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架结构吊顶与转换层连接的抱箍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7491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网架结构吊顶与转换层连接的抱箍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所述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的右侧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栓,第二抱箍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对球点处进行固定,第一紧固螺栓对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第二紧固螺栓对横梁和底座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龙骨放置槽的固定,方便后期对龙骨进行固定,拉动伸缩杆,伸缩杆带动活动杆和固定框运动,第一复位弹簧产生的反作用力会带动固定框复位,从而便于对龙骨进行固定,方便施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抱箍不便于后期安装主副龙骨,也就不便于吊顶板材的固定的问题。也就不便于吊顶板材的固定的问题。也就不便于吊顶板材的固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架结构吊顶与转换层连接的抱箍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装饰
,具体为网架结构吊顶与转换层连接的抱箍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网架结构的施工安装方法分两类:一类是在地面拼装的整体顶升法、整体提升法和整体吊装法,另一类是高空就位的散装、分条分块就位组装和高空滑移就位组装等方法,由多根杆件按照一定的网格形式通过节点连结而成的空间结构,具有空间受力小、重量轻、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可用作体育馆、影剧院、展览厅、候车厅、体育场看台雨篷、飞机库、双向大柱距车间等建筑的屋盖,缺点是汇交于节点上的杆件数量较多,制作安装较平面结构复杂,网架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广泛,在装修施工中,网架结构与转换层的连接方式成为施工中的重点,传统施工中,转换层通过方钢通连接于网格架上的球节点上,但是球形网架结构式严禁进行二次焊接、打孔、切割,通常的做法可以在网架球点处制作抱箍与吊顶转换层连接,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抱箍不便于后期安装主副龙骨,也就不便于吊顶板材的固定,为此我们提出网架结构吊顶与转换层连接的抱箍连接结构。
专利技术内容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网架结构吊顶与转换层连接的抱箍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抱箍(1)和第二抱箍(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箍(1)和第二抱箍(2)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抱箍(1)与第二抱箍(2)的右侧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栓(3),所述第二抱箍(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槽(5),所述底座(4)的底部设置有横梁(6),所述横梁(6)的底部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7),所述第二紧固螺栓(7)的顶部延伸至螺纹槽(5)的内腔且与螺纹槽(5)的内腔螺纹连接,所述横梁(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横梁(6)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杆(9),所述连接杆(8)和拉杆(9)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龙骨放置槽(10),所述龙骨放置槽(1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11),所述固定箱(11)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动杆(12),所述活动杆(12)的一端贯穿固定箱(11)和龙骨放置槽(10)并固定连接有固定框(13),所述活动杆(12)位于固定箱(11)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4)且伸缩杆(14)延伸至固定箱(11)的外部,所述伸缩杆(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5),所述伸缩杆(14)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6),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杆(14)和固定箱(11)的内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架结构吊顶与转换层连接的抱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2)位于固定箱(11)内腔一端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联动杆(17),所述联动杆(17)的另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联动块(18),所述联动块(18)的一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濮晓丽张璐王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银城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