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695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21
课题在于,提供小型而且轻量、且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解决手段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从物侧起依次具备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通过使相邻的透镜组间的间隔变化从而进行变倍动作。该变焦透镜具有由与第二透镜组相关的四个式子表现的特定的光学特性。组相关的四个式子表现的特定的光学特性。组相关的四个式子表现的特定的光学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焦透镜(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搭载了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及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在广泛的领域中快速普及。在这样的摄像装置的例子中,包含单反相机、数字照相机、摄像机及监视相机。随着这样愈发普及,与摄像装置中的固体摄像元件对应的透镜的需求不断扩大。
[0003]近年来,固体摄像元件的高像素化及高灵敏度化不断进展,需求高析像且明亮的透镜。另外,摄像装置的小型化及普及不断进展,对变焦透镜(变焦镜头)等的摄像装置的透镜(镜头)也希望小型、轻量化、廉价化。进而,由于人工智能及图像识别技术的进步,对摄像装置的透镜需求无论昼夜都能够摄影的在宽波段中校正像差的高性能。
[0004]在如上所述的摄像装置的透镜中,例如已知如下变焦透镜,该变焦透镜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构成,小型而且轻量,具有明亮且好的光学性能。该变焦透镜以在广角系统中实现小型、大开口率及高性能并且抑制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性能的变化、进而实现低成本化作为目的而设计。另外,该第二透镜组具备具有异常色散性的树脂透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另外,在变焦透镜中,已知如下广角的变焦透镜,该广角的变焦透镜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构成,为大口径,而且具有好的光学性能。该第二透镜组具备具有异常色散性的树脂透镜作为正透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2517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34498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2028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2]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变焦透镜由于第二透镜组整体的正的光焦度弱,因此难以实现小型化。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变焦透镜各自树脂透镜的正的光焦度弱,无法充分体现具有异常色散性的树脂透镜的效果。因此,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变焦透镜难以充分校正对于宽波段的色差。另外,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变焦透镜各自第二透镜组整体的正的光焦度弱,因此难以实现小型化。
[0013]像这样,以往的变焦透镜在使小型化、轻量化及高光学特性都充分实现的观点上,
尚有探讨的余地。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小型而且轻量且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0015]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6]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变焦镜头)从物侧起依次具备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通过使相邻的透镜组间的间隔变化从而进行变倍动作,所述第二透镜组具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Lp,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以下的式(1)~式(4):
[0017]0.85<f2/f
2p
<1.50
···
(1)
[0018]0<f2/f
w
<3.25
···
(2)
[0019]-0.3<ΔPdt_2p<-0.1
···
(3)
[0020]1.50<Nd2<2.00
···
(4)
[0021]其中,
[0022]f2: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0023]f
2p
:所述透镜Lp的焦距
[0024]f
w
:所述变焦透镜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在广角端的焦距
[0025]ΔPdt_2p:所述透镜Lp的d线-t线间的异常色散性
[0026]Nd2:所述透镜Lp的d线处的折射率。
[0027]另外,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具备:上述的变焦透镜、以及被设置在所述变焦透镜的像侧且将由所述变焦透镜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的固体摄像元件。
[0028]专利技术效果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小型而且轻量且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光学性的结构的图。
[0031]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的图。
[0032]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在远摄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的图。
[0033]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光学性的结构的图。
[0034]图5是表示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的图。
[0035]图6是表示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在远摄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的图。
[0036]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的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光学性的结构的图。
[0037]图8是表示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的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的图。
[0038]图9是表示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的在远摄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的图。
[0039]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的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光学性的
结构的图。
[0040]图11是表示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的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的图。
[0041]图12是表示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的在远摄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的图。
[0042]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的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光学性的结构的图。
[0043]图14是表示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的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的图。
[0044]图15是表示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的在远摄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纵像差的图。
[0045]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0046]附图标记说明:
[0047]1 无反射镜单镜头相机(摄像装置)
[0048]2 主体
[0049]3 镜筒
[0050]21 CCD传感器(摄像元件)
[0051]22 保护玻璃
[0052]30 变焦透镜
[0053]31、G1 第一透镜组
[0054]32、G2 第二透镜组
[0055]33、G3 第三透镜组
[0056]34、S 光阑
[0057]G4 第四透镜组
[0058]CG 保护玻璃
[0059]F 滤光器
[0060]OA 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61]1.变焦透镜(变焦镜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透镜,从物侧起依次具备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通过使相邻的透镜组间的间隔变化从而进行变倍动作,所述第二透镜组具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Lp,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以下的式(1)~式(4):0.85<f2/f
2p
<1.50
···
(1)0<f2/f
w
<3.25
···
(2)-0.30<ΔPdt_2p<-0.10
···
(3)1.50<Nd2<2.00
···
(4)其中,f2: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
2p
:所述透镜Lp的焦距f
w
:所述变焦透镜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在广角端的焦距ΔPdt_2p:所述透镜Lp的d线-t线间的异常色散性Nd2:所述透镜Lp的d线处的折射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所述透镜Lp是塑料透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满足以下的式(5):1.80<f
2p
/f
w
<3.50
···
(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满足以下的式(6):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允基森勇辉田口博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腾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