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410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开关装置,包括线圈绕组及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连接有用于控制线圈绕组内部双线圈切换的切换开关,切换开关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按钮件、两个跳变单元、动触头板和支撑弹簧,按钮件的顶端伸出壳体作为切换开关的控制端接触动铁芯模块,按钮件的底端通过支撑弹簧连接壳体内的筋板,动触头板中央设有安装槽,按钮件穿过安装槽,每个跳变单元一端铰接按钮件,另一端铰接安装槽的内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冲击能力强、动作迅速、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开关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开关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磁开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磁开关是用电磁铁控制的开关,也就是电磁铁与开关相结合构成的一种独立的装置,当电磁铁线圈通电后产生电磁吸力,衔铁推或拉动开关触点闭合,从而接通所控制电路。它的功能是将输入给线圈绕组的通电/断电的电信号转换为衔铁与磁轭吸合/分离的机械动作,再将衔铁的机械动作输出给其它被控制机构。电磁开关在各行业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工业领域的接触器。
[0003]典型的电磁开关装置如公开号为CN202513091U的中国技术公开所示。这种传统结构存在以下问题:电磁开关内的切换开关采用内置式摇臂结构,为了确保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具有足够大的开距,往往会将摇臂设置的较长,导致整体的体积较大;同时,摇臂的转动距离和衔铁的动作行程是相对应的,衔铁对摇臂的冲击会直接转化为切换开关内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的冲击,会对触点的较大的伤害,导致使用寿命降低,同时容易发生误触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电磁开关装置,有效减小装置体积、延长使用寿命。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电磁开关装置,包括线圈绕组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有用于控制线圈绕组内部双线圈切换的切换开关,沿所述线圈绕组的磁路方向设有可直线运动的动铁芯模块,所述切换开关的控制端设置在所述动铁芯模块的行程范围内,所述切换开关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按钮件、两个跳变单元、动触头板和支撑弹簧,所述按钮件的顶端伸出壳体作为切换开关的控制端接触动铁芯模块,所述按钮件的底端通过支撑弹簧连接壳体内的筋板,所述动触头板中央设有安装槽,所述按钮件穿过安装槽,所述两个跳变单元对称设置在按钮件的两侧,每个跳变单元一端铰接按钮件,另一端铰接安装槽的内边,动触头板的两端为动触点,在每个动触点的上方、下方或上下方设有静触点。
[0007]进一步地,所述跳变单元包括伸缩杆件和跳变弹簧,所述伸缩杆件的两端设有限位块,所述跳变弹簧套在伸缩杆件上并且两端抵靠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铰接按钮件或安装槽的内边。
[0008]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的端部为内凹三角槽,该内凹三角槽半嵌套在按钮件或安装槽的内边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连接机构,每个连接机构包括限位块和两个平行且对角分布的四分之一圆柱杆,四分之一圆柱杆的一端连接限位块,另一端设有卡钩,两个连接机构的四分之一圆柱杆互相嵌合形成伸缩杆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按钮件的底部设有限位杆,在壳体的筋板上设有导向槽,所述限位杆插入导向槽中并且可沿导向槽上下移动,所述支撑弹簧套在限位杆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动触头板的两侧设有翻边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端设有按钮孔,所述按钮件的顶端为接触端,该接触端穿过按钮孔,在接触端上设有宽度大于按钮孔的限位边。
