问题,利用外套管和内套管的螺纹配合,实现外套管的上下移动,从而将上层液体排入缓冲管,实现液体的分离。实现液体的分离。实现液体的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衍生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蚕丝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衍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蚕丝增重现象越演越烈,有些不法商家在加工蚕丝被的过程中,利用化学品对蚕丝“增重”,增重量达到20

100%,并且蚕丝被增重已经演变为行业潜规则。目前发现的增重方法主要是丙三醇增重法和丙烯酰胺类接枝增重方法。这种增重的蚕丝被不仅不能够起到蚕丝被本身的冬暖夏凉,不干燥,不上火的特点,而且因采用不当化学物质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蚕丝被增重的检测技术越来越受重视。
[0003]目前,苏州市纤维检验院研究了一种蚕丝被增重的检测技术,并以该技术制定了国标

GB/T24252

2019;该技术利用常规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丝绵中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检测,计算出蚕丝中增重物质的量,同时用红外光谱仪对未溶解的残留物进行验证。在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蚕丝氨基酸含量的过程中,蚕丝样品水解形成水解液,加入1mol/L的异硫氰酸苯酯

乙腈溶液和1mol/L的三乙胺

乙腈溶液混匀,并在室温下静置衍生,经过衍生后加入正己烷振荡分层,然后取下层溶液检测。然而,目前还未有合适的衍生装置能够在溶液分层后将上层溶液移除,无法实现溶液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式衍生装置,解决了现有衍生装置难以实现液体分层分离的问题,利用外套管和内套管的螺纹配合,实现外套管的上下移动,从而将上层液体排入缓冲管,实现液体的分离。
[0005]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可调式衍生装置,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和缓冲管,所述内套管外周面靠近上管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螺纹槽,所述外套管内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槽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槽,所述缓冲管底部密封套接在外套管上,且缓冲管的上管口高于外套管上管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管包括直管段和位于直管段下方且与直管段连接的锥管段,所述第一螺纹槽位于直管段的外周面。
[0008]所述内套管的椎管段外周面包覆有加热套,且所述加热套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所述椎管段外表面呈粗糙状。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槽和第二螺纹槽间设置橡胶垫,用于第一螺纹槽和第二螺纹槽的密封。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靠近上管口的位置设置有导流通孔,且导流通孔将内套管和缓冲管相连通。
[0011]再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管上管口设置排液槽,所述排液槽的横截面呈倒置的三角形。
[0012]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0013]1.本技术解决了现有衍生装置难以实现液体分层分离的问题,利用外套管和内套管的螺纹配合,实现外套管的上下移动,从而将上层液体排入缓冲管,实现液体的分离。
[0014]2.本技术利用缓冲管与外套管的密封连接方式,形成缓冲容置空间,将分离液体集中收集。
[0015]3.本技术利用上层溶液和下层溶液的物理分离效果,确保留存在内套管液体的纯度,减少上层溶液的污染,为后续取样检测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的内套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结合图1和图2,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调式衍生装置,包括内套管1、外套管2和缓冲管3;
[0020]所述内套管1包括直管段和位于直管段底部的锥管段,所述直管段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槽1

2;
[0021]所述外套管2内周面上设置有第二螺纹槽2

1,且第二螺纹槽2

1与第一螺纹槽1

2相匹配,第一螺纹槽与第二螺纹槽相匹配的方式,且第二螺纹槽布满外套管内周面,能够确保外套管在内套管的直管段外周面上下移动,达到调节衍生装置容积的效果;
[0022]所述缓冲管3套接在外套管2上,且缓冲管3的底部密封固定在外套管2上,所述缓冲管3上管口高出外套管2管口,此时的缓冲管的内管壁、底部与外套管的外管壁间形成缓冲液的容置空间。
[0023]在使用过程中,将外套管向上调节,且外套管上管口高于内套管上管口,此时的衍生装置的容积大于内套管容积;将样品水解后的溶液加入至衍生装置内,并加入异硫氰酸苯酯

乙腈溶液和三乙胺

乙腈溶液混匀,此时液面不低于内套管上管口(目前的溶液体积大于内套管容积),静置衍生后加入正己烷震荡分层,形成分层溶液;此时的下层溶液与上层溶液的分界面高于内套管上管口;外套管在第一螺纹槽和第二螺纹槽的配合下向下移动,当上层溶液的液面低于外套管上管口时,上层溶液直接溢出,并流至缓冲管内;随着外套管上管口不断下降,上层溶液逐步进入至缓冲管内,基于内套管上管口低于下层溶液和上层溶液的分界面,当外套管上管口与内套管上管口齐平时,高于内套管上管口的下层溶液和上层溶液均流入至缓冲管,从而达到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的完全分离,为后续的下层溶液取样提供便利,减少了上层溶液对注射器的污染。
[0024]进一步的,在整个衍生反应过程中,衍生反应的温度会造成衍生效果的变化,并造成检测情况稳定性差,为解决这一问题,所述内套管1的椎管段外周面包覆有加热套1

1,且所述加热套1

1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加热套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确保内套管内溶液保持稳定,提高了检测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为提高加热套的加热效率,所述内套管的锥管段外表面呈粗糙状,粗糙状的外表面能够大大增加了表面积,能够与加热套的内表面充
分接触,随着接触面面积的增加,加热套的加热速度大幅度增加,有助于溶液的温度稳定。
[00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槽1

2和第二螺纹槽2

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本身的可压缩性,能够将螺纹槽的表面缝隙完全贴合,达到良好密封的效果。
[0026]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2靠近上管口的位置设置有导流通孔2

2,所述导流通孔2

2将外套管2与缓冲管3连通;导流通孔随着外套管的调节上下移动,当导流孔液面高于内套管上管口时,导流孔具有良好的流通性,将衍生装置内的溶液导流至缓冲管内;当导流孔位于内套管上管口下方时,导流孔收到直管段外壁的阻挡,形成内部封闭结构,此时的溶液体积就是内套管的容积,确保了内套管内只存在下层溶液;于此同时,导流孔的设置有效解决了外套管上管口的污染问题,减少了操作难度。
[0027]再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管1的上管口设置有排液槽1

3,排液槽的设置能够确保内套管的液面低于内套管上管口,大大降低了后续取样的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和缓冲管,所述内套管外周面靠近上管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螺纹槽,所述外套管内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槽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槽,所述缓冲管底部密封套接在外套管上,且缓冲管的上管口高于外套管上管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包括直管段和位于直管段下方且与直管段连接的锥管段,所述第一螺纹槽位于直管段的外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的椎管段外周面包覆有加热套,且所述加热套与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婷刘伟邱永康朱国庆魏红卞歆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