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烹调用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596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磁烹调用容器,其用载置在容器主体内的加热用板产生的热直接加热菜码、汤,可以使加热用板简便地自由装卸地紧密固定在容器主体上。该电磁烹调用容器包括:容器主体(1),其由陶瓷器制成,被做成为上面开口的器物且可以收容菜码、汤;加热用板(3),其载置在该容器主体的内侧底面上,在该容器主体放置在电磁烹调器上时随着电磁烹调器产生磁场可以发热,在纵向剖面中向横向外侧凹的横凹部沿周向绕一圈地形成在从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连接到侧部的部位上,在上述加热用板上形成有从加热用板主体向外侧延伸出且能弹性变形的卡合突出部,通过使该卡合突出部弹性变形使之与上述横凹部配合,而使加热用板卡定在容器主体的内侧底面上。(*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在电磁烹调器上使用的电磁烹调用容器
技术介绍
电磁烹调器由于不产生燃烧, 因而安全性高,而且清扫简单且因辐射热少而使得烹调环境舒适,因此,近年来也普及到了一般家庭中。在此,在电磁烹调器上一般使用铁、铁搪瓷和不锈钢等制造的锅,但在称为锅菜(煲菜)的烹调中还是喜欢使用砂锅。但是,由于砂锅不能直接用作电磁烹调用容器,所以,在以前,例如,如图11所示,使用的是用喷镀等工艺将以银等为主要成分的金属制薄膜92固定在砂锅主体9的底部外表面91上(日本实公昭55-11436号,日本特开平7-6870号等)的电磁烹调用砂锅。再有,根据情况使用实施了玻璃等保护用敷层的金属制薄膜92。电磁烹调器的原理是,如果把该砂锅载置在电磁烹调器5的顶板51上且接通电源,则在感应线圈52上产生磁场,伴随着在放置于磁场中的砂锅底部的薄膜92中流动磁力线53引起的电涡流而产生焦耳热,该焦耳热通过砂锅主体9加热砂锅内的菜码7、汤6。可是,上述砂锅等陶瓷器制的电磁烹调用容器存在下面的问题。第一,银等金属制薄膜92的热膨胀率与砂锅主体9的热膨胀率差异很大,在使用中,存在因金属制薄膜92剥离或熔断而不能使用的问题。第二,存在电磁烹调器5的输出功率增加而成为大容量的倾向,从而使上述熔断现象更容易发生。即使台式的1500W左右的电磁烹调器没有问题,当输出功率超过2000W时,容易产生熔断现象,而且更难寻找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在与200V电压对应的电磁烹调器5的商品化推进过程中,其问题解决变得更难。第三,存在当接通电磁烹调器5的电源时,砂锅与顶板51接触部分的金属制薄膜92成为加热板并迅速升温,但只是砂锅的底部温度异常地上升,因而有使煮物糊锅的缺点。再有,一旦糊锅则热传导变差,存在其糊锅处的温度不断上升的局部加热问题。第四,由于在砂锅的底部外表面91上设置加热用薄膜92,由陶瓷材料构成的砂锅自身的热传导系数小,所以加热砂锅内的菜码7、汤6比较费时。加热结束后,热的饭菜难以冷却这一砂锅特有的保温性优点,在加热菜码7、汤6的阶段,反而成为耗费较多时间的原因,与不锈钢锅等相比,存在热效率低的缺点。本申请人最先提出了一举解决这样的第一~第四问题的电磁烹调用容器(参照日本特开2003-250698号公报)。然而,日本特开2003-250698号公报中的加热用板不稳定,当汤(煮汁)沸腾时,存在加热用板向上浮起的问题。另外,在用筷子夹取煮物时,加热用板容易横向偏移。日本特开2003-250698号公报的加热用板载置在陶瓷器制容器主体的内侧底面上,容器主体放置在电磁烹调器上,伴随着电磁烹调器产生磁场,上述加热用板发热,由于加热用板的热在容器主体内直接加热菜码、汤,所以具有可以快速煮熟等优点。但是,由于加热用板仅仅是放置在容器主体的内侧底面上,没有被固定,因而不稳定。而且,加热用板由薄板构成,当容器内的汤煮开了时,因其势力加热用板有上浮的倾向。虽然在加热用板上设置了用于逃逸汤煮开后从锅底出来的气泡的通孔,但由于煮汁的对流等原因,难以消除加热用板的上浮的缺点。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考虑设置用于把加热用板卡定在容器主体上的突起。但是,若设置突起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即,当没有偏差地一体地把加热用板安装在容器主体上时,加热用板的安装变得麻烦。当通过后加工设置突起时,将需要由手工作业来获得,从而导致产品的成本上升,而偏差的存在,也使得产品的品质产生了问题。而且,就餐结束后容器的主体的清扫也很费劲。