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卷帘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0614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09
一种装配式卷帘门控制系统,包括人机交互界面、控制模块、卷帘门、浮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设了浮动机构,连接板通过外侧的导向滑动筒滑动套接于侧盖板的导向滑动柱上,起到横向的滑动导向作用,然后通过抵压弹性体向内侧弹性挤压浮动抵接杆,使得浮动抵接杆的内端挤压于连接板上,形成连接板的弹性浮动结构,如此整个结构可以针对卷帘的宽度实现适应性的弹性伸缩,装配更加的灵活。装配更加的灵活。装配更加的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卷帘门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卷帘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卷帘门是以多关节活动的门片串联在一起,在固定的滑道内,以门上方卷轴为中心转动上下的门。适用于商业门面、车库、商场、医院、厂矿企业等公共场所或住宅。尤其是门洞较大,不便安装地面门体的地方起到方便、快捷开启作用,如用于地铁口、车库门、商场防火卷帘门飞机库门;现有的卷帘门一般是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启闭,将卷帘上下滑动连接于两侧的门框上,现有的卷帘一般是滑动安装于门框上的,滑动连接使得卷帘两侧和门框内侧会发生磨损,如此需要开发一种避免磨损的装配式卷帘门控制系统,另外需要一种可以门框间距可为针对卷帘宽度微调间距的结构,增加装配灵活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可调节安装间距、可缓冲、避免卷帘两侧和门框内侧发生磨损的装配式卷帘门控制系统。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装配式卷帘门控制系统,包括人机交互界面、控制模块、卷帘门、浮动机构;所述人机交互界面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多个卷帘门;所述卷帘门包括门框体、卷帘、侧盖板、连接板、端板、卡接杆、转动轮;所述卷帘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门框体;所述门框体的内部设有安装槽,门框体的外侧开口;所述门框体的外侧开口处分别安装一个侧盖板;所述连接板安装于门框体的安装槽内;所述连接板的前后两端的内侧分别安装一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的内端分别自上而下安装多对位置对应的卡接杆;所述卡接杆上分别旋转安装一个转动轮;所述卷帘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转动轮的内侧;所述卷帘上下移动时抵接着转动轮的内侧并使得转动轮旋转运动;所述浮动机构包括导向滑动筒、导向柱、抵压弹性体、浮动抵接杆;所述侧盖板的内侧前后两端自上而下设有多对位置对应的浮动槽;所述浮动槽内分别安装一个抵压弹性体;所述浮动槽内分别插接一个浮动抵接杆;所述浮动抵接杆的外端挤压抵接于抵压弹性体的外端;所述浮动抵接杆的内端抵压于连接板的外侧;所述侧盖板的内侧中间自上而下安装多个导向柱;所述连接板的外侧中间自上而下安装多个导向滑动筒;所述连接板通过外侧的导向滑动筒滑动套接于侧盖板的导向滑动柱上。
[0006]进一步,所述转动轮的四周外侧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安装环形抵接环体。
[0007]进一步,所述环形抵接环体由橡胶材料制成。
[0008]进一步,所述卡接杆的内端设有旋转卡接齿;所述转动轮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旋转卡接槽;所述转动轮通过前后两端的旋转卡接槽旋转卡接于卡接杆内端的旋转卡接齿上。
[0009]进一步,所述侧盖板的外侧前后端分别设有T形穿接槽;所述门框体外侧前后端分
别设有螺纹孔;所述侧盖板的T形穿接槽内分别设有一个T形锁定螺杆;所述T形锁定螺杆的内端螺纹旋转连接于门框体的螺纹孔内。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增设了浮动机构,连接板通过外侧的导向滑动筒滑动套接于侧盖板的导向滑动柱上,起到横向的滑动导向作用,然后通过抵压弹性体向内侧弹性挤压浮动抵接杆,使得浮动抵接杆的内端挤压于连接板上,形成连接板的弹性浮动结构,如此整个结构可以针对卷帘的宽度实现适应性的弹性伸缩,装配更加的灵活。
