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属复合耐磨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641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金属复合耐磨直管,涉及耐磨直管技术领域。包括直管本体,所述直管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叶片,所述直管本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该双金属复合耐磨直管,在直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和叶片,通过内部液体流动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转动轴转动带动清理刮板转动,在清理刮板转动的作用下可以对过滤板进行清理,解决了无法直管对内部的过滤板进行清理,使得过多的杂质会堵塞过滤板的问题。滤板的问题。滤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金属复合耐磨直管


[0001]本技术涉及耐磨直管
,具体为一种双金属复合耐磨直管。

技术介绍

[0002]耐磨管道即耐磨管、耐磨管材,主要包括耐磨直管、弯头、三通、大小头、方圆节、变径管等结构件,是一种主要用于气力、泵送浆体等磨蚀性物料输送的管道。由于输送介质普遍具有硬度高,流速快,流量大等特点,并在输送过程中长期持续对管壁产生冲击、磨损、腐蚀等作用,使管道产生疲劳致使渐渐被磨穿,而耐磨管道的应用则解决了这一问题。以下主要从耐磨管道的结构、性能、种类、应用及规格等方面对其进行简要概括。
[0003]目前的双金属复合耐磨直管,无法直管对内部的过滤板进行清理,使得过多的杂质会堵塞过滤板,使得堵塞的过滤板会降低耐磨直管的流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金属复合耐磨直管,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金属复合耐磨直管,包括直管本体,所述直管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叶片,所述直管本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半齿轮,所述半齿轮的背部与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右侧与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直管本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底部与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滑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的前部与齿轮的背部啮合,所述齿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清理刮板。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过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转动轴与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
[0010]优选的,所述直管本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中心点与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叶片的数量有四片。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与直管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金属复合耐磨直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双金属复合耐磨直管,在直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和叶片,通过内部液体流动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转动轴转动带动清理刮板转动,在清理刮板转动的作用下可以对过滤板进行清理,解决了无法直管对内部的过滤板进行清理,使得过多的杂质会堵塞过滤板的问题。
[0016](2)、该双金属复合耐磨直管,在第二固定板上设置套杆和活动杆,使得第一固定杆只能左右移动,第一齿条始终可以与半齿轮啮合,提高了该双金属复合耐磨直管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半齿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直管本体、2第一转动轴、3叶片、4半齿轮、5第一齿条、6第一固定板、7弹簧、8第一固定杆、9套杆、10活动杆、11连接杆、12滑板、13第二齿条、14齿轮、15第二转动轴、16清理刮板、17过滤板、18第二固定杆、19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金属复合耐磨直管,包括直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直管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2,第一转动轴2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8,第二固定杆1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叶片3,直管本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6,第一固定板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7,弹簧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8,第一固定杆8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5,第一转动轴2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半齿轮4,半齿轮4的背部与第一齿条5啮合,第一固定杆8的右侧与连接杆11的一端铰接,直管本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9,第二固定板19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滑板12,滑板12的底部与连接杆11的另一端铰接,滑板1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13,第二齿条13的前部与齿轮14的背部啮合,齿轮1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5,第二转动轴15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清理刮板16,第二转动轴15穿过第二固定板19,第二转动轴15与第二固定板19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1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套杆9,套杆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杆10,活动杆1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8,直管本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7,过滤板17的中心点与第二转动轴15转动连接,叶片3的数量有四片,第一转动轴2与直管本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该双金属复合耐磨直管,在第二固定板19上设置套杆9和活动杆10,使得第一固定杆8只能左右移动,第一齿条5始终可以与半齿轮4啮合,提高了该双金属复合耐磨直管的实用性。该双金属复合耐磨直管,在直管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2和叶片3,通过内部液体流动带动第一转动轴2转动,第一转动轴2转动带动清理刮板16转动,在清理刮板16转动的作用下可以对过滤板17进行清理,解决了无法直管对内部的过滤板17进行清理,使得过多的
杂质会堵塞过滤板17的问题。
[0022]工作时(或使用时),在直管本体1内部有液体流动时,通过直管本体1内部的液体流动带动叶片3进行转动,叶片3转动带动第二固定杆18转动,第二固定杆18转动带动第一转动轴2转动,第一转动轴2转动带动半齿轮4转动,半齿轮4转动带动第一齿条5向右侧移动,第一齿条5向右侧移动带动第一固定杆8向右侧移动,第一固定杆8向右侧移动带动连接杆11向右侧移动,通过连接杆11向右侧移动带动滑板12向上移动,滑板12向上移动带动第二齿条13向上移动,通过第二齿条13向上移动带动齿轮14转动,齿轮14转动带动第二转动轴15转动,第二转动轴15转动带动清理刮板16转动,通过清理刮板16转动可以对过滤板17上附着的杂质进行清理,在弹簧7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固定杆8可以持续进行左右移动。
[00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金属复合耐磨直管,包括直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2),所述第一转动轴(2)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8),所述第二固定杆(1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叶片(3),所述直管本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6),所述第一固定板(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7),所述弹簧(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8),所述第一固定杆(8)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5),所述第一转动轴(2)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半齿轮(4),所述半齿轮(4)的背部与第一齿条(5)啮合,所述第一固定杆(8)的右侧与连接杆(11)的一端铰接,所述直管本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9),所述第二固定板(19)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滑板(12),所述滑板(12)的底部与连接杆(11)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滑板(1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13),所述第二齿条(13)的前部与齿轮(14)的背部啮合,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永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兴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