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挡板的表面清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277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15
一种带挡板的表面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吸尘桶、前挡板和后端板,前挡板设于前述支架的前端;后挡板设于前述支架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的前端具有第一前配合部和第二前配合部,后端具有第一后配合部和第二后配合部,所述的前挡板和后挡板能翻转地设于支架上。支架处于前移的状态下,前挡板与第一前配合部配合并底部脱离待清洗表面,后挡板与第一后配合部配合并底部接触待清洗表面;支架处于后退的状态下,前挡板与第二前配合部配合并底部接触待清洗表面,所述的后挡板与第二后配合部配合并底部脱离待清洗表面。增加吸力的同时,又不阻碍大颗粒杂质的吸附,从而增加了清洁的污渍种类,提高了清洁能力。提高了清洁能力。提高了清洁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挡板的表面清洁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面清洗装置,属于吸尘清扫工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吸尘器的吸尘头中,有一部分产品装有固定的挡板或刮条机构,可以帮助吸尘器更紧密的贴近地面,更好的传递负压,减少吸尘器坚硬部分,增强清洁能力,有助于刮走灰尘等颗粒物和水。相关专利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520728515.3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吸尘器用吸尘头》(授权公告号为公告CN204950801U);类似的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420115017.7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清洁机器人》(公告号CN203776835U)。
[0003]增加了挡板的吸尘器吸尘头在推拉过程中因为固定的挡板造成吸尘头距离地面太近,造成稍大颗粒物无法进入强吸力区,而被推走,从而造成清洁能力的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前进时前挡板打开,后挡板关闭并后退时前挡板关闭后挡板打开的表面清洁组件。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挡板的表面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支架;
[0007]吸尘桶,设于前述支架上具有内容空间及负压吸入口;
[0008]前挡板,设于前述支架的前端;以及
[0009]后挡板,设于前述支架的后端,
[00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的前端具有第一前配合部和第二前配合部,后端具有第一后配合部和第二后配合部,所述的前挡板和后挡板能翻转地设于支架上,
[0011]所述支架处于前移的状态下,所述的前挡板与第一前配合部配合并底部脱离待清洗表面,所述的后挡板与第一后配合部配合并底部接触待清洗表面;
[0012]所述支架处于后退的状态下,所述的前挡板与第二前配合部配合并底部接触待清洗表面,所述的后挡板与第二后配合部配合并底部脱离待清洗表面。
[0013]具有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实现:
[0014]第一种,所述前挡板的顶端具有前连接轴部,所述支架的前端设有供前连接轴部的前轴腔,该前轴腔的前侧形成有前尖角部,后侧形成有前圆角部,所述的第一前配合部即为前述的前圆角部,所述的第二前配合部即为前述的前尖角部。
[0015]所述后挡板的顶端具有后连接轴部,所述支架的后端设有供后连接轴部的后轴腔,该后轴腔的前侧形成有后圆角部,后侧形成有后尖角部,所述的第二前配合部即为前述的后尖角部,所述的第二前配合部即为前述的后圆角部。
[0016]第二种,所述前挡板的顶端具有前连接轴部,该前连接轴部上分别成型有第一前弧片部和第二前弧片部,前述的第一前弧片部和第二前弧片部弯曲方向相反,所述支架的
前端设有供前连接轴部的前轴腔,所述支架靠近前轴腔设有与第一前弧片部配合的前挡部,该前挡部即为第一前配合部;
[0017]所述支架前端能转动地设有前轮,该前轮具有内圈,前述前轴腔的中轴线贯穿通过内圈的中心,该内圈内壁具有与前述第二弧片部配合的前凸部,该前凸部即为第二前配合部;
[0018]所述支架处于前移的状态下,前述的前凸部驱动第二前弧片部的一侧并带动前挡板翻转,所述的前挡板的底部脱离待清洗表面;
[0019]所述支架处于后退的状态下,前述的前凸部驱动第二前弧片部的另一侧并带动前挡板翻转,所述的前挡板的底部接触待清洗表面。
[0020]所述前凸部外端面为弧形。
[0021]所述后挡板的顶端具有后连接轴部,该后连接轴部上分别成型有第一后弧片部和第二后弧片部,前述的第一后弧片部和第二后弧片部弯曲方向相反,所述支架的后端设有供后连接轴部的后轴腔,所述支架靠近后轴腔设有与第一后弧片部配合的后挡部,该后挡部即为第一后配合部;
[0022]所述支架能的后端转动地设有后轮,该后轮具有内圈,前述后轴腔的中轴线贯穿通过内圈的中心,该内圈内壁具有与前述第二后弧片部配合的后凸部,该后凸部即为第二后配合部;
