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植物的样本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644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体植物的样本检测设备,包括底架以及设于底架上的破碎组件和检测组件,底架的顶部中部向上形成有支架,支架的顶部前侧向外形成有悬架,底架的顶部后侧向上形成有托架;破碎组件包括筒体、螺旋搅拌杆、舱体、碾压辊和驱动组件,筒体横向固定在支架中,舱体固定在支架的顶部并位于筒体的上方,舱体的底部开口处插接在筒体的中部上侧,螺旋搅拌杆横向且可转动的设于筒体内,驱动组件设于支架和托架之间并可同时驱动螺旋搅拌杆和两个碾压辊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一次性完成水体植物汁液的自动提取、转移和注入以及试剂的自动滴入,无需人工操作,从而大幅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高了工作效率。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植物的样本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体植物的样本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体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引起水质下降,利用价值降低或丧失的现象,严格来说造成水的污染原因有两类: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是工业排放的废水;此外,还包括生活污水、农田排水、降雨淋洗大气中的污染物以及堆积在大地上的垃圾经降雨淋洗流入水体的污染物等,为了研究水体污染对水体植物的影响,就需要对水体植物所吸收的物质进行检测。
[0003]现有的水体植物在检测前必须先将植物的汁液提取出来,然后再将汁液手动转移并注入到反应容器中,最后再将试剂手动滴入到反应容器中,整个过程操作繁琐,而且需要人工操作,工作效率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一次性完成水体植物汁液的自动提取、转移和注入以及试剂的自动滴入,从而大幅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水体植物的样本检测设备。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体植物的样本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以及设于底架上的破碎组件和检测组件,所述底架的顶部中部向上形成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前侧向外形成有悬架,所述底架的顶部后侧向上形成有托架;所述破碎组件包括筒体、螺旋搅拌杆、舱体、碾压辊和驱动组件,所述筒体横向固定在支架中,所述舱体固定在支架的顶部并位于筒体的上方,所述舱体的底部开口处插接在筒体的中部上侧,所述螺旋搅拌杆横向且可转动的设于筒体内,所述碾压辊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碾压辊均横向且可转动的设于舱体的顶部开口处内部并左右对称平行分布,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支架和托架之间并可同时驱动螺旋搅拌杆和两个碾压辊转动,所述筒体的前端开口处向下形成有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端部形成有锥口部,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托板、罐体、输液管、阀门、反应瓶和摇晃组件;所述托板横向固定在悬架上,所述罐体嵌设在托板中,所述反应瓶通过摇晃组件固定在底架的顶部并位于支架的前侧,所述输液管的一端插接在罐体的底部,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和锥口部均设于反应瓶的顶部开口处上方,所述阀门设于输液管上。
[0006]优选地,所述摇晃组件包括底板、伺服电机、第一齿轮、齿条、移动板和固定组件;所述底板横向固定在底架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在底板的下侧,所述伺服电机的转动轴竖直向上穿过底板并伸出到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固定在伺服电机的转动轴上,所述齿条啮合在第一齿轮的右侧,所述齿条的底部活动连接底板上侧并可前后滑动,所述移动板横向固定在齿条的顶部,所述固定组件设于移动板的上侧。
[0007]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立柱和夹块;所述立柱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立柱均竖直
固定在移动板的上侧,所述夹块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夹块分别固定在两个立柱上并前后对称夹紧在反应瓶的顶部开口处外部,两个所述夹块的端部可拆卸的相互固定。
[0008]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座板、电机、第二齿轮、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皮带;所述座板横向固定在支架和托架之间,所述电机固定在座板的上平面上,所述第二齿轮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分别套设固定在两个碾压辊的后端并均设于舱体的后侧且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带轮套设固定在其中一个碾压辊的后端并设于舱体的后侧,所述第一带轮套设固定在螺旋搅拌杆的后端并设于筒体的后侧,所述皮带套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所述电机的转动轴横向向前固定在螺旋搅拌杆的后端。
