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控制自保护下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421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单手控制自保护下降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锁孔、限位摩擦部、解锁下降摩擦部和自锁齿槽,限位摩擦部和解锁下降摩擦部之间设有用于穿设绳索的进出绳口,本单手控制自保护下降器还包括辅助齿槽,辅助齿槽与自锁齿槽分处于锁孔的两侧,且辅助齿槽位置低于自锁齿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在使用下降器在绳索上下降时可单手操作同时出现手松脱制动绳时下降器立即都能自动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绳索下降过程中,遇到绳索尾端没有打保护结的情况下,会自动形成保护模式,使下降者在绳索用尽时不会造成脱落而下坠;可实现在双绳下降使用情景下的自动保护。自动保护。自动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手控制自保护下降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空缓降装置
,特别是涉及单手控制自保护下降器。

技术介绍

[0002]下降器是一种应用于拓展训练、登山、极限、户外等运动场景或救援场景中用以保护操作人员的防护装置。现有的绳索下降器存在以下几方面缺点:(1)可单手操作的不能实现自动保护,能实现自动保护的不能单手操作;不能解放绳索运用下降过程中的另一只手,特别是特有的使用范围对解放手尤其重要,例如消防救援时、军事行动中等。如8字环、ATC、SIMPLE等下降器,单手操作但不具备保护功能,手脱离绳索后使用者即下坠。如STOP、ID等下降器,受力后都有自动掣停功能,但需要握绳子以外另一只手操作手柄才能实现下降;(2)现有的绳索用下降器在绳索尾端不打保护结的情况下,如果下降到达绳尾均会脱离绳索,使用者面临坠落风险。这就要求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有专业技能且要花费时间去打绳尾结。没有自动保护的下降器在使用时完全靠握绳的手的抓力来达到控制下降速度和停止的目的,当下降到绳尾如果没有保护结的情况下很难通过手的握力来停止下降,绳子便会从下降器中脱出,造成下坠事故,而现有带自动保护的下降器也是通过握绳以外的手操作手柄来实现下降,下降过程中其实与没有自动保护并没有太大区别,通常下降过程中都有一定的下降速度和惯性,如果到达没有保护结的绳尾,也很难在极短时间内松开手柄,所以脱离绳索的可能性也非常大;(3)目前还没有可实现双绳下降可自锁的下降器,而双绳下降在户外运动中经常应用。
[0003]如公开号为EP0688581B1的欧洲专利公开了一种下降器

系绳装置,包括:用于绳索的第一侧部引导法兰,其包括制动凸起,用于绳索的第二侧部引导法兰,其通过横向间隙与第一法兰分隔开以用于绳索通过,并且能够在用于将绳索放入就位和移除绳索的间隔位置和绳索被限制在用作绳索通道的横向间隙中的闭合位置之间位移,凸轮,该凸轮接合在第一和第二法兰之间并且可以朝向和远离制动凸起移动,凸轮操纵单元,其可以由使用者致动以使凸轮远离制动凸起位移,凸轮复位弹簧,用以推动凸轮在第一和第二法兰之间移动,用作绳索通道的横向间隙,该横向间隙在制动凸起附近的绳索输入端和凸轮附近的绳索输出端之间延伸,绳索输出端,其形成为允许根据锁定方位对绳索输出端定向,在所述锁定方位中,绳索通过用作绳索通道的横向间隙,同时围绕凸轮,并且将凸轮朝制动凸起推动,从连接端向联接端纵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法兰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制动凸起、凸轮和用作绳索通道的横向间隙位于所述连接端,而联接机构位于所述联接端。该下降器

系绳装置通过凸轮复位弹簧推动凸轮远离制动凸起实现绳索缺乏张力时的辅助滑动,当凸轮操纵单元在绳索的下降运动期间被释放时,绳索上的张力朝向制动凸起推动凸轮,使得绳索被凸轮按压在制动凸起上,以此实现下降运动的制动。但如前所述,该下降器

