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充电器主功率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6585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充电器主功率回路,包括模拟芯片U1,所述模拟芯片U1输出PWM脉冲,所述模拟芯片U1的输出端连接有变压器驱动电路,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驱动连接有驱动变压器T1,驱动变压器T1的输出端连接有MOS管驱动电路,所述MOS管驱动电路驱动连接有MOS管,所述MOS管连接至主变压器TP1,所述主变压器TP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调整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保证充电器和电池的安全,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主功率回路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充电器,具体是一种锂电池充电器主功率回路。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一次电池,目前锂电池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
[0003]在锂电池充电器向电池充电时,需要实时控制充电功率,也就是要实时控制充电的电流和电压,如果电流电压在阶段性变化时出现变化过大情况,就会出现充电器短路爆炸问题,影响充电器和电池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锂电池充电器主功率回路,本技术能够调整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保证充电器和电池的安全,使用方便。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充电器主功率回路,包括模拟芯片U1,所述模拟芯片U1输出PWM脉冲,所述模拟芯片U1的输出端连接有变压器驱动电路,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驱动连接有驱动变压器T1,驱动变压器T1的输出端连接有MOS管驱动电路,所述MOS管驱动电路驱动连接有MOS管,所述MOS管连接至主变压器TP1,所述主变压器TP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器。
[0006]进一步地,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变压器支路和第二变压器支路,所述第一变压器支路和所述第二变压器支路的输出端均连接至所述驱动变压器T1的输入端。
[0007]进一步地,所述模拟芯片U1的GD1脚和GD2脚分别输出一个PWM脉冲至所述第一变压器支路和所述第二变压器支路。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变压器支路包括一电阻R23,电阻R23的输入端连接其中一个所述PWM脉冲,电阻R23的输出端连接并联的三极管Q9和三极管Q11,三极管Q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8连接电源,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1正极、二极管D22负极、电容C9和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二极管D11负极连接电源,二极管D22正极和三极管Q11 的集电极接地,电容C9连接至所述驱动变压器T1。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变压器支路包括一电阻R12,电阻R12的输入端连接另一个所述 PWM脉冲,电阻R12的输出端连接并联的三极管Q6和三极管Q8,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和电容C2,电容C2接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4正极、二极管D23负极、三极管Q8的发射极和所述驱动变压器T1,二极管D4负极连接电源,二极管D23正极和三极管Q8的集电极接地。
[0010]进一步地,所述MOS管驱动电路包括第一MOS管支路和第二MOS管支路,所述MOS 管包括第一MOS管Q4和第二MOS管Q2,所述第一MOS管支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 MOS管Q4的栅极,所述第二MOS管支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MOS管支路包括三极管Q10,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电阻R19 和
二极管D9正极,电阻R19连接至所述驱动变压器T1,二极管D9负极连接至三极管Q10 的发射极、电阻R24以及输出一个驱动信号a,电阻R24接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通过二极管D13接地,所述驱动变压器T1的6脚接地;所述驱动信号a输出到所述第一MOS 管Q4的栅极,所述第一MOS管Q4的漏极输出连接所述主变压器TP1的8脚和9脚。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MOS管支路包括三极管Q7,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电阻R10和二极管D3正极,电阻R10连接至所述驱动变压器T1,二极管D3负极连接至三极管Q7的发射极、电阻R13以及输出一个驱动信号b,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二极管D8连接所述驱动变压器T1、电阻R13以及输出一个信号c;所述驱动信号b输出到所述第二MOS管 Q2的栅极,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输出连接所述主变压器TP1的8脚和9脚,所述信号c输出到所述主变压器TP1的8脚和9脚。