为去除突起周围的与加热用板的配合间隙处的污物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另一方面,当允许某种程度偏差地使加热用板与容器主体一体化时,又产生了煮物潜入加热用板的下面等另外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用从载置在容器主体内的加热用板发出的热量直接加热菜码、汤且能简便地自由装卸加热用板,在烹调和就餐中能使加热用板紧密地固定在容器主体的内侧底面上的有用的电磁烹调用容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的电磁烹调用容器,具有容器主体(1),其由陶瓷器制成,被做成为上面开口的器物且可以收容菜码、汤;加热用板(3),其载置在该容器主体的内侧底面上,在该容器主体放置在电磁烹调器上时随着电磁烹调器产生磁场可以发热;其特征在于,在纵向剖面中向横向外侧凹的横凹部沿周向绕一圈地形成在从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连接到侧壁的部位上,在上述加热用板上形成有从加热用板主体向外侧伸出且能弹性变形的卡合突出部,通过使该卡合突出部弹性变形,可以使加热用板与上述横凹部配合而卡定在容器主体的内侧底面上。本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的电磁烹调用容器,具有容器主体(1),其由陶瓷器制成,被做成为上面开口的器物且可以收容菜码、汤;加热用板(3),其载置在该容器主体的内侧底面上,在该容器主体放置在电磁烹调器上时,随着电磁烹调器产生磁场而可以发热,;该电磁烹调用容器之特征在于,还具有卡合突出部(35),其是向外侧延伸出该加热用板的加热用板主体的一部分而成,设置有侧视为“く”字状的有弹性的鼓出部分;横凹部(17),其是在从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开始延伸到侧壁的部位上设置了与上述鼓出部分配合的横向凹陷而成,通过反抗上述鼓出部分的弹性力施加超过该弹性力的外力,可以使该鼓出部分与上述横向凹陷卡合而把加热用板的上述加热用板主体载置在容器主体的内侧底面上。如上述第1技术方案所述,由于具有容器主体和加热用板,在容器主体上设置沿周向绕一圈地形成的横凹部,另外在加热用板上形成能弹性变形的卡合突出部,通过使该卡合突出部弹性变形可以配合在上述横凹部上,所以可以用卡合突出部的弹性复原力没有晃动地使加热用板与容器主体一体化。虽然简便地自由装卸加热用板,但在烹调和就餐中可以紧密接触地将加热用板固定在容器主体的内侧底面上。但由于横凹部沿周向绕一圈地形成在容器主体上,所以在产品的成型过程中可以一起制造横凹部。与后加工不同,能实现低成本化。与用后加工只突出突起的一部分不同,由于在成型时沿周向绕一圈地形成横凹部,所以餐后的清扫也容易。可以用从载置在容器主体内的加热用板发出的热量直接加热菜码和汤。由于只把加热用板放置容器主体内,所以不会产生由加热用板和容器主体的热膨胀率不同引起的加热用板剥离和熔断。由于加热用板在容器主体的汤内,所以可以直接与汤接触而使汤迅速升温。如上述第2技术方案所述,电磁烹调用容器具有容器主体(1)和加热用板(3),还具有卡合突出部(35),其是向外侧延伸出加热用板主体的一部分而成,其侧视为“く”字状,并设有具有弹性的鼓出部分;横凹部(17),其是在从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延伸到侧壁的部位上设置与上述鼓出部分配合的横凹而成的;通过反抗上述鼓出部分的弹性力施加上超过该弹性力的外力而使该鼓出部分与上述横凹配合,从而可以将加热用板主体载置在容器主体的内侧底面上,一旦配合了的加热用板若不被以规定以上的力向上拉,该加热用板就不能脱离容器主体。加热用板不会因汤沸腾时的对流和气泡而上浮,可以维持加热用板紧密贴合固定在容器主体的内侧底面上的状态。本技术的电磁烹调用容器,用从载置在容器主体内的加热用板发出的热直接加热菜码和汤,虽然把该加热用板做成自由装卸,但是通过使卡合突出部弹性变形使其与横凹部配合,在烹调和就餐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烹调用容器,包括:容器主体(1),其由陶瓷器制成,被做成为上面开口的器物且可以收容菜码、汤;加热用板(3),其载置在该容器主体的内侧底面上,在该容器主体放置在电磁烹调器上时,该加热用板(3)随着电磁烹调器产生磁场可以发热,其特征在于:    在纵向剖面中向横向外侧凹的横凹部沿周向绕一圈地形成在从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连接到侧壁的部位上,在上述加热用板上形成有从加热用板主体向外侧延伸出且能弹性变形的卡合突出部,通过使该卡合突出部弹性变形使之与上述横凹部配合,可以使加热用板卡定在容器主体的内侧底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烹调用容器,包括容器主体(1),其由陶瓷器制成,被做成为上面开口的器物且可以收容菜码、汤;加热用板(3),其载置在该容器主体的内侧底面上,在该容器主体放置在电磁烹调器上时,该加热用板(3)随着电磁烹调器产生磁场可以发热,其特征在于在纵向剖面中向横向外侧凹的横凹部沿周向绕一圈地形成在从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连接到侧壁的部位上,在上述加热用板上形成有从加热用板主体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本哲弥
申请(专利权)人:银峰陶器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