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小标专利>正文

四维全息人像防伪标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6347 阅读:4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四维全息人像防伪标的制作方法,它涉及一种防伪标的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带有能够转动的人像的防伪标的制造方法。它的具体步骤是:1.制作半圆环形的轨道,并在轨道上等间隔的设置相机定位点,将相机固定在轨道上,被摄人的头部位于半圆环形的轨道的圆心处,使相机依次在每个相机定位点处停留,并进行拍摄;2.将上一过程拍摄下的多幅同一人的不同侧面的照片用电子分色输出菲林制成反转片;3.将上述一幅照片分别通过锌版腐蚀制成模压板;4.将模压版上模压机,将各幅照片依次印制在镀铝膜上;5.将印制成功的镀铝膜进行模切清废处理制成全息防伪标。它解决了现有的防伪标容易仿制,而且消费者难以识别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伪标的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带有能够转动人像的防伪标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全息防伪技术从开始应用到现在经历了第一代激光模压全息图象防伪技术、第二代改进的激光全息图象防伪技术、第三代加密全息防伪技术。它们存在以下问题1、仅仅依靠制作技术的保密和控制来防伪。2、属于简单观察类防伪技术,其观察点主要是看是否是全息图象,其次是看图案是否符合公布的图案,其图象在光线角度发生变化时产生五光十色的衍射效果,图文本身形状并不发生变化。普通消费者只有在仔细对比时才可以分辨出两种不同版本的全息标识。3、改进的全息防伪技术只是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图象的制造难度,没有能改进哪怕是一条激光全息图象防伪的先天不足,原有的问题依然存在。4、现在普遍认为技术含量较高的加密全息防伪技术,首先是随机相位编码加密的图象,虽然需要专门的仪器才能显示出来,但是在造假呈现高技术化、国际化的今天,仍存在伪造的问题,而且消费者难以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防伪标容易仿制,而且消费者难以识别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步骤是1、制作半圆环形的轨道,并在轨道上等间隔的设置3~200个相机定位点,将相机固定在轨道上,被摄人的头部位于半圆环形的轨道的圆心处,使相机从轨道的一端开始移动,依次在每个相机定位点处停留,并进行拍摄;2、将上一过程拍摄下的多幅同一人的不同侧面的照片用电子分色输出菲林制成反转片;3、将上述一幅照片分别通过锌版腐蚀制成模压板;4、将制有第一幅图的模压版首先上模压机,开动模压机将图案印制在镀铝膜上,第一幅图案全部印制完成后上第二块模压板,在原位置将第二幅图案印制在镀铝膜上,依次类推直到把所有角度的图案全部印制在镀铝膜上;5、将印制成功的镀铝膜进行模切清废处理制成全息防伪标。本专利技术组合全息图是将几十甚至几百个不同的二维图像通过几十甚至几百次曝光所记录的全息图。其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类似于平面动态设计,可以拍摄各种花样的平面动态变化图案,二是利用3D软件或借助数码相机,将三维目标的各个侧面及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记录下来,制作四维全息图,即该全息图不仅能够记录和再现物体的三维空间(X,Y,Z)特性,还能记录和再现该三维物体随时间(T)的变化,这是一种防伪性能极高的全息图,与普通2D/3D或真三维全息图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信息量巨大,制作工艺复杂普通全息防伪标贴往往通过几次曝光就可以完成,而制作四维全息图需要对几十甚至几百帧二维图象进行记录,从而曝光次数是普通全息防伪的几十甚至几百倍,这需要专用的仪器设备及更加精巧的工艺过程才能实现。2、拍摄对像没有限制,拓展了激光全息这一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范围,普通全息记录三维模型需要1∶1的模型实体进行拍摄,而四维全息则首先从各个角度采集物体的信息,然后对采集到的二维图象进行合成制作全息图,从而对拍摄的对象没有限制,可以是真人,真物体,甚至是电脑构制的虚幻物体。