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铜川专利>正文

一种依托计算机编程的圆锥曲线教学直观智能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419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依托计算机编程的圆锥曲线教学直观智能模型,包括底盒,所述底盒外表面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环,所述底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该依托计算机编程的圆锥曲线教学直观智能模型,在使用时,人员可以通过接地螺母将支撑盘固定在地面,之后需要调节圆锥曲线教学模型的高度后,可以将限位螺母插入螺纹孔内,继而将活动环固定,待固定完毕后,人员在启动伺服电机,继而使得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转动,进而带动活动杆旋转转动,从而通过活动杆内部的螺纹带动旋转杆旋转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得圆锥曲线教学模型上升或下降,进而适应学生观看。进而适应学生观看。进而适应学生观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依托计算机编程的圆锥曲线教学直观智能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教学设备
,具体为一种依托计算机编程的圆锥曲线教学直观智能模型。

技术介绍

[0002]圆锥曲线,是由一平面截二次锥面得到的曲线,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圆为椭圆的特例)、抛物线、双曲线,圆锥曲线(二次曲线)的(不完整)统一定义:到定点(焦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准线)的距离的商是常数e(离心率)的点的轨迹,当e>1时,为双曲线的一支,当e=1时,为抛物线,当0<e<1时,为椭圆,当e=0时,为一点。
[0003]目前现有的一种依托计算机编程的圆锥曲线教学直观智能模型,在老师进行圆锥曲线教学时,通常会使用圆锥曲线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但是由于学生的身高差异,部分学生难以看清圆锥曲线教学设备,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所以现提出一种新型的依托计算机编程的圆锥曲线教学直观智能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依托计算机编程的圆锥曲线教学直观智能模型,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依托计算机编程的圆锥曲线教学直观智能模型,包括底盒,所述底盒外表面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环,所述底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内部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旋转转轴,所述旋转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锥曲线教学模型,所述活动环外表面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圆锥曲线教学模型的底部。
[0008]可选的,所述底盒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盘。
[0009]可选的,所述支撑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上表面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接地螺母。
[0010]可选的,所述活动环的表面与凹槽的表面均开始有螺纹孔,所述活动环的表面设置有与螺纹孔相适配的限位螺母。
[0011]可选的,所述伺服电机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底盒的内侧壁上。
[0012]可选的,所述支撑盘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支撑盘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以支撑盘的垂直中线呈对称设置。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依托计算机编程的圆锥曲线教学直观智能模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依托计算机编程的圆锥曲线教学直观智能模型,通过支撑盘、接地螺纹、底盒、活动环、伺服电机、活动杆、旋转杆、圆锥曲线教学模型、连接杆、顶杆和限位螺母的搭配设置,使得人员在使用时,人员可以通过接地螺母将支撑盘固定在地面,之后需要调节圆锥曲线教学模型的高度后,可以将限位螺母插入螺纹孔内,继而将活动环固定,待固定完毕后,人员在启动伺服电机,继而使得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转动,进而带动活动杆旋转转动,从而通过活动杆内部的螺纹带动旋转杆旋转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得圆锥曲线教学模型上升或下降,进而适应学生观看,且当人员需要调节圆锥曲线教学模型的角度时,人员只需扭开限位螺母,在重复操作即可,从而在调节圆锥曲线教学模型的高度同时,可以调节其角度,进而方便人员观看,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底盒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中C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盒;2、活动环;3、伺服电机;4、活动杆;5、旋转杆;6、旋转转轴;7、圆锥曲线教学模型;8、连接杆;9、顶杆;10、调节板;11、支撑盘;12、限位块;13、接地螺母;14、限位螺母;15、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依托计算机编程的圆锥曲线教学直观智能模型,包括底盒1,底盒1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调节板10,调节板10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盘11;
[0022]通过支撑盘11、接地螺纹13、底盒1、活动环2、伺服电机3、活动杆4、旋转杆5、圆锥曲线教学模型7、连接杆8、顶杆9和限位螺母14的搭配设置,使得人员在使用时,人员可以通过接地螺母13将支撑盘11固定在地面,之后需要调节圆锥曲线教学模型7的高度后,可以将限位螺母14插入螺纹孔内,继而将活动环2固定,待固定完毕后,人员在启动伺服电机3,继而使得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转动,进而带动活动杆4旋转转动,从而通过活动杆4内部的螺纹带动旋转杆5旋转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得圆锥曲线教学模型7上升或下降,进而适应学生观看,且当人员需要调节圆锥曲线教学模型7的角度时,人员只需扭开限位螺母14,在重复操作即可,从而在调节圆锥曲线教学模型7的高度同时,可以调节其角度,进而方便人员观看,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0023]支撑盘11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撑盘11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以支撑盘11的垂直中线呈对称设置,支撑盘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的上表面通过螺纹活
动连接有接地螺母13,底盒1外表面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环2,活动环2的表面与凹槽的表面均开始有螺纹孔,活动环2的表面设置有与螺纹孔相适配的限位螺母14,底盒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5,连接件1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底盒1的内侧壁上,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4,活动杆4的内部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旋转杆5,旋转杆5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旋转转轴6,旋转转轴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锥曲线教学模型7,活动环2外表面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顶杆9,顶杆9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圆锥曲线教学模型7的底部。
[0024]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0025]综上所述,该依托计算机编程的圆锥曲线教学直观智能模型,使用时,通过支撑盘11、接地螺纹13、底盒1、活动环2、伺服电机3、活动杆4、旋转杆5、圆锥曲线教学模型7、连接杆8、顶杆9和限位螺母14的搭配设置,使得人员在使用时,人员可以通过接地螺母13将支撑盘11固定在地面,之后需要调节圆锥曲线教学模型7的高度后,可以将限位螺母14插入螺纹孔内,继而将活动环2固定,待固定完毕后,人员在启动伺服电机3,继而使得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转动,进而带动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依托计算机编程的圆锥曲线教学直观智能模型,包括底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1)外表面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环(2),所述底盒(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所述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4),所述活动杆(4)的内部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旋转杆(5),所述旋转杆(5)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旋转转轴(6),所述旋转转轴(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锥曲线教学模型(7),所述活动环(2)外表面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顶杆(9),所述顶杆(9)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圆锥曲线教学模型(7)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托计算机编程的圆锥曲线教学直观智能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1)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调节板(10),所述调节板(10)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盘(1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铜川
申请(专利权)人:范铜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