系绳装置存在无法解放使用者的双手的问题,当使用者的双手脱离绳索时不具备自动保护功能,故而无法应用在消防救援等特殊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现有技术中,下降器无法实现单手操作功能和自动保护功能的共存,在消防救援等特殊场合应用时使用者的操作难度较大,下降器在绳索尾端不打保护结时不具备止位保护功能的技术问题,为克服这些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单手控制自保护下降器,可实现双手脱离绳索时的自动保护功能和单手操作功能和共存,在消防救援等特殊场合可有效提升救援效率,此外,当绳索尾端不打保护结时下降器也不会脱离绳索,在提升使用便捷性的同时兼具良好的安全保护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单手控制自保护下降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锁孔、限位摩擦部、解锁下降摩擦部和自锁齿槽,限位摩擦部和解锁下降摩擦部之间设有用于穿设绳索的进出绳口,本单手控制自保护下降器还包括辅助齿槽,辅助齿槽与自锁齿槽分处于锁孔的两侧,且辅助齿槽位置低于自锁齿槽。使用时,下降者穿上安全腰带,然后用安全锁具将安全腰带和锁孔连接起来,安全锁具锁死,初始时,安全锁具在下降者的重力作用下向下受力,限位摩擦部对绳索输出阻力,当绳索制动端力消失时限位摩擦部会在绳索受下降者重力拉直的反作用力下使下降器旋转及与绳索摩擦力使下降器进入自锁保护状态。解锁下降摩擦部在下降模式时与主锁、限位摩擦部共同摩擦绳索,形成下降阻力,使下降者握手端不至于太用力,但在下降器转自锁保护状态过程中与绳索摩擦极少,使下降器快速进入到自锁保护状态。限位摩擦部和解锁下降摩擦部互成反向的限位使得绳索和下降器与锁孔的长轴方向大致平行,安全锁具在下降者的重力作用下将绳索沿锁孔长轴方向下拉,部分绳索被压入自锁齿槽中,绳索受自锁齿槽和安全锁具挤压后停滞形成自锁保护状态,下降者的双手与绳索脱离时也不会向下滑动,从而形成自锁保护。辅助齿槽可在使用者体重过大的情况下防止绳索在下降器中锁死而无法切换到下降模式。
[0006]作为优选,限位摩擦部和解锁下降摩擦部分处于壳体顶部的两端,限位摩擦部的最高点与锁孔中点的连线同锁孔长轴所成夹角在
±
15
°
范围内。限位摩擦部最高点与锁孔中间线的角度决定了限位摩擦部在壳体上的位置,也决定了限位摩擦部和解锁下降摩擦部能够产生的对绳索摩擦力的大小,对于下降器自锁、下降两种状态切换的起到辅助作用。对于常用规格的绳索而言,
±
15
°
的夹角范围所产生的摩擦力大小最为适度,既能产生较好的自锁效果,又不至于超出人的操作力量导致下降者无法操作。
[0007]作为优选,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和一对板体,壳体主体具有由壳壁周向封闭形成的腔体,壳体主体顶部、底部开放,进出绳口位于壳体主体顶部,板体固定在壳体主体的壳壁底部,两板体平行相对并分别设于壳体主体的壳壁的一对相对面上,锁孔包括第一锁孔和第一锁孔,第一锁孔和第一锁孔分别设于两个板体上。。
[0008]作为优选,解锁下降摩擦部所在侧的壳体主体壳壁具有曲面部,曲面部向壳体主体内部凹进,曲面部的壳体主体壳壁最外缘低于曲面部的最高点,解锁下降摩擦部位于曲面部上。绳索从进出绳口出绳后通常受向下的拉力,如果不设置曲面部,绳索将在壳体主体壳壁的顶缘处折拐变向,形成较锐的折拐角度,壳体主体壳壁的顶缘对绳索折拐点的压力较大,容易割断绳索纤维,减损绳索寿命。设置曲面部,则可对绳索进行较为柔和的导向,绳索形成的折拐角度较为圆钝,拉动绳索时,绳索折拐部位所受壳体主体壳壁的压力既分散又均匀,绳索纤维不易割断,可保护绳索寿命。
[0009]作为优选,壳体主体和板体一体成型。壳体主体和板体如采用装配方式结合,对装
配质量有极高要求,否则极易分离解体。而采用一体成型方式,不仅结构强度更有保证,且更易于实现。
[0010]作为优选,两板体之间固连有多个筋条,自锁齿槽、辅助齿槽设于筋条上。筋条为自锁齿槽、辅助齿槽的载体,方便自锁齿槽、辅助齿槽的构建。
[0011]作为优选,筋条两端分别焊接在两板体上。筋条通过焊接方式实现固定,结构简单,实施容易。
[0012]作为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单手控制自保护下降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有锁孔(2)、限位摩擦部(3)、解锁下降摩擦部(4)和自锁齿槽(5),限位摩擦部(5)和解锁下降摩擦部(4)之间设有用于穿设绳索的进出绳口(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齿槽(6),辅助齿槽(6)与自锁齿槽(5)分处于锁孔的两侧,且辅助齿槽(6)位置低于自锁齿槽(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手控制自保护下降器,其特征在于,限位摩擦部(3)和解锁下降摩擦部(4)分处于壳体(1)顶部的两端,限位摩擦部(3)的最高点与锁孔(2)中点的连线同锁孔长轴所成夹角在
±
15
°
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手控制自保护下降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包括壳体主体(101)和一对板体(102),壳体主体(101)具有由壳壁周向封闭形成的腔体,壳体主体(101)顶部、底部开放,进出绳口(7)位于壳体主体(101)顶部,板体(102)固定在壳体主体(101)的壳壁底部,两板体(102)平行相对并分别设于壳体主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唯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