[0009]优选地,所述移动板的上侧还固定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定位组件,多个所述定位组件均环绕在反应瓶的底部外侧。
[0010]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块、螺栓和动块;所述定块固定在移动板的上平面上,所述螺栓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螺栓均横向穿插螺接在定块中,所述动块设于定块的内侧,两个所述螺栓的螺纹端均可转动的连接在动块中,所述动块的内侧贴合在反应瓶的底部外壁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能一次性完成水体植物汁液的自动提取、转移和注入以及试剂的自动滴入,无需人工操作,从而大幅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右后侧结构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右前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15]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0016]如图1~2所示,一种水体植物的样本检测设备,包括底架1以及设于底架1上的破碎组件和检测组件,底架1的顶部中部向上形成有支架101,支架101的顶部前侧向外形成有悬架103,底架1的顶部后侧向上形成有托架102;破碎组件包括筒体2、螺旋搅拌杆3、舱体5、碾压辊6和驱动组件,筒体2横向固定在支架101中,舱体 5固定在支架101的顶部并位于筒体2的上方,舱体5的底部开口处插接在筒体2的中部上侧,螺旋搅拌杆3横向且可转动的设于筒体2 内,碾压辊6包括两个,两个碾压辊6均横向且可转动的设于舱体5 的顶部开口处
内部并左右对称平行分布,驱动组件设于支架101和托架102之间并可同时驱动螺旋搅拌杆3和两个碾压辊6转动,筒体2 的前端开口处向下形成有折弯段201,折弯段201的端部形成有锥口部202,检测组件包括托板10、罐体11、输液管24、阀门12、反应瓶23和摇晃组件;托板10横向固定在悬架103上,罐体11嵌设在托板10中,反应瓶23通过摇晃组件固定在底架1的顶部并位于支架 101的前侧,输液管24的一端插接在罐体11的底部,输液管24的另一端和锥口部202均设于反应瓶23的顶部开口处上方,阀门12设于输液管24上。
[0017]摇晃组件包括底板13、伺服电机14、第一齿轮15、齿条16、移动板17和固定组件;底板13横向固定在底架1的顶部,伺服电机 14固定在底板13的下侧,伺服电机14的转动轴竖直向上穿过底板 13并伸出到底板13的上方,第一齿轮15套设固定在伺服电机14的转动轴上,齿条16啮合在第一齿轮15的右侧,齿条16的底部活动连接底板13上侧并可前后滑动,移动板17横向固定在齿条16的顶部,固定组件设于移动板17的上侧。
[0018]固定组件包括立柱21和夹块22;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植物的样本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以及设于底架上的破碎组件和检测组件,所述底架的顶部中部向上形成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前侧向外形成有悬架,所述底架的顶部后侧向上形成有托架;所述破碎组件包括筒体、螺旋搅拌杆、舱体、碾压辊和驱动组件,所述筒体横向固定在支架中,所述舱体固定在支架的顶部并位于筒体的上方,所述舱体的底部开口处插接在筒体的中部上侧,所述螺旋搅拌杆横向且可转动的设于筒体内,所述碾压辊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碾压辊均横向且可转动的设于舱体的顶部开口处内部并左右对称平行分布,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支架和托架之间并可同时驱动螺旋搅拌杆和两个碾压辊转动,所述筒体的前端开口处向下形成有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端部形成有锥口部,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托板、罐体、输液管、阀门、反应瓶和摇晃组件;所述托板横向固定在悬架上,所述罐体嵌设在托板中,所述反应瓶通过摇晃组件固定在底架的顶部并位于支架的前侧,所述输液管的一端插接在罐体的底部,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和锥口部均设于反应瓶的顶部开口处上方,所述阀门设于输液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植物的样本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晃组件包括底板、伺服电机、第一齿轮、齿条、移动板和固定组件;所述底板横向固定在底架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在底板的下侧,所述伺服电机的转动轴竖直向上穿过底板并伸出到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固定在伺服电机的转动轴上,所述齿条啮合在第一齿轮的右侧,所述齿条的底部活动连接底板上侧并可前后滑动,所述移动板横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林栗召林焉娜王伟张磊张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知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