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88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培养箱,包括培养箱本体,所述培养箱本体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的上端面啮合连接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的中心处竖直固定穿插有往复丝杠,所述往复丝杠的上端面转动连接在培养箱本体的内壁上,所述往复丝杠上螺纹连接有往复丝杠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伺服电机、斜齿轮和往复丝杠的相互配合可以达到对放置在上层和下层培养盘中的的菌菇喷洒营养液,使放置在上层和下层培养盘中的菌菇接收的营养液大致相同,使其上下层的菌菇生长速度一致,进而使得后期菌菇采摘时间一致,节省了人工成本。节省了人工成本。节省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培养箱


[0001]本技术涉及菌菇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菇培养箱本体。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菇是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菇是可供食用的覃菌,通称蘑菇、菇类。覃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食用菌菇不仅味美、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而且有多种抗病治病的药用保健价值。
[0003]菌菇的生长需要较为苛刻的环境条件,使得菌菇自然生长十分困难,因此就需要人工进行培育。然而现有的人工培育菌菇采用的浇灌方式,大多是通过培养箱本体顶部的一个喷头向下喷洒营养液,这就造成培育架的上下层的菌菇接收到的营养液的量不一样,进而导致培育架上的菌菇生长速度不一,导致后期菌菇的采摘时间不一致,需要进行多次重复采摘,增加了人工成本。
[0004]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食用菌菇培养箱本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人工培育菌菇采用的浇灌方式,大多是通过培养箱本体顶部的一个喷头向下喷洒营养液,这就造成培育架的上下层的菌菇接收到的营养液的量不一样,进而导致培育架上的菌菇生长速度不一,导致后期菌菇的采摘时间不一致,需要进行多次重复采摘,增加了人工成本”的缺陷,从而提出一种食用菌培养箱。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食用菌培养箱,包括培养箱本体,所述培养箱本体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的上端面啮合连接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的中心处竖直固定穿插有往复丝杠,所述往复丝杠的上端面转动连接在培养箱本体的内壁上,所述往复丝杠上螺纹连接有往复丝杠套,所述往复丝杠套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左侧所述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中心处滑动连接有L型支撑柱,所述L型支撑柱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在培养箱本体的顶部内壁上,所述L型支撑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培养箱本体的左侧内壁上,右侧所述连接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喷杆,所述喷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背离喷杆的一端贯穿培养箱本体的上端面并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固定连接在培养箱本体的上端面,所述水箱的上端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水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背离第二伺服电机的一端贯穿水箱的左侧壁并转动连接在水箱的右侧内壁上,所述转动轴上等间距的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所述第二斜齿轮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下端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齿带传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与齿带啮
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处竖直固定穿插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外壁上等间距的固定连接有多个培养盘,每个所述培养盘均位于喷杆的正前方,并与喷杆相互平行,所述中心轴贯穿每个所述培养盘的中心处,所述培养箱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开关门。
[0008]优选的,所述软管内设置有过滤网,且所述软管的上端与水箱相互连通,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贯穿喷杆的右端并与喷杆内相互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中心轴的两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每个所述转动块均固定连接在培养箱本体的内壁上。
[0010]优选的,所述开关门上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0011]优选的,所述培养箱本体的左侧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处设置有空气净化网。
[0012]优选的,每个所述搅拌叶上均设置有多个搅拌孔。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通过第一伺服电机、斜齿轮和往复丝杠的相互配合可以达到对放置在上层和下层培养盘中的的菌菇喷洒营养液,使放置在上层和下层培养盘中的菌菇接收的营养液大致相同,使其上下层的菌菇生长速度一致,进而使得后期菌菇采摘时间一致,节省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用菌培养箱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用菌培养箱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培养箱本体、2第一伺服电机、3水箱、4L型支撑柱、5固定块、6第一斜齿轮、7第二斜齿轮、8往复丝杠、9中心轴、10培养盘、11软管、12第二伺服电机、13往复丝杠套、14转动轴、15开关门、16第二齿轮、17搅拌叶、18齿带、19第一齿轮、20喷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参照图1

2,一种食用菌培养箱,包括培养箱本体1,培养箱本体1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2,第一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6,第一斜齿轮6的上端面啮合连接有第二斜齿轮7,第二斜齿轮7的中心处竖直固定穿插有往复丝杠8,往复丝杠8的上端面转动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的内壁上,往复丝杠8上螺纹连接有往复丝杠套13,往复丝杠套13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左侧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固定块5的中心处滑动连接有L型支撑柱4,L型支撑柱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的顶部内壁上,L型支撑柱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的左侧内壁上,右侧连接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喷杆20,喷杆2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软管11,软管11的背离喷杆20的一端贯穿培养箱本体1的上端面并设置有水箱3,水箱3固定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的上端面,水箱3的上
端面设置有进水口,水箱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12,第二伺服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4,转动轴14背离第二伺服电机12的一端贯穿水箱3的左侧壁并转动连接在水箱3的右侧内壁上,转动轴14上等间距的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17,第二斜齿轮7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下端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19,第一齿轮19通过齿带18传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6,第一齿轮19和第二齿轮16分别与齿带18啮合连接,第二齿轮16的中心处竖直固定穿插有中心轴9,中心轴9的外壁上等间距的固定连接有多个培养盘10,每个培养盘10均位于喷杆20的正前方,并与喷杆20相互平行,中心轴9贯穿每个培养盘10的中心处,培养箱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开关门15,通过第一伺服电机2、往复丝杠8和喷杆20的配合设置可以达到对放置在上层和下层的菌菇施加营养液的效果,开关门15也可以打开方便取出培养好的菌菇。
[0021]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培养箱,包括培养箱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本体(1)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6),所述第一斜齿轮(6)的上端面啮合连接有第二斜齿轮(7),所述第二斜齿轮(7)的中心处竖直固定穿插有往复丝杠(8),所述往复丝杠(8)的上端面转动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的内壁上,所述往复丝杠(8)上螺纹连接有往复丝杠套(13),所述往复丝杠套(13)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左侧所述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的中心处滑动连接有L型支撑柱(4),所述L型支撑柱(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的顶部内壁上,所述L型支撑柱(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的左侧内壁上,右侧所述连接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喷杆(20),所述喷杆(2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软管(11),所述软管(11)的背离喷杆(20)的一端贯穿培养箱本体(1)的上端面并设置有水箱(3),所述水箱(3)固定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的上端面,所述水箱(3)的上端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水箱(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12),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4),所述转动轴(14)背离第二伺服电机(12)的一端贯穿水箱(3)的左侧壁并转动连接在水箱(3)的右侧内壁上,所述转动轴(14)上等间距的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海彬叶彦慧郑燕妮
申请(专利权)人:汉中市汉台区汉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