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G基站的选址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276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15
本公开实施例是关于一种5G基站的选址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选址区域,对所述区域中现有4G基站的站址环境进行分类;根据所述分类,生成每一类站址环境在5G场景下的仿真参数,并获取5G覆盖预测范围;利用4G覆盖类数据,对5G环境下的所述5G覆盖预测范围进行校正,得到影响5G基站选址的评价因素权重值;根据所述评价因素权重值,计算出基站在5G覆盖区域下的选址评价函数;基于所述选址评价函数得到所述区域内原始4G基站被选为5G站址的可能性优先级,并根据所述优先级确定出5G基站的候选站址。本公开实施例有效地确保了不同环境下的网络质量情况,还使得5G基站的选址更加精确。加精确。加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5G基站的选址方法及装置


[0001]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终端定位
,尤其涉及一种5G基站的选址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5G网络建设初期,需要优先确定建站地址,由于建设规模的巨大,很难开展大量的新建站址工作,诸如勘探,测量,选址等仍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般地,5G网络大部分站点选址会采用现有4G现有基站位置,一方面,节约了规划建设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快速实施5G网络建设。
[0003]相关技术中,选站策略一般地基于单一数据源,例如从TD(Time Division)站址选择LTE(Long Term Evolution)站点位置,主要采用仿真/测试进行网络覆盖和干扰的预测,同时,设置一定的门限要求,达到要求的TD站点作为LTE网络选址输出。或者从已有网络中选出若干个站址,通过仿真的方式预测待规划网络的覆盖,容量要求,判定是否达到待规划网络建设要求,从而作为站址输出。
[0004]关于上述技术方案,专利技术人发现至少存在如下一些技术问题:例如,判定选址与否的数据源单一,未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网络质量、业务量、网络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考虑不同环境对网络指标的要求,如基站处于城区时,性能指标要求就略高,而处于郊区时,性能指标要求就较低,需要对不同的城区环境建立相应地预测评估范围,更有利于获取有效数据用于站址选站。因此,有必要改善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0005]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G基站的选址方法及装置,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0007]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5G基站的选址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S1:确定选址区域,对所述区域中现有4G基站的站址环境进行分类;
[0009]步骤S2:根据所述分类,生成每一类站址环境在5G场景下的仿真参数,并获取5G覆盖预测范围;
[0010]步骤S3:利用4G覆盖类数据,对5G环境下的所述5G覆盖预测范围进行校正,得到影响5G基站选址的评价因素权重值;
[0011]步骤S4:根据所述评价因素权重值,计算出基站在5G覆盖区域下的选址评价函数;
[0012]步骤S5:基于所述选址评价函数得到所述区域内原始4G基站被选为5G站址的可能性优先级,并根据所述优先级确定出5G基站的候选站址。
[0013]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1中,依据基站的间距以及高层建筑物的密度对所述区域中现有4G基站的站址环境进行分类。
[0014]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1中,
[0015]所述基站的间距小于150m,且所述高层建筑物的密度大于75%时,确定所述站址环境为密集城区;
[0016]所述基站的间距大于150m小于250m,且所述高层建筑物的密度大于50%而小于75%时,确定所述站址环境为一般城区;
[0017]所述基站的间距大于250m小于500m,且所述高层建筑物的密度大于40%而小于50%时,确定所述站址环境为乡镇;
[0018]所述基站的间距大于500m,且所述高层建筑物的密度小于40%时,确定所述站址环境为农村。
[0019]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5G覆盖预测范围=LTE RSRP+(5G基站发射功率-LTE基站发射功率)+(LTE天线增益-5G天线增益)+(LTE馈线与跳线损耗-5G馈线与跳线损耗)+穿透损耗补偿因子+频率补偿损耗因子。
[0020]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3中,包括通过覆盖、干扰、话务量、地物类型、网络结构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对所述5G环境下的所述5G覆盖预测范围进行校正。
[0021]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4中,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出所述选址评价函数f:
[0022][0023]其中,所述S
g per rule
为选址规则下的全局值;
