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螺旋桨矫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545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58
船用螺旋桨矫正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和移动支架,固定支架的顶部设置定位油缸,定位油缸下连接定位杆,固定支架的底部设置与定位杆对应的工作台,工作台上放置螺旋桨,在定位油缸的下方设置连接法兰,连接法兰的外壁通过轴承设置旋转套,旋转套外壁上设置至少3组等分的悬臂,每组悬臂上均设置横向滑动的矫正油缸,每个矫正油缸下各连接矫正压杆,所述的移动支架上设置上顶油缸,上顶油缸上连接上顶杆,上顶油缸和矫正油缸的数量与螺旋桨的桨叶数量相对应,操作时,上顶杆顶在螺旋桨的底面,矫正压杆压在螺旋桨的顶面。压杆压在螺旋桨的顶面。压杆压在螺旋桨的顶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用螺旋桨矫正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用螺旋桨矫正装置,主要用于船用螺旋桨的螺距矫正。

技术介绍

[0002]船在航行过程中,螺旋桨打硬物是正常现象,常见的硬物例如石头、竹木和渔网等,已有的螺旋桨以铜合金材料为主,铸造出来的螺旋桨很难达到与硬物碰撞的强度和韧度,螺旋桨与硬物碰撞后,会发生变形、断裂等问题,造成各桨叶之间的螺距加大或减少,从而影响螺旋桨的使用效率。针对这种情况,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维修桨叶的设备,采取的措施一是如果变形量少,就置之不理,其缺点是影响螺旋桨使用效率;二是如果受损严重,直接更换螺旋桨,其缺点是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成本省,效果高,专门用于矫正桨叶变形的船用螺旋桨矫正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船用螺旋桨矫正装置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和移动支架,固定支架的顶部设置定位油缸,定位油缸下连接定位杆,固定支架的底部设置与定位杆对应的工作台,工作台上放置螺旋桨,在定位油缸的下方设置连接法兰,连接法兰的外壁通过轴承设置旋转套,旋转套外壁上设置至少3组等分的悬臂,每组悬臂上均设置横向滑动的矫正油缸,每个矫正油缸下各连接矫正压杆,所述的移动支架上设置上顶油缸,上顶油缸上连接上顶杆,上顶油缸和矫正油缸的数量与螺旋桨的桨叶数量相对应,操作时,上顶杆顶在螺旋桨的底面,矫正压杆压在螺旋桨的顶面。
[0005]本专利技术的船用螺旋桨矫正装置,操作时,将受损的螺旋桨放在工作台上,然后定位油缸工作,带动定位杆压下,将螺旋桨固定在工作台上不移动,再由操作人员将移动支架挪移到螺旋桨下方,将上顶杆对准螺旋桨的受损(变形)部位,再由上顶油缸带动上顶杆上顶,抵在受损部位上,接着,由操作人员手动带动悬臂旋转,以及带动矫正油缸左右横向移动,使矫正压杆对准螺旋桨上的受损(变形)部位,然后矫正油缸工作,带动矫正压杆下压对螺旋桨的受损部位进行按压,使变形部位得到矫正,调节螺旋桨各桨叶之间的螺距,提高螺旋桨的使用效果。在实际操作时,如果桨叶向上变形弯曲,由上顶杆顶在弯曲部位,矫正压杆下压,如果桨叶向下变形弯曲,由矫正压杆压在弯曲部位,上顶杆向上顶;如果桨叶的螺距变小,则矫正压杆压在桨叶的导边上,上顶杆顶在桨叶的随边上,可以加大螺距,如果桨叶的螺距变大,则矫正压杆压在桨叶的随边上,上顶杆顶在桨叶的导边上,可以减小螺距。
[0006]本专利技术的船用螺旋桨矫正装置,所述的悬臂为两根槽钢相向排列组成,矫正油缸位于两根槽钢之间,在矫正油缸的两侧外壁上设置滚子,滚子与槽钢的凹槽相配合;或者在矫正油缸的两侧外壁上设置滑块,槽钢的凹槽中设置导轨,滑块与导轨相配合。由滚子在凹槽中滚动,或者由滑块在导轨上滑动,都能保证矫正油缸横向移动方便、轻松。所述矫正油缸的缸体顶面与固定支架的顶部间距L小于等于槽钢凹槽的高度H。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槽
