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421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其包括一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上分别设置一前导向套筒和一后导向套筒,前导向套筒和后导向套筒同轴,前导向套筒和/或后导向套筒可移动以调节所述前导向套筒和后导向套筒之间的间距,支架和/或支撑臂和/或前导向套筒和/或后导向套筒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克氏针的定位孔,克氏针用于固定所述支架和/或支撑臂和/或前导向套筒和/或后导向套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术中易于操作、定位准确,导针置入前可以进行透视,并根据透视结果进行有效调整,确保置入导针的准确性;螺钉顺着导针从髂骨处进入,螺钉尾部不会暴露在坐骨处,不易造成坐骨结节处的不适感及坐骨结节滑囊炎。不适感及坐骨结节滑囊炎。不适感及坐骨结节滑囊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发展,其所导致的高能量损伤越来越多,骨盆、髋臼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髋臼骨折由于其解剖形态极其不规则,且位置深,周围组织解剖复杂,其手术治疗极富挑战性,具有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出血量大、创伤大等特点。髋臼骨折的手术素来具有骨科创伤手术中的皇冠手术之称。在髋臼骨折中涉及后柱骨折的比例约50%。目前,合并有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中,后柱骨折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后路K

L入路钢板内固定和后柱螺钉固定。K

L入路切口长,创伤大,花费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包括异位骨化、股骨头坏死、坐骨神经损伤等。而后柱螺钉固定具有创伤小、花费少、固定牢固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被骨科医生所青睐。但是其具有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缺点,难以快速精确的置钉,这些缺陷限制了它的应用。既往曾有后柱螺钉导向模板的设计,用于术中快速置钉,但是其准确性仍然难以掌控,准确率约为70

