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气流调节风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573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态气流调节风阀,涉及风阀技术领域,包括外围框架内固定的内安装框架构成用于固定到现场安装部上的框架主体,所述内安装框架的顶部与底部分别焊接于外围框架的内顶面与内底面,且内安装框架的两侧与外围框架对应侧之间预留有间隙,间隙中设置用于有驱动多个风阀叶片协同转动的联动机构,处于最底部的风阀叶片上表面开设有多条等距排列的淌水沟,且淌水沟的下端与风阀叶片上表面开设的横向的聚水槽连通。本申请能够改变气流风道的大小,达到控制风量的目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避免露水从风口落至地面,防止因地面湿滑造成人员滑倒情况,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高安全性。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态气流调节风阀


[0001]本技术涉及风阀
,具体为一种动态气流调节风阀。

技术介绍

[0002]风阀是工业厂房民用建筑的通风、空气调节及空气净化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中央空调末端配件,一般用在空调,通风系统管道中,用来调节支管的风量,也可用于新风与回风的混合调节。
[0003]夏季房间内的湿度较大时,空气的露点温度较高,当送风温度低于房间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时,空调或者通风系统管道中的风阀叶片风口可能会出现结露、滴冷凝水的情况,地面湿滑会造成人员滑倒跌伤的情况发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动态气流调节风阀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气流调节风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态气流调节风阀,包括外围框架内固定的内安装框架构成用于固定到现场安装部上的框架主体,所述内安装框架的顶部与底部分别焊接于外围框架的内顶面与内底面,且内安装框架的两侧与外围框架对应侧之间预留有间隙,间隙中设置用于有驱动多个风阀叶片协同转动的联动机构,多个风阀叶片竖向紧靠排布于内安装框架的前端面,处于最底部的风阀叶片上表面开设有多条等距排列的淌水沟,且淌水沟的下端与风阀叶片上表面开设的横向的聚水槽连通。
[0007]优选的,处于最底部的所述风阀叶片的高度是上部多个风阀叶片高度的两倍。
[0008]优选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自上而下间隔布置的连动臂与推动臂,推动臂一端焊接的转动部A与连动臂一端焊接的转动部B,转动部A与转动部B的外周面均成型加工有轮齿并相互啮合,且转动部A的一侧还成形有用于连接风阀叶片的连接部,而推动臂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对应上部的连动臂另一端,且处于最上部连动臂的转动部B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内安装框架侧面且与内安装框架侧顶部转动连接的转动部A啮合连接,其余的转动部A与转动部B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滑块上,且滑块滑动连接于内安装框架侧面开设的导向滑槽中,所述导向滑槽中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多个滑块同步上移或下移的传动机构。
[0009]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导向滑槽内底面中部的丝杆轴一端,丝杆轴螺纹连接多个滑块且其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导向滑槽的内顶面,丝杆轴的下部固定套装有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与转杆一端固定套装的主动锥齿轮啮合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转杆远离主动锥齿轮的一端贯穿外围框架并固定连接有旋钮。
[0011]优选的,所述滑块的两侧面开设有供滑条滑动连接的滑轨,而滑条连接于导向滑槽的两侧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联动机构能够实现多个风阀叶片上推移动,同时还能朝外部倾斜,从而使得相邻的风阀叶片间形成气流风道,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风阀叶片旋转角度的大小,进而得以改变气流风道的大小,达到控制风量的目的;
[0014]2、出风口与周围空气的温差较大时,从而可能出现结露现象,使得风阀叶片处于气流风道的表面产生露水下滴情况,得益于最底部风阀叶片的存在,使得滴下的露水经过淌水沟汇聚到聚水槽内,而风阀叶片的旋转角度较大时,意味着最底部的风阀叶片趋向于水平状态,从而使得聚水槽能够储存一定量的露水,避免了露水从风口落至地面,防止因地面湿滑造成人员滑倒情况,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