[0023]所述支架处于前移的状态下,前述的后凸部驱动第二后弧片部的一侧并带动后挡板翻转,所述的后挡板的底部接触待清洗表面;
[0024]所述支架处于后退的状态下,前述的后凸部驱动第二后弧片部的另一侧并带动后挡板翻转,所述的后挡板的底部脱离待清洗表面。
[0025]所述后凸部外端面为弧形。
[0026]所述支架的两侧均设有柔性胶垫或毛刷。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前挡板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配合关系及后挡板与第一后配合部和第二后配合部的配合关系,实现前挡板和后挡板的自动位置变动,在增加吸力的同时,又不阻碍大颗粒杂质的吸附,从而增加了清洁的污渍种类,提高了清洁能力。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的分解图。
[0030]图3为实施例1后退时的剖视图。
[0031]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
[0032]图5为图3中B部放大图。
[0033]图6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图6的分解图。
[0035]图8为图7中C部放大图。
[0036]图9为图7中D部放大图。
[0037]图10为图7中E部放大图。
[0038]图11为实施例2前进时的剖视图。
[0039]图12为图11中F部的放大图。
[0040]图13为图11中G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42]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表面清洁组件包括支架1、吸尘桶2、前挡板3及后挡板4,支架1的两侧均设有柔性胶垫。吸尘桶2设于支架1上具有内容空间及负压吸入口,吸尘桶2通过连接管21连接有负压发生器22;前挡板3能翻转地设于支架1的前端;后挡板4能翻转地设于支架1的后端。
[0043]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前挡板3的顶端具有前连接轴部31,支架1的前端设有供前连接轴部31的前轴腔,该前轴腔的前侧形成有前尖角部11,后侧形成有前圆角部12。后挡板4的顶端具有后连接轴部41,支架1的后端设有供后连接轴部41的后轴腔,该后轴腔的前侧形成有后圆角部14,后侧形成有后尖角部13。
[0044]支架1处于前移的状态下,前挡板3与前圆角部12配合并底部脱离待清洗表面10,后挡板4与后尖角部13配合并底部接触待清洗表面10。
[0045]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支架1处于后退的状态下,前挡板3与前尖角部11配合并底部接触待清洗表面10,后挡板4与后圆角部14配合并底部脱离待清洗表面10。
[0046]实施例2,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前挡板3的顶端具有前连接轴部31,该前连接轴部31上分别成型有第一前弧片部33和第二前弧片部32,第一前弧片部33和第二前弧片部32弯曲方向相反,支架1的前端设有供前连接轴部31的前轴腔,支架1靠近前轴腔设有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挡板的表面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吸尘桶,设于前述支架上具有内容空间及负压吸入口;前挡板,设于前述支架的前端;以及后挡板,设于前述支架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的前端具有第一前配合部和第二前配合部,后端具有第一后配合部和第二后配合部,所述的前挡板和后挡板能翻转地设于支架上,所述支架处于前移的状态下,所述的前挡板与第一前配合部配合并底部脱离待清洗表面,所述的后挡板与第一后配合部配合并底部接触待清洗表面;所述支架处于后退的状态下,所述的前挡板与第二前配合部配合并底部接触待清洗表面,所述的后挡板与第二后配合部配合并底部脱离待清洗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挡板的表面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的顶端具有前连接轴部,所述支架的前端设有供前连接轴部的前轴腔,该前轴腔的前侧形成有前尖角部,后侧形成有前圆角部,所述的第一前配合部即为前述的前圆角部,所述的第二前配合部即为前述的前尖角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挡板的表面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板的顶端具有后连接轴部,所述支架的后端设有供后连接轴部的后轴腔,该后轴腔的前侧形成有后圆角部,后侧形成有后尖角部,所述的第二前配合部即为前述的后尖角部,所述的第二前配合部即为前述的后圆角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挡板的表面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的顶端具有前连接轴部,该前连接轴部上分别成型有第一前弧片部和第二前弧片部,前述的第一前弧片部和第二前弧片部弯曲方向相反,所述支架的前端设有供前连接轴部的前轴腔,所述支架靠近前轴腔设有与第一前弧片部配合的前挡部,该前挡部即为第一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斌何欢承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