[0012]本技术采用在门框体内设置转动轮,如此卷帘上下移动时抵接着转动轮的内侧并使得转动轮旋转运动,如此使得滑动摩擦变为了滚动连接,减少了摩擦,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侧盖板进行活动封盖门框体,如此更换滚动轮十分的便利。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卷帘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3的拆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图1至4所示,一种装配式卷帘门控制系统,包括人机交互界面1、控制模块2、卷帘门3、浮动机构4;所述人机交互界面1与控制模块2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连接多个卷帘门3;所述卷帘门3包括门框体32、卷帘31、侧盖板33、连接板34、端板37、卡接杆35、转动轮36;所述卷帘31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门框体32;所述门框体32的内部设有安装槽321,门框体32的外侧开口;所述门框体32的外侧开口处分别安装一个侧盖板33;所述连接板34安装于门框体32的安装槽321内;所述连接板34的前后两端的内侧分别安装一个端板37;两个所述端板37的内端分别自上而下安装多对位置对应的卡接杆35;所述卡接杆35上分别旋转安装一个转动轮36;所述卷帘31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转动轮36的内侧;所述卷帘31上下移动时抵接着转动轮36的内侧并使得转动轮36旋转运动;所述浮动机构4包括导向滑动筒44、导向柱43、抵压弹性体41、浮动抵接杆42;所述侧盖板33的内侧前后两端自上而下设有多对位置对应的浮动槽339;所述浮动槽339内分别安装一个抵压弹性体41;所述浮动槽339内分别插接一个浮动抵接杆42;所述浮动抵接杆42的外端挤压抵接于抵压弹性体41的外端;所述浮动抵接杆42的内端抵压于连接板34的外侧;所述侧盖板33的内侧中间自上而下安装多个导向柱43;所述连接板34的外侧中间自上而下安装多个导向滑动筒44;所述连接板34通过外侧的导向滑动筒44滑动套接于侧盖板33的导向滑动柱43上。
[0019]如图1至4所示,进一步优选,所述转动轮36的四周外侧设有环形凹槽361;所述环形凹槽361内安装环形抵接环体362。进一步,所述环形抵接环体362由橡胶材料制成。进一步,所述卡接杆35的内端设有旋转卡接齿351;所述转动轮36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旋转卡接槽361;所述转动轮36通过前后两端的旋转卡接槽361旋转卡接于卡接杆35内端的旋转卡接齿351上。进一步,所述侧盖板33的外侧前后端分别设有T形穿接槽331;所述门框体32外侧
前后端分别设有螺纹孔322;所述侧盖板33的T形穿接槽331内分别设有一个T形锁定螺杆333;所述T形锁定螺杆333的内端螺纹旋转连接于门框体32的螺纹孔322内。
[0020]本技术增设了浮动机构4,连接板34通过外侧的导向滑动筒44滑动套接于侧盖板33的导向滑动柱43上,起到横向的滑动导向作用,然后通过抵压弹性体41向内侧弹性挤压浮动抵接杆42,使得浮动抵接杆42的内端挤压于连接板34上,形成连接板34的弹性浮动结构,如此整个结构可以针对卷帘31的宽度实现适应性的弹性伸缩,装配更加的灵活。
[0021]本技术采用在门框体32内设置转动轮36,如此卷帘31上下移动时抵接着转动轮36的内侧并使得转动轮36旋转运动,如此使得滑动摩擦变为了滚动连接,减少了摩擦,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侧盖板33进行活动封盖门框体32,如此更换滚动轮36十分的便利。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卷帘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机交互界面、控制模块、卷帘门、浮动机构;所述人机交互界面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多个卷帘门;所述卷帘门包括门框体、卷帘、侧盖板、连接板、端板、卡接杆、转动轮;所述卷帘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门框体;所述门框体的内部设有安装槽,门框体的外侧开口;所述门框体的外侧开口处分别安装一个侧盖板;所述连接板安装于门框体的安装槽内;所述连接板的前后两端的内侧分别安装一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的内端分别自上而下安装多对位置对应的卡接杆;所述卡接杆上分别旋转安装一个转动轮;所述卷帘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转动轮的内侧;所述卷帘上下移动时抵接着转动轮的内侧并使得转动轮旋转运动;所述浮动机构包括导向滑动筒、导向柱、抵压弹性体、浮动抵接杆;所述侧盖板的内侧前后两端自上而下设有多对位置对应的浮动槽;所述浮动槽内分别安装一个抵压弹性体;所述浮动槽内分别插接一个浮动抵接杆;所述浮动抵接杆的外端挤压抵接于抵压弹性体的外端;所述浮动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忠汪青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苏瑞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