80%,导针置入前无法确保其置入后的准确性,需待导针置入后再行透视评估,如遇需要调整的情况,其导向模板难以继续用于有效调整,且多次进针会造成进针道骨量减少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术中易于操作,且可在导针置入前进行透视,并根据透视结果进行有效调整,确保置入导针的准确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其包括一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所述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上分别设置一前导向套筒和一后导向套筒,所述前导向套筒和后导向套筒同轴,所述前导向套筒和/或后导向套筒可移动以调节所述前导向套筒和后导向套筒之间的间距,所述支架和/或支撑臂和/或前导向套筒和/或后导向套筒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克氏针的定位孔,所述克氏针用于固定所述支架和/或支撑臂和/或前导向套筒和/或后导向套筒。
[0006]优选的,所述支架为杆形结构,所述前支撑臂和/或后支撑臂可沿所述支架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0007]优选的,还包括一滑块,所述滑块上横向设置一贯穿的第一横滑道、以及纵向设置一贯穿的纵滑道,所述前支撑臂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滑道中,所述支架活动设置在所述纵滑道中。
[0008]优选的,所述后支撑臂一端设置所述后导向套筒,另一端设置一平行于所述支架的限位杆;所述前支撑臂一端设置所述前导向套筒,另一端设置一套设在所述限位杆中的限位环。
[0009]优选的,所述滑块上还设置有两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分别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前支撑臂的第一紧固螺钉和固定所述支架的第二紧固螺钉,所述支架上横向设置一贯穿的第二横滑道,所述后支撑臂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滑道内,所述支架上还设置一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后支撑臂的第三紧固螺钉。
[0010]优选的,所述支架上横向设置一贯穿的第二横滑道,所述后支撑臂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滑道内,所述支架上还设置一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后支撑臂的第三紧固螺钉。
[0011]优选的,所述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上均设置有刻度。
[0012]优选的,所述滑块上与所述第一横滑道同轴地、且可转动地设置一第一螺帽,所述前支撑臂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前支撑臂与所述第一螺帽螺纹连接;所述滑块上与所述纵滑道同轴地、且可转动地设置一第二螺帽,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螺帽螺纹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前导向套筒的长度大于等于120mm。
[0014]优选的,所述前支撑臂不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滑道中;所述后支撑臂不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滑道内。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术中易于操作、定位准确,导针置入前可以进行透视,并根据透视结果进行有效调整,确保置入导针的准确性;螺钉顺着导针从髂骨处进入,螺钉尾部不会暴露在坐骨结节处,不易造成不适感及坐骨结节滑囊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原理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滑块和前支撑臂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其包括一支架10,支架10上设置有前支撑臂12和后支撑臂14,前支撑臂12和后支撑臂14上分别设置一前导向套筒16和一后导向套筒18,前导向套筒16和后导向套筒18同轴。使用时,通过医生人为触摸坐骨,将后导向套筒18顶在在明显的坐骨突上,通过克氏针20固定位置;前导向套筒16则选择的进钉点为标准进钉点(弓状缘上骶髂关节前方1cm,旁开2.5cm),此点可在术中直视下准确定位,用斜向的克氏针20固定位置。前导向套筒16和后导向套筒18联动,以确保同轴,为后期进针提供可能。再用克氏针20固定支架10,从而将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固定在整个骨盆21上,以便用于X射线透射看位置是否合适,位置确定合适后,通过前导向套筒16和一后导向套筒18中,置入克氏针20,最后顺克氏针20置钉,完成手术。采用这种方式,克氏针20是贯穿整个骨头,螺钉可以从骨盆向坐骨方向进行置钉,这种置钉方式记为顺行。相对于顺行置钉,逆行置钉的钉头突出于坐骨处,对病人正常的坐姿造成影响,易形成坐骨结节滑囊炎,造成不适感;而且对于常见的逆行置钉的方式,基本上克氏针20一端进入,另一端不露头,
这导致置钉时,螺钉位置不精准。而本专利技术采用顺行置钉,定位精确,且无螺钉的钉头不会影响坐姿,康复效果好。
[0022]进一步地,前导向套筒16或后导向套筒18可移动以调节前导向套筒16和后导向套筒18之间的间距,当然,也可以前导向套筒16和后导向套筒18都可以移动。前导向套筒16和后导向套筒18之间的间距是为了根据病人体型、胖瘦的不同来调节,满足不同的需求。前导向套筒16和后导向套筒18需要在移动时、或移动后仍能确保在同一轴线上,确保进针。
[0023]进一步地,支架10和/或支撑臂和/或前导向套筒16和/或后导向套筒18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克氏针20的定位孔(未图示),克氏针20用于固定支架10和/或支撑臂和/或前导向套筒16和/或后导向套筒18。如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前导向套筒16和后导向套筒18的侧壁上设置有突出的凸块(未图示),凸块上设置定位孔,然后在前导向套筒16和后导向套筒18的位置确定后,通过插入克氏针20,将前导向套筒16和后导向套筒18固定在骨盆上,还可以有单独固定支架10的克氏针20。
[0024]进一步地,支架10为杆形结构,前支撑臂12和/或后支撑臂14可沿支架10移动地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其包括一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所述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上分别设置一前导向套筒和一后导向套筒,所述前导向套筒和后导向套筒同轴,所述前导向套筒和/或后导向套筒可移动以调节所述前导向套筒和后导向套筒之间的间距,所述支架和/或支撑臂和/或前导向套筒和/或后导向套筒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克氏针的定位孔,所述克氏针用于固定所述支架和/或支撑臂和/或前导向套筒和/或后导向套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杆形结构,所述前支撑臂和/或后支撑臂可沿所述支架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滑块,所述滑块上横向设置一贯穿的第一横滑道、以及纵向设置一贯穿的纵滑道,所述前支撑臂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滑道中,所述支架活动设置在所述纵滑道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臂一端设置所述后导向套筒,另一端设置一平行于所述支架的限位杆;所述前支撑臂一端设置所述前导向套筒,另一端设置一套设在所述限位杆中的限位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髋臼后柱螺钉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上还设置有两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分别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东张文朱锋邵毅杰朱若夫李荣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