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艳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预制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6625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预制梁板,包括预制梁板,预制梁板两侧分别设有底板与顶板,预制梁板内底部设有加强筋,预制梁板内顶部设有第一钢筋,第一钢筋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柱,第一限位柱贯穿顶板,第一限位柱与第一钢筋连接处底部设有固定筋,底板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第一限位孔位置与第一限位柱对应,加强筋与第一钢筋外侧均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固定框架;通过设置在预制梁板两侧的底板与顶板,有利于使两块板连接时彼此搭接,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柱与第一限位孔,有利于使两者连接更稳定,通过设置的固定框架与固定筋,有利于提高预制梁板强度,有利于提高预制梁板的稳定性,提高预制梁板的实用性,从而提高预制梁板的使用时效。用时效。用时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预制梁板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预制梁板。

技术介绍

[0002]预制板就是20世纪早期建筑当中用的楼板,就是工程要用到的模件或板块。因为是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叫预制板 。制作预制板时,先用木板钉制空心模型,在模型的空心部分布上钢筋后,用水泥灌满空心部分,等干后敲去木板,剩下的就是预制板了。 预制板在建筑上的用处很多,如公路旁边的水沟上盖住的水泥板;房顶上做隔热层的水泥板都是预制板。
[0003]现有预制板在安装过程为彼此拼接安装,直接搭在浇筑的柱子或者地面上,底部采用水泥固定,板与板之间间隙较大,防水性不佳,且拼接的连接稳定性不高,安全性较低,导致预制板使用时效远低于现浇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预制梁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预制梁板,有利于提高预制板连接的稳定性,减小板与板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防水性,有利于提高预制板的实用性,提高预制板的使用时效。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预制梁板,包括预制梁板,所述预制梁板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预制梁板另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预制梁板内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加强筋,所述预制梁板内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靠近顶板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贯穿顶板固定安装于顶板底部,所述第一限位柱与第一钢筋连接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筋,所述底板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位置与第一限位柱对应,所述加强筋与第一钢筋外侧均固定安装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固定框架。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制梁板中部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固定框架中部,所述第一钢筋、加强筋均位于通孔外侧。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钢筋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靠近顶板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贯穿顶板并固定安装于顶板底部,所述底板顶部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与第二限位柱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钢筋固定安装于固定框架内。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顶部设有“W”型防滑纹,所述顶板底部设有“S”型防滑纹。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外侧位于预制梁板内固定安装有钢管,且其材质与钢筋相同。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钢筋、加强筋、第二钢筋表面均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肋。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置在预制梁板两侧的底板与顶板,有利于使两块板连接时彼此搭接,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柱与第一限位孔,有利于使两者连接更稳定,通过设置的固定框架与固定筋,有利于提高预制梁板强度,有利于提高预制梁板的稳定性,提高预制梁板的实用性,从而提高预制梁板的使用时效;
[0013]2、通过设置在预制梁板中部的通孔,有利于在保障预制梁板强度的同时减少生产用料,降低生产成本,且降低预制梁板自身重力,有利于提高预制梁板的实用性,提高预制梁板的使用时效。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观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固定框架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预制梁板;2、底板;3、顶板;4、第一钢筋;5、加强筋;6、第二钢筋;7、固定框架;8、第一限位柱;9、第二限位柱;10、固定筋;11、第一限位孔;12、第二限位孔;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预制梁板,包括预制梁板1,预制梁板1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2,预制梁板1另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3,预制梁板1内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加强筋5,预制梁板1内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钢筋4,第一钢筋4靠近顶板3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柱8,第一限位柱8贯穿顶板3固定安装于顶板3底部,第一限位柱8与第一钢筋4连接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筋10,底板2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11,第一限位孔11位置与第一限位柱8对应,加强筋5与第一钢筋4外侧均固定安装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固定框架7;通过设置在预制梁板1两侧的底板2与顶板3,有利于使两块板连接时彼此搭接,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柱8与第一限位孔11,有利于使两者连接更稳定,通过设置的固定框架7与固定筋10,有利于提高预制梁板1强度,有利于提高预制梁板1的稳定性,提高预制梁板1的实用性,从而提高预制梁板1的使用时效。
[0021]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通孔,如图1和图3所示,预制梁板1中部贯穿开设有通孔13,通孔13位于固定框架7中部,第一钢筋4、加强筋5均位于通孔13外侧;通过设置在预制梁板1中部的通孔13,有利于在保障预制梁板1强度的同时减少生产用料,降低生产成本,且降低预制梁板1自身重力,有利于提高预制梁板1的实用性,提高预制梁板1的使用时效。
[002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第二限位柱与第二限位孔,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钢筋4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钢筋6,第二钢筋6靠近顶板3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柱9,第二限位柱9贯穿顶板3并固定安装于顶板3底部,底板2顶部开设有第二限位孔12,第二限位孔12与第二限位柱9位置对应,第二钢筋6固定安装于固定框架7内;通过设置在第一钢筋4底部的第二钢筋6,有利于提高预制梁板1的强度,通过设置的第二限位柱9与第二限位孔12,有利于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提高预制梁板1的使用时效。
[0023]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防滑纹,如图1和图2所示,底板2顶部设有“W”型防滑纹,顶板3底部设有“S”型防滑纹;通过设置在底板2顶部的“W”型防滑纹与顶板3底部的“S”型防滑纹,有利于提高底板2与顶板3对水泥的吸附力,有利于使连接更加稳定,提高预制梁板1的实用性。
[0024]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钢管,如图1和图3所示,通孔13外侧位于预制梁板1内固定安装有钢管,且其材质与钢筋相同;通过设置在通孔13外侧的钢管,有利于提高预制梁板1的强度,从而提高预制梁板1的使用时效。
[0025]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钢筋外的肋,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钢筋4、加强筋5、第二钢筋6表面均设有若干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预制梁板,包括预制梁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板(1)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2),所述预制梁板(1)另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3),所述预制梁板(1)内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加强筋(5);所述预制梁板(1)内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钢筋(4),所述第一钢筋(4)靠近顶板(3)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柱(8),所述第一限位柱(8)贯穿顶板(3)固定安装于顶板(3)底部;所述第一限位柱(8)与第一钢筋(4)连接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筋(10),所述底板(2)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11),所述第一限位孔(11)位置与第一限位柱(8)对应;所述加强筋(5)与第一钢筋(4)外侧均固定安装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固定框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预制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板(1)中部贯穿开设有通孔(13),所述通孔(13)位于固定框架(7)中部,所述第一钢筋(4)、加强筋(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
申请(专利权)人:刘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