[0024]所述为选址规则下的所述杂波因素预测值;
[0025]所述为选址规则下的所述覆盖因素预测值;
[0026]所述为选址规则下的所述话务量因素预测值;
[0027]所述为选址规则下的所述干扰因素预测值。
[0028]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5G基站的选址装置,该装置包括:
[0029]站址环境划分模块,用于确定选址区域,并对所述区域中现有4G基站的站址环境进行分类;
[0030]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类,生成每一类站址环境在5G场景下的仿真参数,并获取5G覆盖预测范围;
[0031]数据校正模块,用于利用4G覆盖类数据,对5G环境下的所述5G覆盖预测范围进行校正,得到影响5G基站选址的评价因素权重值;
[0032]数据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评价因素权重值,计算出基站在5G覆盖区域下的选址评价函数;
[0033]站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选址评价函数得到所述区域内原始4G基站被选为5G站址的可能性优先级,并根据所述优先级确定出5G基站的候选站址。
[0034]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站址环境划分模块,还用于依据基站的间距以及高层建筑物的密度对所述区域中现有4G基站的站址环境进行分类。
[0035]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计算模块,用于通过覆盖、干扰、话务量、地物类型、网络结构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对所述5G环境下的所述5G覆盖预测范围进行校正。
[0036]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计算模块用于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出所述选址评价函数f:
[0037][0038]其中,所述S
g per rule
为选址规则下的全局值;
[0039]所述为选址规则下的所述杂波因素预测值;
[0040]所述为选址规则下的所述覆盖因素预测值;
[0041]所述为选址规则下的所述话务量因素预测值;
[0042]所述为选址规则下的所述干扰因素预测值。
[0043]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44]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站址的环境进行了区分,针对各个环境划分出不同的性能指标,并利用多个4G覆盖类数据对各类站址环境在5G环境下的覆盖预测范围进行校正,且利用评价函数计算出的可能性优先级确定5G基站的候选站址,如此,有效地确保了不同环境下的网络质量情况,还使得5G基站的选址更加精确。
[004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4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G基站的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确定选址区域,对所述区域中现有4G基站的站址环境进行分类;步骤S2:根据所述分类,生成每一类站址环境在5G场景下的仿真参数,并获取5G覆盖预测范围;步骤S3:利用4G覆盖类数据,对5G环境下的所述5G覆盖预测范围进行校正,得到影响5G基站选址的评价因素权重值;步骤S4:根据所述评价因素权重值,计算出基站在5G覆盖区域下的选址评价函数;步骤S5:基于所述选址评价函数得到所述区域内原始4G基站被选为5G站址的可能性优先级,并根据所述优先级确定出5G基站的候选站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5G基站的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依据基站的间距以及高层建筑物的密度对所述区域中现有4G基站的站址环境进行分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5G基站的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基站的间距小于150m,且所述高层建筑物的密度大于75%时,确定所述站址环境为密集城区;所述基站的间距大于150m小于250m,且所述高层建筑物的密度大于50%而小于75%时,确定所述站址环境为一般城区;所述基站的间距大于250m小于500m,且所述高层建筑物的密度大于40%而小于50%时,确定所述站址环境为乡镇;所述基站的间距大于500m,且所述高层建筑物的密度小于40%时,确定所述站址环境为农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5G基站的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5G覆盖预测范围=LTE RSRP+(5G基站发射功率-LTE基站发射功率)+(LTE天线增益-5G天线增益)+(LTE馈线与跳线损耗-5G馈线与跳线损耗)+穿透损耗补偿因子+频率补偿损耗因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5G基站的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包括通过覆盖、干扰、话务量、杂波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对所述5G环境下的所述5G覆盖预测范围进行校正。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苏兴明俞胜兵田守东肖琼王业勤尹新涛胡文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网鲲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