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志东专利>正文

一种低粘的抑制无效循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249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粘的抑制无效循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包括低粘度注入体系、抑制已经转向的液流返转、控制液流转向的时间,所述低粘度注入体系中母液浓度可以配置高达10000mg/L,配置时间缩短为1小时,具有比聚合物更高的耐温性和耐盐性。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依据束缚油的渗透率启动阀值与渗透率级差(启动部位和相邻部位)和驱替液粘度(进入启动部位)正相关,而与压力梯度(启动部位)反相关。本申请的体系黏度低、且降低岩心渗透率能力强,降低启动渗透率阈值能力远好于常规聚合物,即实现了深部液流转向,又抑制已经转向的液流返转,成功解决了油田开发中普遍存在的无效循环问题,实现了同比聚合物驱采收率提高幅度更大的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粘的抑制无效循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矿
,尤其是涉及一种低粘的抑制无效循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论哪一种开采方式,油藏的非均质程度都是油田最终采收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通常来讲,非均质程度越严重采收率越低。目前世界油田的主要开采方式以水驱为主,水驱采收率一般在30%左右。如何解决非均质油藏的无效循环一直是老油田开发的关键技术难题,为此开发了浅调剖、深度调剖和聚合物驱等很多技术。浅调剖处理半径小,一旦驱替液绕过处理半径,仍然进入无效循环状态,无法动用油层深部的剩余油,效果有限,只能作为采油工程措施。深度调剖技术近年来发展了很多方法,体膨颗粒、凝胶类、树脂类、微球类、纳米颗粒类等,但是应用结果表明“注的进的、堵不住,堵得住的、注不进”,不能解决深部的无效循环问题。聚合物驱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化学驱技术,注入性能好,扩大波及体积能力也不错,成功地获得工业化应用,但是聚合物驱存在剖面返转问题,而且返转的比较快,出现了聚合物无效循环问题,限制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幅度。
[0003]无论油田处于那种开阶段,采用何种驱替方式,都存在着注入体系无效循环问题。无效循环不仅严重影响开发效果,还是决定油田开采寿命的关键问题。水驱开发后期,无效循环形成,生产井含水达到98%后,从技术角度讲,标志着水驱结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聚合物驱油技术应运而生,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聚合物驱也存在着局限性。尽管注聚初期将部分液量转向低渗透部位(发生了液流转向),但是很快发生返转,进入无效循环阶段。研究表明(引自廖广志的《化学驱开发现状与前景展望》),当注聚量达到约0.13PV,已经转向的液流发生了返转,聚合物又相对多地进入高渗透层,高渗透层指进现象更为严重,导致聚合物溶液无效循环,而且形成无效循环的速度更快。在对大庆喇嘛甸油田葡Ⅰ1

2油层聚合物驱161口注入井进行统计后发现聚合物驱后期出现“吸液剖面返转”现象的有151口,占93.7%(引自《聚合物驱吸液剖面反转现象机理研究》),不仅影响开发效果,而且给提高采收率措施的应用带来极大困难。
[0004]渗透率极差越大、聚合物浓度越高、分子量越大,不论是液流转向还是已转向的液流返转都越快,形成聚合物无效循环也越快(参见《聚合物驱剖面返转规律及返转机理》)。为了控制液流转向的速度和抑制已转向的液流反转,研发了许多新型聚合物和深度调剖技术,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粘的抑制无效循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注入体系粘度低且稳定的同时,能够抑制已经转向的液流返转。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低粘的抑制无效循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的方法,包括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出现无效循环情况时,注入低粘度注入体系,所述低粘度注入体系是由无效循环抑制剂配制成的水溶液。
[0008]所述方法依据启动剩余油渗透率阈值与该剩余油所在部位和相邻部位的渗透率极差、进入被启动部位的驱替液粘度正相关,与该剩余油所在部位的获得驱替动力(压力梯度)反相关。降低注入体系的粘度和渗透率极差可以降低渗透率启动阈值,动用更多的剩余油。
[0009]进一步的,所述低粘度注入体系中母液浓度可以配置高达10000mg/L,配置时间缩短为1小时以内,与聚合物驱相比可以降低地面规模一半以上.而且注入体系不受矿化度影响,具有比聚合物更高的耐温性,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0010]进一步的,所述低粘的抑制无效循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还包括抑制已经转向的液流返转,大幅度降低岩心渗透率且具有持续的稳定性。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提高采收率幅度好于普通聚合物和抗盐聚合物,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凝集聚合物采收率提高幅度远远高于抗盐聚合物驱和常规聚驱一倍以上,而桶油化学剂成不到一半。