比例也无需1∶1。3、真彩色四维显示,普通全息标识望尘莫及,传统全息标识只能实现平面层次感,三维全息图也只能表现1∶1静物的三维立体特征,且不能还原物体的真色彩。四维全息则不同,随着观察角度变化,图文形状呈立体变化,如三维移动人头像可以看到全部180度各种视角的人物头部形象,在以真彩色反应三维空间物体的同时,还能附载该三维空间随时间的变化,这样的全息标识如同一幅内容丰富的小电视,设计者可在上面尽情挥洒。本专利技术由于全息图是由数百幅原始信息通过采集、编码、建模后激光全息合成而形成,因而极难无法仿制,同时其强烈的三维动态图象特征普通消费者很容易用肉眼鉴别,其按样难以复制,大众可准确简洁的识别。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第一步中所用的半圆环形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第四步中的工艺图。具体实施例方式1、参阅图2制作半圆形的继电定时轨道4,轨道4上每隔一定距离(任意)设一个相机定位点6,将照相机5固定在轨道上,被摄人的头部位于轨道的圆心处,启动继电定时轨道,相机从起始点开始移动每隔一定距离在定位点6上停留,开始拍摄,拍摄后继续移动到下一个定位点6拍照(被摄人物保持不动)连续移动拍摄若干次即可,至此将三维目标的各个侧面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记录下来。2、将上一过程中拍摄下来的多幅同一人物不同侧面的照片通过电子分色输出菲林(即普通印刷用菲林)制成反转片。3、将多幅照片分别通过锌版腐蚀制成模压版。4、将制有第一幅图的模压版首先上模压机,开动模压机将图案印制在镀铝膜上,第一幅图案全部印制完成后上第二块(第二幅图)模压版,在原位置将第二幅图案印制在镀铝膜上,依次类推直到把所有角度的图案全部印制在镀铝膜上,参阅图2,其中有模压机的压力辊1、镀铝膜2和模压版3。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它的具体步骤是1、制作半圆环形的轨道,并在轨道上等间隔的设置3~200个相机定位点,将相机固定在轨道上,被摄人的头部位于半圆环形的轨道的圆心处,使相机从轨道的一端开始移动,依次在每个相机定位点处停留,并进行拍摄;2、将上一过程拍摄下的多幅同一人的不同侧面的照片用电子分色输出菲林制成反转片;3、将上述一幅照片分别通过锌版腐蚀制成模压板;4、将制有第一幅图的模压版首先上模压机,开动模压机将图案印制在镀铝膜上,第一幅图案全部印制完成后上第二块模压板,在原位置将第二幅图案印制在镀铝膜上,依次类推直到把所有角度的图案全部印制在镀铝膜上;5、将印制成功的镀铝膜进行模切清废处理制成全息防伪标。全文摘要,它涉及一种防伪标的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带有能够转动的人像的防伪标的制造方法。它的具体步骤是1.制作半圆环形的轨道,并在轨道上等间隔的设置相机定位点,将相机固定在轨道上,被摄人的头部位于半圆环形的轨道的圆心处,使相机依次在每个相机定位点处停留,并进行拍摄;2.将上一过程拍摄下的多幅同一人的不同侧面的照片用电子分色输出菲林制成反转片;3.将上述一幅照片分别通过锌版腐蚀制成模压板;4.将模压版上模压机,将各幅照片依次印制在镀铝膜上;5.将印制成功的镀铝膜进行模切清废处理制成全息防伪标。它解决了现有的防伪标容易仿制,而且消费者难以识别的问题。文档编号G03H1/04GK1580975SQ0313254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30日专利技术者杨小标 申请人:杨小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四维全息人像防伪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具体步骤是:1、制作半圆环形的轨道,并在轨道上等间隔的设置3~200个相机定位点,将相机固定在轨道上,被摄人的头部位于半圆环形的轨道的圆心处,使相机从轨道的一端开始移动,依次在每个相机定位点处停留,并进行拍摄;2、将上一过程拍摄下的多幅同一人的不同侧面的照片用电子分色输出菲林制成反转片;3、将上述一幅照片分别通过锌版腐蚀制成模压板;4、将制有第一幅图的模压版首先上模压机,开动模压机将图案印制在镀铝膜上,第一幅图案全部印制完成后上第二块模压板,在原位置将第二幅图案印制在镀铝膜上,依次类推直到把所有角度的图案全部印制在镀铝膜上;5、将印制成功的镀铝膜进行模切清废处理制成全息防伪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标
申请(专利权)人:杨小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