[0015]3、得益于最底部的风阀叶片的高度是上部多个风阀叶片高度的两倍,使最底部的风阀叶片的倾斜伸出长度要大于上方的多个风阀叶片,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接住上部滴下的露水。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中风阀叶片与联动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8]图3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19]图中:1、内安装框架;2、外围框架;3、风阀叶片;4、推动;5、连动臂;6、导向滑槽;7、滑块;8、丝杆轴;9、从动锥齿轮;10、转杆;11、连接部;12、转动部A;13、转动部B;14、淌水沟;15、聚水槽;16、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动态气流调节风阀,包括外围框架2内固定的内安装框架1构成用于固定到现场安装部上的框架主体,所述内安装框架1的顶部与底部分别焊接于外围框架2的内顶面与内底面,且内安装框架1的两侧与外围框架2对应侧之间预留有间隙,间隙中设置用于有驱动多个风阀叶片3协同转动的联动机构,多个风阀叶片3竖向紧靠排布于内安装框架1的前端面,通过联动机构能够实现多个风阀叶片3上推移动,同时还能朝外部倾斜,从而使得相邻的风阀叶片3间形成气流风道,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风阀叶片3旋转角度的大小,进而得以改变气流风道的大小,达到控制风量的目的,处于最底部的风阀叶片3上表面开设有多条等距排列的淌水沟14,且淌水沟14的下端与风阀叶片3上表面开设的横向的聚水槽15连通,其目的在于,当出风口与周围空气的温差较大时,从而可能出现结露现象,使得风阀叶片3处于气流风道的表面产生露水下滴情况,得益于最底部风阀叶片3的存在,使得滴下的露水经过淌水沟14汇聚到聚水槽15内,而风阀叶片3的旋转角度较大时,意味着最底部的风阀叶片3趋向于水平状态,从而使得聚水槽15能够储存一定量的露水,避免了露水从风口落至地面,防止因地面湿滑造成人员滑倒情况,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
[0022]进一步,处于最底部的所述风阀叶片3的高度是上部多个风阀叶片3高度的两倍,其目的在于,当最底部的风阀叶片3在转出后,其倾斜伸出的长度要大于上方的多个风阀叶片3,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接住上部滴下的露水。
[0023]进一步,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自上而下间隔布置的连动臂5与推动臂4,推动臂4一端焊接的转动部A12与连动臂5一端焊接的转动部B13,转动部A12与转动部B13的外周面均成型加工有轮齿并相互啮合,且转动部A12的一侧还成形有用于连接风阀叶片3的连接部11,而推动臂4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对应上部的连动臂5另一端,且处于最上部连动臂5的转动部B1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内安装框架1侧面且与内安装框架1侧顶部转动连接的转动部A12啮合连接,其余的转动部A12与转动部B13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滑块7上,且滑块7滑动连接于内安装框架1侧面开设的导向滑槽6中,所述导向滑槽6中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多个滑块7同步上移或下移的传动机构,当多个风阀叶片3处于竖直状态,即为气流风道处于闭合状态,而借助传动机构将多个滑块7上推时,连动臂5与推动臂4上移带动转动部A12与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气流调节风阀,包括外围框架(2)内固定的内安装框架(1)构成用于固定到现场安装部上的框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安装框架(1)的顶部与底部分别焊接于外围框架(2)的内顶面与内底面,且内安装框架(1)的两侧与外围框架(2)对应侧之间预留有间隙,间隙中设置用于有驱动多个风阀叶片(3)协同转动的联动机构,多个风阀叶片(3)竖向紧靠排布于内安装框架(1)的前端面,处于最底部的风阀叶片(3)上表面开设有多条等距排列的淌水沟(14),且淌水沟(14)的下端与风阀叶片(3)上表面开设的横向的聚水槽(1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气流调节风阀,其特征在于:处于最底部的所述风阀叶片(3)的高度是上部多个风阀叶片(3)高度的两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气流调节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自上而下间隔布置的连动臂(5)与推动臂(4),推动臂(4)一端焊接的转动部A(12)与连动臂(5)一端焊接的转动部B(13),转动部A(12)与转动部B(13)的外周面均成型加工有轮齿并相互啮合,且转动部A(12)的一侧还成形有用于连接风阀叶片(3)的连接部(11),而推动臂(4)的另一端通过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陈业周维钧刘燕吴启月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华业管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