[0012]进一步的,所述低粘的抑制无效循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还包括采用岩心流动实验评价方法,以评价注入能力和降低渗透率程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岩心流动实验评价方法为梯度注入法。
[0014]进一步的,所述梯度注入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一、小段塞间隔注入被测溶液,再注入模拟水,然后在油藏温度下放置,在累计注入0.2PV以后,每注入0.05PV新配制的溶液放置15天后,再等速注入1PV的水,测试水相渗透率;
[0016]步骤二、用注化学剂前的水相渗透率减去注化学剂后的水相渗透率,再除以注化学剂前的水相渗透率,计算出水相渗透率下降程度;
[0017]步骤三、建立起化学剂注入量与渗透率下降程度关系。
[0018]进一步的,步骤一中被测溶液注入量为0.05PV。
[0019]进一步的,步骤一中模拟水为2倍被测溶液的死体积。
[0020]进一步的,步骤一中在油藏温度下放置15天。
[0021]本专利技术的设计路线在于:提出束缚油的渗透率启动阈值概念。油藏严重的非均质性引起了大多数油田开发后期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地下分布的普遍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普遍性是指剩余油在不同类型沉积的油藏中普遍存在,多样性是指剩余油的存在方式和成因类型,复杂性指的是剩余油高分散的平面和垂向分布以及它和水侵部分交错分布。一般认为宏观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入水未波及或波及程度比较低的部位,在微观上主要是驱油效率低而遗留的。总之,剩余油分布是很复杂的,呈现零碎、分散、混乱的特点,而且非均质越严重,剩余油越丰富。剩余油能否启动被采出,除了与其自身的粘度、所处部位的渗透率大小有关外,主要取决于承受到的外力(压力梯度)、相邻部位的渗透率大小和作为驱替相的粘度有着相关性。
[0022]要想动用处于分散状态的剩余油,首先必须要启动该部分剩余油,因此必须降低渗透率启动界限。
[0023][0024]其中:K
启动
,是可启动渗透率界限;;
[0025]A,是相关系数;
[0026]R
ij
,与相邻部位的最大渗透率极差;
[0027]μ
介质
,驱替低渗透率部位液体的粘度;
[0028]ΔP,低渗透率部位承受的压差。
[0029]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启动渗透率的阈值与渗透率极差和驱替介质的粘度正相关,与该部位所承受的压差成反相关,也就是说要想降低启动渗透率的阈值就要缩小其与邻近部位的渗透率极差和降低驱替介质的粘度和增加该部位所承受的压差。对任何剩余油的开采,宏观上的启动是关键,因为束缚的剩余油的量占比很大,也是采收率提高的主要贡献部分,只有启动后考虑微观的驱油才有意义。
[0030]具体的,可结合以下内容,以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0031]一、研发出粘度低且稳定的注入体系。常规的聚合物或者深度调剖体系,溶液粘度比较高,这势必会造成液流的转向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粘的抑制无效循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出现无效循环情况时,注入低粘度注入体系,所述低粘度注入体系是由无效循环抑制剂配制成的水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粘的抑制无效循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处理剩余油时,先启动剩余油;其中,启动渗透率的阈值与相邻部位渗透率极差、驱替低渗透率部位液体粘度的关系为:其中,K
启动
为可启动渗透率界限;A为相关系数;R
ij
为与相邻部位的最大渗透率极差;μ
介质
为驱替低渗透率部位液体的粘度;ΔP为低渗透率部位承受的压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粘的抑制无效循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粘度注入体系中母液浓度可配置高达10000mg/L,配置时间为1小时以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粘的抑制无效循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抑制已经转向的液流返转。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粘的抑制无效循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岩心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东吴昕蔓
申请(专利权)人:郭志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