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充电接口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38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双向充电接口电路,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包括连接模块、充电功率识别模块、检测电路以及主回路控制模块,充电识别功率模块包括输入信号端CC1和输出信号端CC2,输入信号端CC1检测到输入信号以及输出信号端CC2检测到输出信号,确认正常后,主回路控制模块导通,开启充电和放电,充电功率识别模块与外部设备通讯信号交互,确认好能够通过的最大功率后,开始变换功率放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支持傻瓜式插拔,儿童和老人都可以使用,可以按照用户习惯调整好角度和方向,支持正反面插拔操作,支持双向充电技术,既可以为外部设备充电,也可以给自身进行补电,增加续航能力。增加续航能力。增加续航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充电接口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双向充电接口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都是固定角度和固定方向的充电接口,用户体验感很不好,实际操作麻烦,而且要对准接口,方向和正反面都要确认好,接错插入或者强行插入充电口不但会把接口损坏,还会把终端设备烧坏。充电效率低下,接触电阻大,电流能力弱,让时间都浪费在等待充电上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一种双向充电接口电路,能够提升充电效率。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充电接口电路,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连接模块、充电功率识别模块、检测电路以及主回路控制模块,所述连接模块、充电功率识别模块、检测电路以及主回路控制模块之间电性连接;
[0005]充电识别功率模块包括输入信号端CC1和输出信号端CC2,输入信号端CC1检测到输入信号以及输出信号端CC2检测到输出信号,确认正常后,主回路控制模块导通,开启充电和放电,充电功率识别模块与外部设备通讯信号交互,确认好能够通过的最大功率后,开始变换功率放电。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连接模块包括连接端子TC1,所述连接端子TC1的VBUS1管脚和VBUS3管脚并联后,还与主回路控制模块连接,且VBUS1管脚和VBUS3管脚设有VB+端;
[0007]连接端子TC1的CC1管脚与输入信号端CC1连接;
[0008]连接端子TC1的CC2管脚与输出信号端CC2连接;
[0009]连接端子TC1的DP1管脚与DP2管脚并联,且DP2管脚连接有充电功率识别模块的正向差分信号和DN2管脚连接有充电功率识别模块的负向差分信号;
[0010]连接端子TC1的GND管脚与SHELL1、SHELL2、SHELL3、SHELL4管脚之间相互并联,还与检测模块连接,且SHELL2管脚设有VB

端。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R2、R3,连接端子TC1的SHELL4管脚与电阻R1和电阻R3串联,连接端子TC1的SHELL4管脚还与电阻R2一端连接,电阻R2另一端接地。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主回路控制模块包括晶体管Q1、晶体管Q2、电阻R7、电阻R8以及电容C12;
[0013]所述晶体管Q1的漏极与连接端子TC1的VBUS3管脚连接,晶体管Q1的源极与晶体管Q2的源极连接,晶体管Q1的栅极与晶体管Q2的栅极连接,且晶体管Q1的源极与晶体管Q1的栅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7,电容C12并联在电阻R7两端,晶体管Q2的栅极连接电阻R8一端,电
阻R8另一端设有Type Control端口。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晶体管Q1和晶体管Q2型号相同,均为GTMQ080P03A。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支持傻瓜式插拔,儿童和老人都可以使用;
[0017]2.可以按照用户习惯调整好自己的角度和方向,支持正反面插拔操作,既方便又省时;
[0018]3.充电效率相比传统接口提高10

20倍,让充电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等待;
[0019]4.支持双向充电技术,既可以为外部设备充电,也可以给自身进行补电,增加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23]参考图1,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双向充电接口电路,包括连接模块1、充电功率识别模块2、检测电路3以及主回路控制模块4,所述连接模块1、充电功率识别模块2、检测电路3以及主回路控制模块4之间电性连接;
[0024]充电识别功率模块2包括输入信号端CC1和输出信号端CC2,输入信号端CC1检测到输入信号以及输出信号端CC2检测到输出信号,确认正常后,主回路控制模块4导通,开启充电和放电,充电功率识别模块2与外部设备通讯信号交互,确认好能够通过的最大功率后,开始变换功率放电。
[0025]在上述实施例中,本技术通过输入信号端CC1检测到输入信号以及输出信号端CC2检测到输出信号,确认正常后,主回路控制模块导通,开启充电和放电,充电功率识别模块2与外部设备通讯信号交互,确认好能够通过的最大功率后,开始变换功率放电,既支持双向充电技术,又可以为外部设备充电,也可以给自身进行补电,增加续航能力。
[0026]进一步的,连接模块1包括连接端子TC1,所述连接端子TC1的VBUS1管脚和VBUS3管脚并联后,还与主回路控制模块4连接,且VBUS1管脚和VBUS3管脚设有VB+端,连接端子TC1的CC1管脚与输入信号端CC1连接,连接端子TC1的CC2管脚与输出信号端CC2连接,连接端子TC1的DP1管脚与DP2管脚并联,且DP2管脚连接有充电功率识别模块2的正向差分信号和DN2管脚连接有充电功率识别模块2的负向差分信号,连接端子TC1的GND管脚与SHELL1、
SHELL2、SHELL3、SHELL4管脚之间相互并联,还与检测模块3连接,且SHELL2管脚设有VB

端。
[0027]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端子TC1支持傻瓜式插拔,儿童和老人都可以使用。
[0028]再进一步的,检测电路3包括电阻R1、R2、R3,连接端子TC1的SHELL4管脚与电阻R1和电阻R3串联,连接端子TC1的SHELL4管脚还与电阻R2一端连接,电阻R2另一端接地。
[0029]另外,主回路控制模块4包括晶体管Q1、晶体管Q2、电阻R7、电阻R8以及电容C12,所述晶体管Q1和晶体管Q2型号相同,均为GTMQ080P03A,所述晶体管Q1的漏极与连接端子TC1的VBUS3管脚连接,晶体管Q1的源极与晶体管Q2的源极连接,晶体管Q1的栅极与晶体管Q2的栅极连接,且晶体管Q1的源极与晶体管Q1的栅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7,电容C12并联在电阻R7两端,晶体管Q2的栅极连接电阻R8一端,电阻R8另一端设有Type Control端口,该Type Control端口可以配合主回路控制模块4的晶体管Q1、Q2做充放电的接口。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充电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模块、充电功率识别模块、检测电路以及主回路控制模块,所述连接模块、充电功率识别模块、检测电路以及主回路控制模块之间电性连接;充电识别功率模块包括输入信号端CC1和输出信号端CC2,输入信号端CC1检测到输入信号以及输出信号端CC2检测到输出信号,确认正常后,主回路控制模块导通,开启充电和放电,充电功率识别模块与外部设备通讯信号交互,确认好能够通过的最大功率后,开始变换功率放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充电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连接模块包括连接端子TC1,所述连接端子TC1的VBUS1管脚和VBUS3管脚并联后,还与主回路控制模块连接,且VBUS1管脚和VBUS3管脚设有VB+端;连接端子TC1的CC1管脚与输入信号端CC1连接;连接端子TC1的CC2管脚与输出信号端CC2连接;连接端子TC1的DP1管脚与DP2管脚并联,且DP2管脚连接有充电功率识别模块的正向差分信号和DN2管脚连接有充电功率识别模块的负向差分信号;连接端子TC1的GND管脚与SHELL1、SH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然李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诚泰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