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07376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应用在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下,根据当前的异构网络性能参数进行决策,将业务数据分配给不同的链路进行传输,接收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重新的排序合并,这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通过异构网络的合作增益,实现性能的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数据传输系统,在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下数据传输,其不仅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还通过异构网络的合作增益,大大增加了系统可以传输数据容量,实现性能的优化。实现性能的优化。实现性能的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线通信(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是指以电力线为媒介,在电力线网络中进行数据和话音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电力线网络具有覆盖面积广阔、接入方便、维护费用低、通道安全和可靠性高等优点。但是电力线载波并不是专门用来传输通信数据的,其信道特性复杂、负载多、噪声干扰严重,因此会导致电力线载波通信质量不佳用户间无法通信的现象。另外,在一些人口稀少、覆盖范围广的D、E类供电区域(D类供电区主要为县城、城镇以外的乡村、农林场。E类供电区主要为人烟稀少的农牧区)配用电通信场景中,很多线路总长在几十甚至上百公里,且不同线路之间相距通常较远,载波信号衰减较大,这给长距离电力线载波通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0003]无线通信网络由于其移动性与灵活性的特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场景中,由于其成本低廉,易于维护,可扩展性强,作为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补充,这可提高单跳通信距离,实现超长线路的覆盖。但是现有的电力线载波通信与无线通信各自独立,缺乏虚拟融合,无法进行统一的资源调度与分配,难以实现互补的需求。而异构网络的融合能够有效提升系统容量,通过异构网络的合作增益,实现性能的优化,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因此,针对电力线与无线的融合的研究尤为重要。
[0004]因此,为了解决电力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相互独立、缺乏统一的调度与调配的问题,实现异构网络的虚拟融合,提高电力系统网络的可用性和扩展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不同类型网络缺乏统一调度与调配的问题,可提高电力系统网络的可用性和扩展性。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由一异构网络发送的网络性能参数以及业务数据,所述异构网络由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进行异构整合得到;根据所述网络性能参数对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至少一条第一链路进行决策得到第一链路决策;其中,所述第一链路决策用以将所述第一设备的业务数据分配至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链路,通过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链路传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0007]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异构网络包括第一类型网络以及第二类型网络时,所述异构网络具体通过如下步骤得到:解析所述第一类型网络与所述第二类型网络固有的MAC层协议格式;建立虚拟的MAC层,用以兼并所述第一类型网络与所述第二类型网络的MAC层协议格式;以及依次在所述虚拟MAC层的上层建立网络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型网络包括电力线通信网络;所述第二类型网络包括电力线通信网络。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原语包括:网络拓扑、资源占用、信道质量以及队列拥塞程度;
所述网络参数包括时延、业务数据包的长度以及业务数据包到达速率。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型网络包括电力线通信网络;所述第二类型网络包括电力线通信网络。
[0011]在一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网络性能参数对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至少一条第一链路进行决策得到第一决策链路的步骤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所述原语确定第一设备至第二设备存在的第一链路数量;当所述第一链路数量为1时,则选择仅存在的该条链路传输业务数据;当所述第一链路数量大于1时,则根据网络参数通过排队论进行决策,确定每条链路的业务数据的分流情况。
[0012]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设备为中继节点时,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业务数据后,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根据网络性能参数对所述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至少一条第二链路进行决策得到第二链路决策,所述第二链路决策用以将所述第二设备的业务数据通过所述至少一条第二链路传送至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三设备为目的设备。
[0013]在一实施例中,在根据网络性能参数对所述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至少一条第二链路进行决策得到第二链路决策的步骤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原语确定第二设备至第三设备之间存在的第二链路数量;当所述第二链路数量为1时,则选择仅存在的该条链路传输业务数据包;当所述第二链路数量大于1时,则根据网络参数通过排队论做出决策,确定每条链路的业务数据的分流情况。
[001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接收模块,用以接收由一异构网络发送的网络性能参数以及业务数据,所述异构网络由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进行异构整合得到;决策模块,用以根据所述网络性能参数对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至少一条第一链路进行决策得到第一链路决策;其中,所述第一链路决策用以将所述第一设备的业务数据分配至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链路,通过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链路传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0015]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前文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001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在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下,根据当前的网络性能参数进行决策,将业务数据分配给不同的链路进行传输,接收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重新的排序合并,这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通过异构网络的合作增益,实现性能的优化。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数据传输系统,在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下传输数据,其不仅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还通过异构网络的合作增益,大大增加了系统可以传输数据容量,实现性能的优化。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异构网络整合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的网络协议融合的架构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队论模型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功能模块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一个具体示例的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接收由一异构网络发送的网络性能参数以及业务数据,所述异构网络由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进行异构整合得到;根据所述网络性能参数对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至少一条第一链路进行决策得到第一链路决策;其中,所述第一链路决策用以将所述第一设备的业务数据分配至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链路,通过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链路传送至所述第二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异构网络包括第一类型网络以及第二类型网络时,所述异构网络具体通过如下步骤得到:解析所述第一类型网络与所述第二类型网络固有的MAC层协议格式;建立虚拟的MAC层,用以兼并所述第一类型网络与所述第二类型网络的MAC层协议格式;以及依次在所述虚拟MAC层的上层建立网络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网络包括电力线通信网络;所述第二类型网络包括电力线通信网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性能参数包括原语及网络参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语包括:网络拓扑、资源占用、信道质量以及队列拥塞程度;所述网络参数包括时延、业务数据的长度以及业务数据到达速率。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网络性能参数对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至少一条第一链路进行决策得到第一决策链路的步骤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所述原语确定第一设备至第二设备存在的第一链路数量;当所述第一链路数量为1时,则选择仅存在的该条链路传输业务数据;当所述第一链路数量大于1时,则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旭李淑锋张玉峰高鸿坚闫永昶
申请(专利权)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