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主变压器TP1的4脚、5脚、6脚连接有电容C1和电容C1A,电容 C1和电容C1A并联后接地;所述主变压器TP1的12脚和13脚连接并联的电容D2和电容D24,电容D2和电容D24并联后连接有电解电容CD1、电解电容CD1A、电阻R6、电阻R3、电阻R7、电阻R4、继电器REL1的4脚,其中,电解电容CD1、电解电容CD1A、电阻R6、电阻R3、电阻R7、电阻R4并联后均连接所述主变压器TP1的14脚、15脚、 16脚、17脚;继电器REL1的3脚连接至电池正极。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过功率保护电路,所述过功率保护电路包括一电容C5,电容C5的一端连接电容C1,电容C1连接至所述主变压器TP1的4脚、5脚、6脚;电容C5连接电阻R15,电阻R15连接二极管D7正极和二极管D25负极,二极管D7负极连接电容C7、电阻R16、所述模拟芯片U1的OC脚,电容C7和电阻R16并联在二极管D7和二极管D25 上,二极管D25连接电容C6,电容C6一端连接所述模拟芯片U1的SS脚、另一端接地。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6]1、本技术设置模拟芯片U1,能够将充电器提供的比较信号转化成PWM脉冲,利用脉冲来控制MOS管的开闭,从而实现转化为方波,实现电流电压的调整和充电;
[0017]2、本技术设置变压器驱动电路能够利用PWM脉冲改变驱动变压器T1的驱动频率,从而能够控制驱动变压器T1的输出能力,为调整电流电压做准备;
[0018]3、本技术设置MOS管驱动电路,用于驱动MOS管,利用PWM脉冲实现两个 PWM脉冲改变两个MOS管的导通频率,将脉冲波斩波成为方波,最后输出到主变压器TP1 后由主变压器TP1控制输出到电池,进而实现充电时电流或者电压的调整,从而实现锂电池的充电,将220V的交流电转化成电池所需的直流电,例如60V或者72V;
[0019]4、本技术使用安全,便于后续实时监控充电器,防止短路爆炸,延长充电器和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功率回路原理图;
[0021]图2是模拟芯片原理图;
[0022]图3是驱动变压器连接原理图;
[0023]图4是主变压器连接原理图;
[0024]图5是辅助电源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7]实施例:
[0028]如图1所示,一种锂电池充电器主功率回路,包括模拟芯片U1,模拟芯片U1输出PWM 脉冲,模拟芯片U1的输出端连接有变压器驱动电路100,变压器驱动电路100驱动连接有驱动变压器T1。具体的,变压器驱动电路100包括第一变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充电器主功率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芯片U1,所述模拟芯片U1输出PWM脉冲,所述模拟芯片U1的输出端连接有变压器驱动电路(100),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100)驱动连接有驱动变压器T1,驱动变压器T1的输出端连接有MOS管驱动电路(200),所述MOS管驱动电路(200)驱动连接有MOS管,所述MOS管连接至主变压器TP1,所述主变压器TP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充电器主功率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100)包括第一变压器支路(110)和第二变压器支路(120),所述第一变压器支路(110)和所述第二变压器支路(120)的输出端均连接至所述驱动变压器T1的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充电器主功率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芯片U1的GD1脚和GD2脚分别输出一个PWM脉冲至所述第一变压器支路(110)和所述第二变压器支路(1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充电器主功率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压器支路(110)包括一电阻R23,电阻R23的输入端连接其中一个所述PWM脉冲,电阻R23的输出端连接并联的三极管Q9和三极管Q11,三极管Q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8连接电源,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1正极、二极管D22负极、电容C9和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二极管D11负极连接电源,二极管D22正极和三极管Q11的集电极接地,电容C9连接至所述驱动变压器T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充电器主功率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压器支路(120)包括一电阻R12,电阻R12的输入端连接另一个所述PWM脉冲,电阻R12的输出端连接并联的三极管Q6和三极管Q8,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和电容C2,电容C2接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4正极、二极管D23负极、三极管Q8的发射极和所述驱动变压器T1,二极管D4负极连接电源,二极管D23正极和三极管Q8的集电极接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充电器主功率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驱动电路(200)包括第一MOS管支路(210)和第二MOS管支路(220),所述MOS管包括第一MOS管Q4和第二MOS管Q2,所述第一MOS管支路(2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4的栅极,所述第二MOS管支路(22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凯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