[0013]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绕组包括磁轭,所述切换开关安装在磁轭的一侧,所述壳体的顶端朝向动铁芯模块。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按钮件的中间设有两侧贯通的槽孔并且在槽孔中设有凸杆,所述跳变单元一端伸入槽孔铰接凸杆。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在切换开关内设置了由按钮件、两个跳变单元、动触头板和支撑弹簧组成的跳变结构,该跳变结构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切换开关的内部空间,在小空间下确保了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具有足够大的安全开距;另一方面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防冲击能力:静铁芯的下移不会马上造成按钮件的下移,只有当超过一定幅度的冲击后才会触发跳变结构,跳变结构带动动触头板上下移动,触头之间的接触力始终由跳变弹簧控制,避免了铁芯直接冲击对触头造成损伤,而且切换过程迅速、安全、易于控制。
[0017]2、跳变单元有两个结构相同的连接机构和跳变弹簧组成,每个连接机构包括限位块和两个平行且对角分布的四分之一圆柱杆,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且伸缩稳定性强。
[0018]3、本技术在动触头板的两侧设有翻边结构,提高动触头板强度的同时提高保证电流接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爆炸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切换开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切换开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跳变单元的爆炸示意图。
[0024]图6为动触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线圈绕组,11、磁轭;
[0027]2、控制模块;
[0028]3、切换开关,31、壳体,311、筋板,312、导向槽,313、按钮孔,32、按钮件,321、槽孔,322、凸杆,323、限位杆,324、接触端,325、限位边,33、跳变单元,331、伸缩杆件,331a、四分之一圆柱杆,331b、卡钩,332、跳变弹簧,333、限位块,333a、内凹三角槽,34、动触头板,341、安装槽,342、动触点,343、翻边结构,35、支撑弹簧,36、静触点,37、接线端子,38、铜片;
[0029]4、动铁芯模块;
[0030]5、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2]如图1所示,以接触器为例,本实施例体提供了一种电磁开关装置,包括外壳5,在外壳5内设有线圈绕组1和控制模块2。控制模块2连接有用于控制线圈绕组1内部双线圈切换的切换开关3。控制模块2为电子控制器,包括电路板和焊接在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元器件。在沿线圈绕组1的磁路方向设有可动的动铁芯模块4,动铁芯模块4设置在外壳5中,切换开关3的控制端设置在动铁芯模块4的行程范围内,当动铁芯模块4向下移动时,可以接触撞击切换开关3的控制端从而实现线圈绕组1内部双线圈的切换。动铁芯模块4包括互相连接的衔铁和触头支持,衔铁或触头支持都可以用于接触切换开关3的控制端,本实施例中优选触头支持下压切换开关3的控制端。
[0033]如图2所示,电磁开关装置还包括磁轭11,线圈绕组1套接在磁轭11内,磁轭11上设置有抵住上方动铁芯模块4的端壁。切换开关3安装在磁轭11的一侧,切换开关3的控制端位于切换开关3的顶端朝向动铁芯模块4。
[0034]如图3和图4所示,切换开关3包括壳体31,以及安装在壳体31内的按钮件32、两个跳变单元33、动触头板34和支撑弹簧35。按钮件32的顶端伸出壳体31作为切换开关3的控制端接触动铁芯模块4,具体为:壳体31的顶端设有按钮孔313,按钮件32的顶端为接触端3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开关装置,包括线圈绕组(1)及控制模块(2),所述控制模块(2)连接有用于控制线圈绕组(1)内部双线圈切换的切换开关(3),沿所述线圈绕组(1)的磁路方向设有可直线运动的动铁芯模块(4),所述切换开关(3)的控制端设置在所述动铁芯模块(4)的行程范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3)包括壳体(31),以及安装在壳体(31)内的按钮件(32)、两个跳变单元(33)、动触头板(34)和支撑弹簧(35),所述按钮件(32)的顶端伸出壳体(31)作为切换开关(3)的控制端接触动铁芯模块(4),所述按钮件(32)的底端通过支撑弹簧(35)连接壳体(31)内的筋板(311),所述动触头板(34)中央设有安装槽(341),所述按钮件(32)穿过安装槽(341),所述两个跳变单元(33)对称设置在按钮件(32)的两侧,每个跳变单元(33)一端铰接按钮件(32),另一端铰接安装槽(341)的内边,动触头板(34)的两端为动触点(342),在每个动触点(342)的上方、下方或上下方设有静触点(3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跳变单元(33)包括伸缩杆件(331)和跳变弹簧(332),所述伸缩杆件(331)的两端设有限位块(333),所述跳变弹簧(332)套在伸缩杆件(331)上并且两端抵靠限位块(333),所述限位块(333)铰接按钮件(32)或安装槽(341)的内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勇施钰李新叶史亚闻李为为魏文杰郑云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