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仿真周期变距杆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4208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升机仿真周期变距杆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的底面上设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铰接有耦合件,所述耦合件的顶部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部设有操纵杆,所述操纵杆的两端与开槽的内侧壁铰接,且操纵杆的外侧壁铰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端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传感臂,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开窗,所述传感臂的一端穿过开窗并铰接有移置板,所述移置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转动连接有滚轮,解决了现有的仿真周期变距杆控制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多采用昂贵的专用器件,导致成本较高,同时复杂的仿真结构使得对其维护和调整较为困难的问题。仿真结构使得对其维护和调整较为困难的问题。仿真结构使得对其维护和调整较为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升机仿真周期变距杆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航空器仿真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直升机仿真周期变距杆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周期变距杆简称驾驶杆,一般位于驾驶员座椅的中央前方,在轻型直升机上,周期变距杆需要做前后及左右的耦合操纵,作用是控制直升机的飞行方向,驾驶员沿横向和纵向操纵周期变距操纵杆时,自动倾斜器会出现相应方向的倾斜,从而导致旋翼拉力方向也发生相应方向的倾斜,由此得到需要的推进力以及横向和纵向操纵力,进而改变直升机的运动状态和自身姿态,真实飞机的耦合操纵是依靠被操纵机件实现的,但在该类型飞机的飞行模拟器上,真实的被操纵机件是不存在的,因此需要对周期变距杆的这种操纵进行仿真。
[0003]现有的仿真周期变距杆控制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多采用昂贵的专用器件,导致成本较高,同时复杂的仿真结构使得对其维护和调整较为困难,且目前的仿真周期变距杆控制装置上缺少操纵杆复位机构,在与操纵力杆模拟装置脱机的情况下处于倾斜状态,长期闲置后会导致传感机构精度下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直升机仿真周期变距杆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直升机仿真周期变距杆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仿真周期变距杆控制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多采用昂贵的专用器件,导致成本较高,同时复杂的仿真结构使得对其维护和调整较为困难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升机仿真周期变距杆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的底面上设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铰接有耦合件,所述耦合件的顶部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部设有操纵杆,所述操纵杆的两端与开槽的内侧壁铰接,且操纵杆的外侧壁铰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端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传感臂,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开窗,所述传感臂的一端穿过开窗并铰接有移置板,所述移置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设有多个,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外侧壁与壳体的外侧壁紧密接触。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内的底面开设有T型滑槽,所述基座下表面固定连接有T型滑块,所述T型滑块位于T型滑槽的内部。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内的底面和基座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设有多个,其中四个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设有固定螺栓。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一个所述开窗内的底面和顶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球头,所述第一球头的外侧壁与传感臂紧密接触,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开窗和第一球头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滑轨,所述限位滑轨套设在滚轮的外侧。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球头,所述第二球头的外侧壁与耦合件的下表面紧密接触,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基座的上表面和第二球头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操纵杆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开设有多个。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设置耦合件,能够使操纵杆进行前后及左右的移动,前后移动操纵杆,操纵杆带动耦合件整体在基座上表面转动,通过联动杆带动传感臂进行转动,左右移动操纵杆,操纵杆通过联动杆使传感臂和移置板整体进行左右移动,传感臂的一端与操纵力感模拟装置连接,实现仿真模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避免了采用复杂昂贵的专用器件,同时便于维护和调整。
[0014]2、通过设置第一弹簧和第一球头,能够在操纵杆前后移动后,通过第一弹簧被压缩后的回弹,为传感臂复位提供推力,通过设置第二弹簧和第二球头,能够在操纵杆左右移动后,通过第二弹簧被压缩后的回弹,为传感臂复位提供推力,解决了目前的仿真周期变距杆控制装置上缺少操纵杆复位机构,在与操纵力杆模拟装置脱机的情况下处于倾斜状态,长期闲置后会导致传感机构精度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侧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正剖视图。
[0019]其中:1、壳体;2、开窗;3、耦合件;4、操纵杆;5、安装孔;6、联动杆;7、连接块;8、移置板;9、传感臂;10、基座;11、第一弹簧;12、第一伸缩杆;13、固定螺栓;14、第一球头;15、T型滑槽;16、螺纹孔;17、滚轮;18、第二弹簧;19、开槽;20、第二伸缩杆;21、限位滑轨;22、固定块;23、T型滑块;24、第二球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

图4所示,一种直升机仿真周期变距杆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的底
面上设有基座10,基座10的上表面铰接有耦合件3,耦合件3的顶部开设有开槽19,开槽19内部设有操纵杆4,操纵杆4的两端与开槽19的内侧壁铰接,且操纵杆4的外侧壁铰接有联动杆6,联动杆6的一端铰接有连接块7,连接块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传感臂9,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开窗2,传感臂9的一端穿过开窗2并铰接有移置板8,移置板8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2,且固定块22设有多个,两个固定块22之间转动连接有滚轮17,滚轮17的外侧壁与壳体1的外侧壁紧密接触;
[0023]该装置使用时,握持操纵杆4进行前后及左右的移动,前后移动操纵杆4,操纵杆4带动耦合件3整体在基座10上表面转动,通过联动杆6带动传感臂9进行转动,传感臂9的一端在移置板8的外侧壁上转动,另一端与操纵力感模拟装置连接,左右移动操纵杆4,操纵杆4通过联动杆6使传感臂9和移置板8整体进行左右移动,滚轮17在限位滑轨21内部滚动,通过操纵力感模拟装置的反馈实现仿真模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避免了采用复杂昂贵的专用器件,同时便于维护和调整。
[0024]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内的底面开设有T型滑槽15,基座10下表面固定连接有T型滑块23,T型滑块23位于T型滑槽15的内部;通过设置T型滑槽15和T型滑块23,能够使基座10在壳体1内的底面上滑动,且防止基座10在外力作用下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仿真周期变距杆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的底面上设有基座(10),所述基座(10)的上表面铰接有耦合件(3),所述耦合件(3)的顶部开设有开槽(19),所述开槽(19)内部设有操纵杆(4),所述操纵杆(4)的两端与开槽(19)的内侧壁铰接,且操纵杆(4)的外侧壁铰接有联动杆(6),所述联动杆(6)的一端铰接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传感臂(9),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开窗(2),所述传感臂(9)的一端穿过开窗(2)并铰接有移置板(8),所述移置板(8)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2),且固定块(22)设有多个,两个所述固定块(22)之间转动连接有滚轮(17),所述滚轮(17)的外侧壁与壳体(1)的外侧壁紧密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升机仿真周期变距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的底面开设有T型滑槽(15),所述基座(10)下表面固定连接有T型滑块(23),所述T型滑块(23)位于T型滑槽(15)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升机仿真周期变距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的底面和基座(10)上均开设有螺纹孔(16),且螺纹孔(16)设有多个,其中四个所述螺纹孔(1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岩汪志强赵雅斌王涛赵浩龙罗臣臣孙瞳马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飞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