钢承受的强度有限,而矫正油缸承受的下压反作用力很大,所以当矫正压杆下压时,矫正油缸向上移动顶在固定支架1上,其上移的间距要小于凹槽的高度。所述的旋转套外壁上设置3组、4组、5组、6组或7组悬臂,使用时,根据螺旋桨桨叶的数量而决定悬臂的组数。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船用螺旋桨矫正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悬臂为4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滚子与槽钢凹槽配合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滑块与导轨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用螺旋桨矫正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固定支架1和移动支架2,固定支架的顶部设置定位油缸3,定位油缸下连接定位杆4,固定支架的底部设置与定位杆对应的工作台5,工作台上放置螺旋桨01,在定位油缸3的下方设置连接法兰15,连接法兰的外壁通过轴承6设置旋转套7,旋转套外壁上设置至少3组等分的悬臂8,每组悬臂上均设置横向滑动的矫正油缸9,每个矫正油缸下各连接矫正压杆10,所述的移动支架2上设置上顶油缸11,上顶油缸上连接上顶杆12,上顶油缸11和矫正油缸9的数量与螺旋桨01的桨叶数量相对应,操作时,上顶杆12顶在螺旋桨01的底面,矫正压杆10压在螺旋桨01的顶面。操作时,将受损的螺旋桨01放在工作台5上,然后定位油缸3工作,带动定位杆4压下,将螺旋桨01固定在工作台上不移动,再由操作人员将移动支架2挪移到螺旋桨01下方,将上顶杆12对准螺旋桨的受损(变形)部位,再由上顶油缸11带动上顶杆12上顶,抵在受损部位上,接着,由操作人员手动带动悬臂8旋转,以及带动矫正油缸9左右横向移动,使矫正压杆10对准螺旋桨上的受损(变形)部位,然后矫正油缸9工作,带动矫正压杆10下压对螺旋桨的受损部位进行按压,使变形部位得到矫正,调节螺旋桨各桨叶之间的螺距,提高螺旋桨的使用效果。在实际操作时,如果桨叶向上变形弯曲,由上顶杆12顶在弯曲部位,矫正压杆10下压,如果桨叶向下变形弯曲,由矫正压杆10压在弯曲部位,上顶杆12向上顶;如果桨叶的螺距变小,则矫正压杆10压在桨叶的导边上,上顶杆12顶在桨叶的随边上,可以加大螺距,如果桨叶的螺距变大,则矫正压杆10压在桨叶的随边上,上顶杆12顶在桨叶的导边上,可以减小螺距。所述的悬臂8为两根槽钢81相向排列组成,矫正油缸9位于两根槽钢81之间,在矫正油缸9的两侧外壁上设置滚子82,滚子82与槽钢81的凹槽83相配合;或者在矫正油缸9的两侧外壁上设置滑块91,槽钢81的凹槽中设置导轨92,滑块91与导轨92相配合。由滚子在凹槽中滚动,或者由滑块在导轨上滑动,都能保证矫正油缸横向移动方便、轻松。所述矫正油缸9的缸体顶面与固定支架1的顶部间距L小于等于槽钢凹槽83的高度H。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槽钢承受的强度有限,而矫正油缸承受的下压反作用力很大,所以当矫正压杆下压时,矫正油缸向上移动顶在固定支架1上,其上移的间距要小于凹槽的高度。所述的旋转套7外壁上设置3组、4组、5组、6组或7组悬臂8,如图2所示为4组悬臂的实施例示意图,使用时,根据螺旋桨桨叶的数量而决定悬臂的组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船用螺旋桨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1)和移动支架(2),固定支架的顶部设置定位油缸(3),定位油缸下连接定位杆(4),固定支架的底部设置与定位杆对应的工作台(5),工作台上放置螺旋桨(01),在定位油缸(3)的下方设置连接法兰(15),连接法兰的外壁通过轴承(6)设置旋转套(7),旋转套外壁上设置至少3组等分的悬臂(8),每组悬臂上均设置横向滑动的矫正油缸(9),每个矫正油缸下各连接矫正压杆(10),所述的移动支架(2)上设置上顶油缸(11),上顶油缸上连接上顶杆(12),上顶油缸(11)和矫正油缸(9)的数量与螺旋桨(01)的桨叶数量相对应,操作时,上顶杆(12)顶在螺旋桨(01)的底面,矫正压杆(10)压在螺旋桨(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善送
申请(专利权)人:三门县恒冠螺旋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